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质生产力下,碧水源以智引领、以智赋能!

时间:2024-04-15 09:25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刘彤整理

评论(

2024年3月29日-30日,“2024(第二十二届)水业战略论坛”在北京召开。会上,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碧水源)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黄江龙以“乘势而上,硬核引领,深化企业高质量发展”为题进行了发言,碧水源成功进军盐湖资源开发产业,围绕盐湖提锂、盐湖化工材料、物料分离浓缩与新能源等领域关键技术,成功开发出钛系吸附剂等4款盐湖提锂产品。

微信图片_20240415092752.png

黄江龙

2019年,成为中交集团体系一员后,碧水源主动求变、积极应变,开启了混改之路。特别是2022年,公司管理在正式纳入中交体系、公司治理向混合所有制转变的首个完整实施年,碧水源在战略目标、公司治理、科技创新、业务发展、人才队伍等五方面与中交集团深度融合。

同时,结合碧水源的特点和行业发展形势,重新制定了碧水源“12256”发展战略,进行了系列的改革创新发展,经营质效稳步提升,碧水源在改革征程中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有效应对了政策、市场、产业急剧变化,经营质效稳步提升,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01以智引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碧水源作为以技术为引领的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是碧水源发展的第一动力。黄江龙从膜材料研发、膜技术应用及拓展新赛道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

聚焦自立自强,膜材料研发实现新突破

巩固超微滤膜材料研发的行业地位。微滤膜、超滤膜等产品实现了高精度、抗污染、高选择、长寿命,并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对推动超微滤膜技术的研发、应用以及提升技术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打破高端纳滤膜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完成高效分盐GT、GH系列高端纳滤膜开发,产品具有更优的渗透性、抗污染性以及更高的运行稳定性,突破了行业技术门槛的同时满足了纳滤分盐特殊需求,成功应用于中海油油田回注水、亿利化学工业高盐高有机零排项目,有效解决被欧美“卡脖子”难题。

有效解决高端反渗透膜的稳定性。攻克了高端海水淡化反渗透膜生产不稳定难题,均一稳定性提高10%,性能达到海德能、东丽等国际一线品牌品质,首次实现国产海水淡化膜走向国际市场。

大幅降低膜产品原材料生产成本。聚力攻克聚酰胺脱盐层合成技术难点,用国产锂电池聚乙烯(PE)隔膜为原材料,替代进口无纺布与聚砜,制备出新型纳滤、反渗透膜产品,成本降低20%,有效缓解膜产品制备原材料进口依赖。

塑造核心能力,膜技术应用取得新成效

研制振动膜生物反应器,全国首创。碧水源自主研发的振动MBR核心设备采用机械振动的方式代替传统鼓风曝气,从膜材料、膜系统、自动控制等方面进行革新。

微信图片_20240415092757.png

振动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流程图

运用振动MBR技术后,出水总氮低于5毫克每升,总磷低于0.3毫克每升;同时运行能耗相比传统曝气MBR大幅降低,实现节能、减排、提质、增效。对于滇池、巢湖、太湖等重点流域要求达到准四类水质的地区,优势更为突出。

“北京窦店再生水厂,是国内首个采用振动MBR技术的工程示范项目。”黄江龙介绍道。

该厂以污水资源化、节能降耗为目标,采用振动MBR技术,全厂规模1.5 万吨每天,于2021年5月通水,已经稳定达标运行35个月。与传统MBR 技术相比,该厂振动MBR 组器污染控制能耗降低70%以上,全流程运行能耗降低20%以上,出水总氮降低3~5mg/L,每年可向大石河提供超500万方高品质再生水,实现城镇污水的资源化利用。

微信图片_20240415092801.png

北京窦店再生水厂

开发双膜法新水源工艺,全国领先。碧水源研发的MBR-NF双膜法新水源工艺,以纳滤膜为核心,出水水质达到湖库地表III类以上,可作为优质水资源补给地下水或饮用水水源地,真正实现了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路线。

微信图片_20240415092805.png

MBR-NF双膜法新水源工艺流程图

黄江龙介绍说:“目前双膜新水源技术已经在多个项目实现了广泛应用,包括北京翠湖新水源厂,该厂是中国首个采用DF膜的新水源厂;云南昆明洛龙河污水处理厂,该项目被评为流域水环境治理的示范工程项目;云南洱源县新水源厂,首座出水达到三类(湖库)标准的示范项目。”

微信图片_20240415092810.png

创新海水淡化技术工艺,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碧水源自主研发的以“UF-RO”为核心的双膜海水淡化关键集成技术,具有运行压力低、产水量高、抗污染能力强等特点,打破了国内无海水淡化专业技术和专业公司的局面,双膜海水淡化关键集成技术进入国家战略视野,成为了全球唯一一家集合核心膜产品制造、工程建设以及运营为一体的海水淡化公司。

微信图片_20240415092816.png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