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开局就是冲刺 中环水务积极践行“双碳”承诺

时间:2022-03-11 09:34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陈伟浩

评论(

中环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环水务”)由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节能”)和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于2003年共同出资设立,自成立至今,已连续18年荣膺“中国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称号。其业务范围涵盖水源、原水、供水、污水及污泥处理处置、再生水、水环境等领域。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中环水务进入新时代的关键一年。中环水务作为中节能环保集团旗下水务板块的旗舰企业,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立足公司发展实际,一直坚持规模化成长与盈利能力提升并举,不断改善资产质量,一路走来,中环水务的脚步一直稳健而有力。

聚焦“双碳”,探索实践减污降碳路径

公司积极践行 “碳达峰 碳中和” 国家战略,编制完成《污水处理行业创新实践碳中和目标技术路径研究》,明确十四五减污降碳目标。并已从能量自给、资源回收及碳平衡等维度,创新实践“低碳”技术路径,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智慧化管理、污水资源化等应用于项目建设,打造多个低碳绿色水厂。

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智慧水务建设。公司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技术路线优化和引进技术的国产化。打造了水务生产运营信息系统4.0版本,实现了厂级的智慧运营管理,能源管控中心、智能语音交互、智能数据分析等业务场景的全覆盖。

蚌埠中环完成GIS系统搭建。湘潭中环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饮用水厂人工智能投药反馈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自来水厂混凝投药控制模型的关键技术研发》获得省市科技创新立项。襄阳中环通过引进互动地图浏览器,2021年完成了全市1840个管线关键阀门及阀门井设施的电子信息数据采集工作并对普查信息建立了电子档案,完成供水管线云数据平台搭建前期工作。绥芬河中环自主创新设计实施的自助一体服务与掌上营业厅项目已于2021年7月份结题,并产生四件软件著作权。湖州原水开展“提升管线长距离供水安全稳定性,优化供水方式的措施研究”,实现供水、制水一体化联合调度,节约电费效果显著。

贵阳六广门水厂全面应用人工智能,运行管理和成本控制显著,获评全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化赋能十佳案例。湖州东部二期污水厂项目引进智能控制系统,节能效果显著,生化系统整体节能达到约15%。惠山水务开展“污水处理厂芬顿系统节能降耗优化运行研究”,实现运营费用降低。

1646889435997371.jpg

六广门再生水厂中控屏幕及移动终端

推动分布式能源应用。从能量转化角度看,污水处理模式本质是以能耗换水质,使用大量电能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间接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污水厂使用的电能不是来自于燃煤发电而是水电、风电、光伏、核能等清洁能源,将加速推进产业的低碳化发展。

中环水务已在下属蚌埠、肥城、淇县等地的多个污水处理厂运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对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做出了明显贡献,目前可替代约20%以上的传统能源。未来拟采用最新的柔性支架方式有效利用水厂场地,应用于新项目扩大装机容量。

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污水作为“第二水资源”,具有水量稳定、水质可控、就近可用等优势。积极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对于节约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中环水务正在建设蚌埠市再生水回用项目,该项目是淮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重点项目,也是再生水利用和污水资源化示范项目。项目采用“反硝化滤池(改造)+超滤+消毒”的工艺方案,每年可回用2690万吨再生水,可减少COD排放量约0.88万吨,环境效益显著。处理后的回用水供蚌埠市市政杂用、景观回用、工业回用等,将减少蚌埠市对自来水的使用和污水的排放,极大的改善淮河流域生态水环境,同时由于使用再生水增加了绿化覆盖面,补给了人工池塘、湖泊,改善了当地居民生存环境。

推广水源热泵节能技术。污水源热泵技术是以城市或工业污水作为提供和储存能量的冷、热源的空调系统,可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产生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公司下属中环水务小汤山再生水厂与马池口再生水厂利用污水源热泵技术将蕴藏在污水中的低品位热能提取出来,为厂区供暖,实现能源回收利用,节省了锅炉房与传统空调的费用支出。

1646889540323957.png

小汤山再生水厂厂区建筑采用污水源热泵供暖

主动服务“长江大保护” 乡镇污水治理模式正式落地

近年来,中环水务深入贯彻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动服务长江大保护等重大国家战略,持续发挥节能环保特色优势和长江大保护主体平台作用,践行“双碳”承诺展现央企责任担当,努力打造长江大保护绿色示范项目和精品工程,为长江大保护贡献一份自己力量。

“长江大保护”旨在对长江经济带上下游11个省市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在江苏、浙江等下游地区,由于经济较发达,环境保护市场发展成熟,环境治理参与者众多。而贵州省等上游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各大环保企业却望而却步,谨慎落地环保项目,但恰恰是这些地区,才更需要得到环保企业的支持。中环水务毕节市农村污水处理示范项目是中环水务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号召,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将长江大保护项目优先落地在该地区。

毕节农村污水处理试点示范项目以毕节七星关区长春堡镇裸依村为试点,设计处理规模75m³/d,涉及裸依村6个村组491户,总计2093人的生活污水的收集与处理。项目工程已通过验收。

1646889626915214.jpg

毕节七星关区长春堡镇裸依村农村污水试点项目

毕节示范项目秉承“生态为本、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改善了裸依村污水横流、乱排乱放的情况,实现污水的合理收集处理,并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实现污水处理后灌溉回用,改善农业灌溉用水水质,因地制宜的实现了乡镇污水处理的资源化利用。

以该项目建设为契机,中环水务与哈工大任南琪院士团队开展了深度合作,研究适合西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和模式,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长江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中环水务已与长江沿岸126个地市深入接洽,先后启动了贵阳、深圳、湖州、蚌埠等一批项目的建设工作,同时储备了大量优质项目资源。中环水务希望通过该项目示范,探索、积累长江经济带乡镇污水治理经验,形成可操作、可复制的“长江大保护”乡镇污水治理模式。

“蚌埠模式”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

中环水务立足区域水务市场,在蚌埠地区已实现一市三县“厂网一体化”、“供排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的战略布局。一手抓自来水全覆盖,一手抓污水治理提升;同时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再生水利用和污水资源化示范项目的成功投运,标志着“大水务综合服务”格局的形成。实现统一规划、城乡统筹、上下游一体化的完整产业体系。不断加大对蚌埠周边农村区域的投入,保障群众用水安全及污水达标排放,对补齐当地基础设施短板、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中环水务在蚌埠地区拥有2个全资子公司,3个控股子公司,2个分公司。拥有供水厂12座、污水处理厂4座,再生水厂2座,日处理规模200万吨。

1.污水资源化,实现“厂网河湖一体化”

中环水务2020年成功签约的蚌埠市再生水项目,目前城南再生水厂已完成建设进入联调阶段。该项目利用自有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进行提标处理,处理后的再生水即可用于上游工业及能源企业生产,又可用以补充市内自然及景观水体,实现“厂网河湖一体化”产业布局,达到污水资源化利用目的。同时,改变了当地使用自来水进行工业生产及绿化灌溉现状,减少优质水资源浪费,降低水资源使用费用,为地区水资源使用减负,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景。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城乡一体化”

近年来,为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切实让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中环水务勇挑重担,积极响应安徽省实施“让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号召,与蚌埠市、县(区)政府通力合作,努力推进蚌埠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实施了一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成效显著,积累了丰富的城乡供水建设管理经验。因为一直坚持高标准、高质量要求,赢得了合作方的肯定和信赖,树立了中环水务良好的品牌形象。2018年以来,中环水务在蚌埠地区主持、参与建设了19项城乡供水工程,总投资达13亿元,共解决205个行政村,约12.76万户、47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厚积薄发 科技创新成果初显

2021年,在两会通过的《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中曾明确提出,要把创新放在具体任务的第一位,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中环水务始终把科技优先战略摆在重要位置,依靠提升技术集成创新能力助力高质量发展。

中环水务积极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创新机制体制建设,统筹布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路径,坚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构建与技术成果转化。通过与国内知名机构共同组建研发平台,承建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全面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57件,其中发明专利7件,实用新型专利127件,软件著作权23件。

聚焦国内新一轮的污水提标、农村污水及饮用水处理等方面的潜在市场,中环水务成功引入西班牙先进技术装备——UFBAF水平流反硝化滤池技术和IGLO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两项技术分别在湖州东部新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及遂溪农村污水项目中成功应用。

以解决制约公司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为着力点,以实施中国节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为抓手,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22年1月14日,中环水务下属工程公司牵头承担的中国节能2018年度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结题验收。该重大项目针对已投运污水处理厂出水由一级A提标改造至类地表IV类水标准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需求开展研究,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针对实际项目的提标改造技术分析报告、工艺诊断和全流程效能分析工作手册、AAAOAO工艺改良技术及低成本深度处理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其中3项已授权),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篇。

依托项目技术成果,中环水务建成处理规模15000吨/天的示范工程1座。示范工程运行近两年来,主要出水指标达到提标要求,工程投资、运行成本均优于同类工艺。下一步拟在中环水务系统内外进一步推广应用。

中环水务牵头承担的中国节能2019年度重大项目“污水处理新型药剂开发及投加量优化控制研究与示范”研发的“除磷药剂智能投加优化控制系统”在蚌埠第三污水处理厂示范应用效果显著,该厂除磷药耗投加量降低约 40 %。该系统技术层面已基本成熟,后续将在中环水务下属各除磷药剂消耗较大的污水厂推广应用,服务于水厂的提质增效。

此外,下属湖州原水公司开展提升水库水质、管线长距离稳定供水、水库坝基防渗透、优化水库蓄水量保障大坝安全等四项科技创新项目。蚌埠污水授权“药剂智能投加系统”等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完成“蚌埠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沉池行走轮改造”等三项科技创新项目;湘潭中环与湖南科技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落地《自来水厂净水系统中絮凝神经网络的构建》课题,完成了湖南省重点项目的申报。湘潭污水自主创新开展了水务运营信息化系统提升、消毒系统智能化自动管控、气提泵在脱泥系统中的应用、二沉池藻类自动冲洗一体化装置消缺与应用、电能动态监测与管控等实用价值较高的课题。

目前,中环水务主流技术已覆盖给水处理、污水处理、污泥处理、供排水管网信息化及管理优化等方面,技术创新和集成能力不断提升。同时正积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发平台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平台、创新机制,加快推进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产品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助力。

未来,中环水务将继续围绕“十四五”发展战略,深入贯彻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持续发挥节能环保特色优势和长江大保护污染治理主体平台作用,践行“双碳”承诺,展现央企责任担当,努力打造绿色示范项目和精品工程。积极稳健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力打造行业典范价值企业,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更加优质的水务产品。

2021年度(第十九届)水业企业评选正在进行中,结果将在3月29日、30日举办的“2022(第二十届)水业战略论坛”现场揭晓,敬请关注。

编辑:陈伟浩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