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印发

时间:2021-12-21 09:51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评论(

全面贯彻落实《“双重”规划》总体部署,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 7 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基础,统筹考虑自然条件相似性、生态系统完整性、生态地理单元连续性和工程实施可操性,将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统筹布局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修复、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修复、若尔盖草原湿地-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保护和修复、阿尔金草原荒漠生态保护和修复、藏西北羌塘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藏东南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西藏“两江四河”造林绿化与综合整治、青藏高原矿山生态修复等 8 项重点工程,共 29 个重点项目,全面构建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空间保护格局。

第四节 规划目标

一、近期目标

到 2025 年,通过推动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带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 100 万公顷,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 20 万公顷,退化草原治理面积 320 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68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和湿地保护率进一步提高,重要河流干流断面水质达到Ⅱ类及以上。重大工程建设机制和配套政策体系基本完备,工程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草原、河湖、湿地、森林等重要生态系统质量有所改善,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逐步增强,高原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自然美景进一步巩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生态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二、总体目标

到 2035 年,各项重点工程全面实施,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 60%左右,草原退化现象得到全面遏制,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显著提升;森林面积明显增加,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湿地生态系统持续向好,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139 万公顷,水土流失程度总体降低,沙漠化趋势有效遏制;重要河流干流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及以上。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得到全面保护和有效修复,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能力和服务功能基本稳定,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进一步提高,生态系统固碳功能显著提升,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全面优化,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家园全面建成。

第三章 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

第一节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之称,是全球大江大河、冰川、雪山、冻土及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行政区域涉及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的 6 个州(市)共 24 个县(市)。

一、自然生态状况

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兼有山地平原、丘陵和台地,平均海拔超过 4000 米。属典型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9℃,平均降水量 498.5 毫米。土壤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生态系统类型为草原、森林和荒漠,其中草原植被面积最大,以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为主。流域大于 5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 2000 多条,常年水面面积 1 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湖泊 198 个,湖泊面积约 1.07 万平方公里。野生动物区系属古北界青藏区青海藏北亚区。

二、主要生态问题

三江源生态区位重要而特殊,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植被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并存。水土流失面积达 216.61万公顷,且风蚀、水蚀和冻融侵蚀交替作用,综合治理进度缓慢。因寒旱胁迫叠加,部分区域土地荒漠化及沙化趋势明显。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弱,重度退化草原面积达 420.25 万公顷,黑土滩、黑土坡面积达 113.46 万公顷,退化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不足,部分区域存在黑土滩二次退化、鼠害反弹等现象。森林覆盖率较低,林分结构和树种单一,质量不高,抵御灾害能力不强。冰川雪山冻土消融减退趋势增加,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三江源储水能力。

三、主要任务及重点项目

加强草原生态保护,落实草原禁牧轮牧等措施,科学分类推进补播改良、鼠虫害、毒杂草等治理措施,对中度以上退化草原进行差别化治理,加大黑土滩型退化草原和沙化草原治理力度。优化围栏布局,提升围栏工程效应。加大水源涵养林封禁保护,因地制宜开展森林抚育和退化林分修复,提高造林质量。加大河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维持天然状态。恢复重要湿地生态功能和周边植被。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开展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围绕大型冰川雪山,实施封禁保护,加强动态监测。深入落实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生态公益林、湿地保护等生态保护补偿政策。

表 3-1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重点项目布局表 


 

专栏 1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重点项目

1.通天河流域水源涵养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全面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落实草原、湿地、森林等生态补偿政策。重点在雅砻江河源区、巴颜喀拉山南麓、通天河上下游等区域,加强草原、湿地、荒漠、冰川等生态保护修复。在不破坏或少破坏原有植被的前提下,通过补播改良、鼠虫害治理等措施治理黑土滩退化草原,提高草原生产力,增强水源涵养能力。采取封禁、设置标识牌等措施,对西恰雪山、不冻泉、玉珠峰等典型冰川雪山进行系统保护。在通天河源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开展栖息地保护恢复、受损栖息地修复、野生动物廊道建设。统筹开展封山育林、退化林分修复、中幼林抚育等措施,保护修复森林生态系统。

1234567...13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