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解放初兰州的私营供水业

时间:2007-09-19 14:40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兰州市人民政府于1950年1月8日正式成立,兰州市建设局为实施市人民政府企业工作会议关于“自来水可先采取与市民协商试行公私合办”的精神,加强对私营拉水车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市内用水户送水,保证市民用水的正常供应,责成交通科将私营拉水的人力车、兽力车及其人员进行组织管理。
兰州市水车服务社成立

1954年改由兰州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管理,为了进一步对私营拉水车加强组织管理和对水车车工(车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端正其服务态度,稳定和控制水价,进一步保证市民用水的供应和满足基建工地用水的需要,1956年2月,在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的领导下,正式成立了“兰州市水车服务社”。社址在双城门十字东南角。

兰州市水车服务社成立后,主要负责市内居民和机关、单位、学校、商店、医院等生活和卫生用水以及基建工程施工用水的运送,其送水范围重点是旧时的城区及东郊一带,南端最远至中山林,西南端是华林坪,最西端至小西湖及硷沟以东。

兰州市水车服务社的人员大部分系外地人。主要是由兰州旧时的“水客子”组成,也有少数旧政府的职员及旧军人。据1954年9月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关于《兰州市散车数量车工(主)成分及处理情况统计表》中记载:当时市区共有水车391辆,又据该局1955年12月《关于对私营运输业及公用事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意见》中记载:全市共有水车418辆,从业人员418人。其它情况档案遗阙。

拉水车送水的方式先是在兽力车(指马、骡、驴拉的车。有四套车、三套车、双套车、单套车)上装置一个椭圆形的大木桶,用手提小木桶往车上的大木桶里灌水,一般能装30担水,送到用水户中运费每车为2万元(旧币),下雪天为3万元(旧币)。还有人力车(架子车)上装置一个大铁桶(汽油桶改制),也有的是椭圆形木桶,能装6担水,运费每车为0.4万元(旧币),下雪天为0.5万元(旧币)。最初拉水车在水北门(今永昌路北端),小水门(今静宁路北端)的黄河边取水站(清乾降年间修筑的挑水板坝)上排队取水。从1951年起,由于私人在沿河一带先后创办了供水站,拉水车又开始在供水站上取水,从此取水方式有了初步改进。1955年7月兰州市简易自来水管理所在市内设立了兽力车和人力车供水站,拉水车可在供水站取水。至此拉水车取水的方式不仅得到改进,而且送往用水户中的水较前洁净了,不再是那混浊的黄河水。

1956年,由于兰州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由建国初期的26万人增加到66万人),水车服务社拉水车辆发展到了500多辆。1957年,为了进一步对拉水车加强管理,控制水价,确实让人民群众受益,划分区域,分片定点负责供水,水车服务社又分为城关区、东岗区、七里河区三个水车服务分社。当时拉水车城关区有210辆,东岗区有240辆,七里河区有63辆,西固区、安宁区也有水车50辆。1958年兰州市简易自来水管理所为市区正式普及供水后,城关、七里河水车服务分社遂逐步解散。只有东岗区水车服务分社(社址在会宁路2号)一直延续到1964年东岗区普及供水时才解散。水车服务社解散后,人员大部分被安排到城关区的一些区属企业(如城关区建筑材料厂、伏龙坪电石厂等)工作。

私人经营的沿河供水站

1949年10月,兰州同全国一样,正处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一些客籍商人(主要是解放前寄居兰州的河南、山东人),因在兰州经商不易,为了谋求生活开始多方寻找营生。他们看到黄河边每天有数以百计的“水客子”和上百辆兽力拉水车、人力拉水车以及驮水的驴驮子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在非常艰难的舀(灌水),冬天枯水季节,黄河封冻后,“水客子”们要凿冰开孔取水,一个冰窟窿众人你争我抢,稍微不小心,就会掉进冰窟窿,时常危及生命安全。再加上取水的台阶上撒下的水凝结成冰溜子不是“人倒桶破”,就是“车翻马仰”,经常是屡见不鲜;夏天丰水季节,黄河水上涨河岸边取水又无固定之处。因此,他们看准了卖水这个营生,商量由私人集资在黄河边试办供水站,这样不但可以解决“水客子”及拉水车从河边取水的燃眉之急,而且还可以使他们得到营生增加每个人的收入。

从1951年起,他们开始集资并联络一些私人手工匠,到黄河边经过实地踏勘,选择有利地形,先后在人口比较集中的水北门(今永昌路北端)、骚泥泉(今工人文化宫西端),林荫道(今天水路北端)办起了三个供水站。每一处在离河边30米—50米的地方修建了简易办公房舍,购置铁皮加工焊制成盛装约4吨水的大水箱,在河边安装一种直筒式用链条和齿轮带动的简易立式手压水泵,使用虹吸管原理,以气引水上。最初用简易手压泵抽水,不久又改制成15千瓦10匹马力的电动水泵。水泵至水箱之间有一段约50米长的输水管,用水泵将河水抽入水箱,水箱正面有一个放水咀,届时水车和水桶就可直接从水咀上接水。就这样放完一箱,再抽入一箱,如此循环。尽管抽入水箱的水仍然是一种没有经过沉淀和消毒的黄河水,洪水季节还是黄泥汤水,但这在当时也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取水方式,解除了取水之患,“水客子”及拉水车的工人们也不用发愁到黄河中艰难地去舀水了。

当时私人经营的沿河三大供水站,每天最大的日供水量为350吨(1957年为3225吨),平均每天收入水费120元(每吨水价0.35元)。水价一般是按拉水的容器来计算,兽力拉水车每车0.15元;人力拉水车每车0.04元;水客子挑每担0.01元。

各水站的情况

水北门供水站:1951年10月由山东人王仲元创办,并任经理,全面负责水站的经营事宜。职员6人,共集资1万元。王秀江任会计(同时兼任其它两水站的会计事务)。该水站是当时沿河三水站中最大的一个。每天最大的日供水量为200吨,收入水费70元。其供水范围主要是城区中心的政府机关、单位、学校、商店及居民生活用水和市区的一些建设工地施工用水。

骚泥泉供水站:1952年3月由陈俊夫主办,并任经理,负责管理水站经营事宜。职员4人,共集资5000元。该水站当时每天最大的日供水量为50吨,收入水费18元。由于供水站处于城区西端,供水范围主要是华林山、西园、北园、小西湖一带的居民生活用水和部分单位用水。

林荫道供水站:1954年3月由山东人齐方臣创办,并任经理,全面负责水站经营事宜。职员5人,共集资6000元。该水站当时每天最大的日供水量为100吨,收入水费35元。因处于城区东端,供水范围主要是东稍门、东郊、盘旋路、定西路乃至火车站一带的居民生活用水及单位用水。另外还担负铁路机车的用水。

1956年初,在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中,上述私人经营的沿河三大供水站,依据水电统一由国家管理的原则,按私方人员的要求,采取“一步登天”的办法,于同年2月1日改为地方国营水站,移交兰州市简易自来水管理所经营,人员全部改为国营企业职工共19人。其全部移交财产折合资金10392.52元。后因兰州市简易自来水管理所在市内民国路东口(今静宁路水站),鼓楼巷东口(今靛园寺水站),中山林(今中山林水站)等处设置水站,以及逐步实现正常供水,供水车拉送和居民就近挑水,再加上在城区主要街道巷内安装了集体龙头和部分大院中实行了院院进水,故于1958年3月沿河供水站停止使用。其大多数职工随同兰州市简易自来水管理所于1958年3月又归入当时的兰州市自来水厂,即今兰州市自来水公司。作者:胡国强

编辑:武红霞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