首页 > 新闻 > 正文

探访“最牛”的河海大学水利工程学科

时间:2009-02-12 10:52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2月11日的《金陵晚报》在“探访南京最牛学科”系列报道中,以《河海大学牛学科----实验室里造巨浪》为题,以半个版的篇幅介绍了河海大学的水利工程学科,全文如下: 

众所周知,中国的水资源总量较大而利用率较低。如何利用这笔大自然给与的财富?历代中国人都在想办法。

在南京有一所高校,被誉为中国水利专家的摇篮,这就是河海大学。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的学科评比中,河海的水利工程专业名列全国第一,得分比第二名高出4分。昨天,学校有关老师向记者介绍了属于这个学校的精彩。

设计“调压井”为高坝支招

建国以来,我国修建了8.6万座水坝。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步伐,建设了一系列堪称“世界第一”的水电站:大渡河上游的双江口水电站是世界最高土石坝、也是世界第一高坝;四川雅砻江的锦屏水电站是世界第一高拱坝;澜沧江下游的糯扎渡水电站是世界第一高粘土心墙堆石坝;湖北清江的水布垭水电站是世界第一高面板堆石坝……

河海大学为这些世界级的大坝开展了基础理论研究和科技攻关,其成果为大坝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拿双江口水电站举例,坝高有322米,一旦打开水坝,奔涌的高速水流水头足够把墙壁打个大洞。大坝里一般设有多达十多个水轮机,但水轮机并不总是全部打开的,而是根据水流状况和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在调节时,水流瞬间发生变化,对结构物产生很大压力。

如何缓冲这股压力?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为此设计出了“调压井” ,在结构物旁边修建一个“井”状通道,对水流产生缓冲作用。他们通过计算,设计出不同的 “调压井”模型,应用于不同的水电站。对于“瞬变流”特别大的地段,还设计出“多级调压井”,有效攻克了这一“世界难题”。    

实验室里模拟暴雨、海浪

说到实验室,多数人的联想就是小房间里摆放着各种精密仪器。但如果你走进河海大学的实验室,这一印象将被彻底颠覆。

河海大学90 周年校庆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该校,他站在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的试验大厅中间,面对数百平方米的波浪池,不禁感叹:“河海大,实验室也大!”

在寸土寸金的南京,建立如此大面积的实验室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但这是必要的。学校介绍,建水坝是一项系统工程,河水流量、含沙程度、河道地形等许多因素需要综合考虑。在实施工程前必须在实验室里进行模拟。   

众所周知,天气对河流的影响很大。一旦降雨,雨水会冲刷河流两岸的坡面,土质不同,产生的水流与含沙量也不同。

但天气情况是相当复杂的,护坡的“产流产沙”量如何估算呢?河海大学的“人工降雨实验室”就帮了大忙。这个实验室的屋顶布满水管,水管上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筛孔。根据需要,这个屋顶可以模拟强度不同的降雨,无论狂风暴雨还是绵绵细雨,都能方便地呈现。实验人员只要按比例缩小,做出河道的模型,再经“ 雨水”冲刷,就能方便地获得数据,供工程设计师参考。

类似的还有泥沙实验室、航道实验室、工程水动力实验室等。实验室用到的不少仪器都是世界最先进的,比如有的可以用激光测量水流速度,大大提高了实验数据的科学价值。

每研究一个大型水电项目,河海的教授、研究生们都要在实验室里进行各种模拟。通过实验室检验的“产品”才能投放到实际工程中去。    

给三峡大坝当医生的院士

作为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的全国唯一的“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河海大学当仁不让地在“三峡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毕业于该校、并长期在校任教的吴中如院士担任了三峡工程的安全监测专家。为了确保工程万无一失,三峡水坝建设时,周围预埋了很多“传感器”,这些仪器可以监测水底结构的温度、变形情况、位置移动、承受的压力等,从而预防大坝可能产生的破坏,防患于未然。“传感器”埋在哪里非常重要,位置不对可能会对一些漏洞“视而不见”。这些都要靠专家的眼力、经验以及系统论证。

吴中如院士举例说,1959年12月,法国马尔巴塞坝因为没有配备足够数量的观测人员和仪器,对大坝安全监测工作掉以轻心,致使大坝在暴雨中溃决。溃堤后水库内洪水汹涌而下,股宽1公里、深 7~15米的巨流以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直冲下游,坝下5公里处的费雷茄斯城在45分钟之内变成了废墟,8公里处一座兵营500名士兵全部遇难身亡。

吴院士还介绍了佛子岭水库应用“大坝安全综合评价专家系统”取得的综合效益。经过分析论证,佛子岭汛期限制水位从113米提高到118米,每年增加蓄水量8000万立方米,增加发电量300万度,增产粮食 4000万公斤,应用3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245万元。近年来,吴中如院士的科研成果累计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达4亿多元。

这里走出13位两院院士

在学校工作或学习过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有: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茅以升、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正英、“中国联拱坝之父”汪胡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文熙、长江水利委员会技术委员会主任文伏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汪闻韶、清华大学水电工程系教授沈珠江、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原总经理陆佑楣、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武汉大学水电学院教授茆智、河海大学原校长严恺及教授徐芝伦、吴中如等。

编辑:全新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