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20万m³/d!看虹桥污水厂如何打造智能、社会、生态新标杆

时间:2025-05-23 09:52

来源:“双百跨越”污水处理标杆联盟

作者:黄晓俊

评论(

虹桥污水处理厂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体系的关键一环,深度融合“生态优先、智慧赋能”的先进理念。采用“预处理+改良型多级AAO+深度处理”三级强化技术路线。通过智能化转型构建智慧安全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管控升级;部署智能曝气系统实现能耗优化。在社会化方面,推进环境教育社会化实践,形成“厂区-社区-城区”协同治理示范效应。生态化上构建全流程除臭体系,打造工业设施与自然生态共融样本,有效促进区域水环境质量提升,为污水处理行业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01标杆简介

虹桥污水处理厂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体系的关键一环,由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进行专业高效的运营管理。厂区坐落于闵行区绥宁路2601号,占地广阔,达11.5公顷,于2018年末顺利建成并通水运行。该项目不仅是上海市首批现代化污水处理标杆,更深度融合了“生态优先、智慧赋能”的先进理念。

虹桥厂设计日处理规模达20万m³/d,配套5万m³调蓄池,污泥处理能力为38吨干固体/日,服务范围覆盖虹桥商务区西部及北部区域、原天山污水处理厂片区,服务面积约67平方公里,服务人口55万人,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其中氨氮、总磷严控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尾水经苏州河生态补水,有效促进区域水环境质量提升。

虹桥厂污水处理工艺体系采用“预处理+改良型多级AAO+深度处理”三级强化技术路线:预处理段通过粗/细格栅拦截大颗粒杂质,结合曝气沉砂池高效去除无机砂粒;生物处理段创新应用改良型多级AAO工艺,通过缺氧-厌氧-好氧多级串联实现碳、氮、磷协同去除,配合平流沉淀池提升污泥沉降效率;深度处理段采用高效沉淀池与深床滤池组合工艺,强化悬浮物截留,并采用紫外线与次氯酸钠复合消毒技术,确保病原体灭活率>99.9%,形成全流程水质安全保障体系。

虹桥厂在第四期“双百跨越”标杆评选中斩获行业重磅荣誉——智能化标杆、社会化标杆、生态化标杆,同时摘得智能运营管理、社会开放服务、生态优化服务三项五星评级,以及资源再生服务四星评级,这些荣誉标志着虹桥厂在智能化升级、生态化改造、社会化服务领域的综合实力已跻身行业第一梯队。此前,虹桥厂在2023年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劳动竞赛中,凭借卓越的综合表现,从全市43座参评污水处理厂中脱颖而出,获评“十佳城镇污水处理厂”称号。2024年,虹桥厂获得由中国节能协会颁发的I型五星“零碳工厂”证书,其污泥低温真空干化及高温水源热泵技改项目荣获“上海市余热利用十大优秀案例”称号,其推广将处理后的中水广泛应用于绿化浇灌、景观补水、场地清洁及工艺用水,实现了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利用,更助力虹桥厂被评“上海市节水型企业”。

02智能化:以智能化转型为核心驱动力

1.智慧安全:虹桥厂以智能化转型为核心驱动力,系统性构建了以“虹桥安全风险诊断平台”为中枢的智慧安全管理体系,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整合人员定位、智能门禁、视频监控、环境感知、应急报警等多元数据流,实现了厂区安全管控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的跨越式升级。该平台采用高精度定位技术,实现作业人员实时动态追踪,能对高危工艺区域实施分级管控,当人员误入危险区域或未佩戴防护装备时,系统可自动触发报警并联动就近摄像头进行行为识别,较传统管理方式效率提升80%。同时,针对有限空间作业、危化品存储及设备运行等关键场景,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的智能监管,异常事件识别率高达95%以上,从而有效填补了人工巡检的盲区。在硬件设施层面,全厂配置了多个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仪器,实时监测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形成“监测-预警-处置-反馈”的全闭环管理链条。在“虹桥安全风险诊断平台”的基础上,虹桥厂进一步开发了“数字安全员”系统,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了厂区的三维安全模型,并与安全员日常工作流程紧密结合,成功推动了厂区安全管理从“人防为主”向“技防主导”的转变,为污水处理行业树立了可复制、易推广的智能化安全管控典范。

37_2_1747964787.png?wx_fmt=png&from=appmsg

图:数字安全管理与数字安全员

2. 智能曝气:虹桥厂通过部署智能曝气系统,实现了生物池溶解氧环境的精准调控与能耗优化,构建了基于多参数联动的曝气控制模型。结合进水流量、水质负荷实时数据,采用控制算法动态调节鼓风机频率与曝气支管阀门开度,将生物池溶解氧浓度稳定控制在最佳区间。针对硝化/反硝化反应动力学特性,系统创新应用分段曝气策略,形成“精准供氧-高效脱氮-低碳运行”的协同优化机制,动态优化曝气、加药等关键环节,降低能耗和药耗。

03社会化:构建全民参与的生态治理共同体

1. 志愿服务:虹桥厂以构建全民参与的生态治理共同体为目标,系统性推进环境教育社会化实践。2005年成立的“益民”志愿者服务队,已服务20载,秉承“有益于市民”的宗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策略,围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环保主题,构建社区服务网络,持续宣传污水处理知识,传播治水护水理念。

2. 环保设施开放:虹桥厂自2021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开放单位以来,通过“开放体验-志愿服务-社区共建”三维联动模式,每年接待参观者千余人次,覆盖受众已超万人,形成了“厂区-社区-城区”协同治理的示范效应,真正实现了污水处理设施从“邻避”到“邻利”的转型。

12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