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全球闹水荒 水资源基金正夯

时间:2007-12-18 09:17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据台湾媒体报道 世界水资源大会曾指出,当前全球每3人就有1人未来将陷入缺水危机。2000年,缺水问题影响全世界20%人口,约30个国家;但到2025年,全球将有30%的人、50个国家,将面临缺水危机。

  50年后 32亿人缺水

  联合国全球报告中还警告,到2050年,全球1/5人苦于水灾、32亿人将因缺水而没有食物,霍乱、疟疾将再度肆虐,到时候全球将有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全球1/3的人类因缺水而变成难民。
 
  (根据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的最新报告,全世界消费者每年花费约1,000亿美元购买瓶装水,2004年全球的瓶装水消费达到了1,540亿公升,比2000年上升了五成多。)

  为什么会缺水?第一个原因,地球提供可用的清水供应原本就已非常稀少。

  地球现存高达97%的水属于海水,不便于人类直接使用,适合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只占地球全部水的3%,其中约70%存在南、北极巨大冰帽和高山冰川的固态水中,另外30%的清水有75%被污染,剩余25%才为可用之清水,所以全球真正可供使用清水只有0.225%。加上水循环极为缓慢,一滴水需耗时3千年才得以形成,水资源显得格外珍贵。

  第二个原因是全球人口急速增长、新兴国家快速发展,水资源紧张。1930年全球人口约为20亿,1987年达到50亿,当前全球人口已经突破60亿。新兴国家人口与工商业活动高度成长,基础建设需求庞大,工商业消耗水量超乎想像。民生与工商业用水需求与日俱增,加上水形成的速度,远赶不上人口成长的速度。根据统计,与100年前相比,全球人口已增加了3倍,但水的耗用量已增加了7倍。

  全球暖化 加剧危机

  新兴国家中,如中国,当前已被联合国行入全球13个缺水国家之一,平均每人可得到的水资源仅为全球平均的1/4,约有半数的中国城镇供水短缺,其中100个城镇面临严重水荒。另外如印度,印度新德里可能在15年内就用完它的地下水资源。

  第三个原因是全球暖化,加剧了水资源缺乏危机。科学家预测,全球暖化所带来的降水减少、水蒸发作用增加,及冰山融化速度改变,蓄积大量淡水的湿地干枯消失,将导致全球旱情严重。

  在西非和中非有6个国家,2000万人口依赖「乍得湖」生存。但是在过去的38年中,这个湖缩小了95%。在中国,有2/3的城市严重缺水。原来世界第四大内陆湖咸海,水位下降了16公尺,水域已经减少了一半。

  最后,浪费水也是使水资源缺乏的元凶之一。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今年发表的报告指出,一些世界最富裕的城市,例如雪黎、休斯顿等,耗费的水资源远远多于所能 补充的。而在伦敦,由于输水管道老化而造成渗漏所浪费的水资源大 每天能注满300个奥赛比赛标准规格游泳池。美国及中国因管线老旧所流失的水份比例超过20%以上。

  缺水严重的剧码全球接力上演。当前,全球约1/4人口生活在「物理性缺水」地区。在这些地区,自然力量、过度使用、不当的农业生产方式等因素,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江河日益干涸。但另外还有10亿人口面临「经济性缺水」,他们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从江河和涵水层取水。

  缺水的危机,使各国政府投入大量资源于水资源相关建设中,包含水源保护、水源净化、运输配给等等。

  水务建设 全球砸重金

  联合国成员国已经达成一致协议,至2015年要将全球缺乏可靠、持续和安全的饮用水供应人口减少到当前的一半,全球每年用于自来水供应和消毒的费用是150亿美元,而为了达到上述减半目标,相关供应及消毒的费用必须翻番,即300亿美元。

  美国未来20年将花费高达1万亿美元进行水管优化,此部份约占美国GDP的9%。中国在一五计划中有关水务方面总投资达6000亿人民币,其中4000亿人民币用于污水处理。

  当前开发中及发达国家每年花费800亿美金在水资源相关基础建设方面,估计未来15- 20年,每年水资源建设支出将高达1,800亿美金。

  国际淡化协会(IDA)统计,自1960年以来,全世界应用淡化技术开发的水源量正逐年增加,当前正在规划与兴建海水淡化厂的国家包含:萨特阿拉伯、日本、美国、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香港、天津)、韩国、印尼等,显示水资源缺乏问题已引起各地政府的重视。

  过去几年全球水价已陆续调涨30~50%,调涨过程即意味着新商机的存在。根据雷曼兄弟统计,当前全球水资源产业总规模高达4,000亿美元。近几年,多国政府大量投入水资源相关公共资源建设,也使民间相关产业一夕爆红。

  蓝金 持续发烧20年

  全球自来水绝大多数都是公营机构,且都走低价化,但在各国基础建设民营化驱动下,2003-2015年全球水产业民营化比例可望大幅提升至16%。民营化企业竞争可使水资源品质更高、更有效率提供全球人口及企业使用。

  因此,业者将水资源产业称之为「蓝金」,并看好它持续发烧二十年。

编辑:武红霞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