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协同创新,合作共赢 | 给排水教指委与北控水务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青岛举行

时间:2022-07-26 09:51

来源:北控水务

评论(

7月24日,教育部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以下简称“给排水教指委”)与北控水务集团(以下简称“北控水务”)在青岛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教育部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李伟光、副主任张智,北控水务集团高级副总裁于立国、副总裁于良法、北水教育中心副总经理冀广鹏,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院长毕学军等出席。签约仪式由冀广鹏主持。

image.png

▲签约仪式

image.png

▲ 揭牌仪式

仪式上,双方签署《教育部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北控水务集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举办“教育部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北控水务集团战略合作伙伴”揭牌仪式。

image.png

▲冀广鹏介绍合作内容

冀广鹏对双方战略合作内容进行介绍,主要包括共建给排水高校建设交流平台,校企优质资源共享,推动专业建设;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人才联合培养体系优化升级;共建给排水专业虚拟教研室,落实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等重点任务;共建全国给排水专业公共实训基地和创新创业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水平与实践实操能力;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给排水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共同推进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探索建立面向产业发展的给排水专业革新升级的实施路径。

image.png

▲李伟光致辞

李伟光在致辞中指出,给排水教指委和北控水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它标志着给排水教指委和北控水务的合作拉开新的序幕。给排水专业自1952年开设以来,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目前全国给排水专业有办学点近190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6个,还有一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在校学生达到4万余人。给排水专业目前正处于“质量提升、改革克难、内涵发展、外延拓展”的关键时期。

为推进全国给排水专业高质量发展,给排水教指委深入开展新时代教学改革研究,通过推动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大力加强对给排水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指导工作。在全国相关高校给排水专业的共同努力下,给排水专业建设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

富有成效的产学研合作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给排水教指委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工作。近年来,给排水教指委通过加强与北控水务等水行业领军企业的深入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搭建产教融合资源共享平台,助力给排水一流专业建设,为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创新型人才提供支撑。给排水教指委与北控水务的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希望以本次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为契机,双方能继续发挥各自优势,打造更高层次的产教融合平台,在产学研合作领域取得更大突破和成效。

image.png

▲于立国发言

于立国在发言中表示,未来北控水务将发挥水务行业旗舰企业引领作用,助力给排水专业人才培养。面向在校大学生,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建专业、改课程、抓理论、促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水务行业发展革新提供高质量人才储备;面向青年教师,以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为目标,打通校企之间的人才交流通道,切实推进校企人员“互培互聘”工作。

同时,北控水务将致力搭建连接技术需求端和供给端之间的科技成果转化桥梁,打通“产、学、研、用、创”全链条,满足企业实现工艺优化升级的技术需求,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推动水务行业创新发展;同时使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得到转化验证,在行业中应用推广,真正实现互利共赢。

于立国指出,目前给排水专业在社会行业中仍处于中低端水平,在就业市场缺乏竞争力,特别是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难以匹配国家战略需求。北控水务将坚守行业领军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教育情怀,通过全方位、深层次、多渠道的校企合作模式,协力打造给排水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平台新高地,为实现我国水务行业全面发展、迈向高端的美好愿景提供支撑。

“时代需求呼唤工程教育创新,做好战略应答需要深化新工科建设,高等教育发展应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双方将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基础,面向新工科建设的战略需求,协同创新,合作共赢,推进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共同提高给排水专业实践教学水平,提升给排水专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就业创业,激励更多的年轻一代致力于给排水行业的创新发展。

北控水务全面实施生态战略和创新战略,依托北水教育中心搭建“教育+人力”双轮驱动的产教融合平台,积极探索高校院所和行业企业多方共赢的合作模式,面向生态环境行业发展革新,共同开展政策引领、技术革新、模式升级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并将成果融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为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贡献力量。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