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近5年,雄安新区和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变化如何?

时间:2021-08-26 11:31

来源:中国人大网

评论(

二、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和白洋淀生态保护工作

目前,雄安新区已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新区建设同步推进的发展阶段。各有关地区和部门协同推进补水、治污、防洪,推动白洋淀“华北明珠”重现光彩,构建完善安全可靠的防洪排涝体系,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创造良好环境。

(一)实施重点工程,防洪排涝项目加快建设。按照相关规划部署,加快构建雄安新区环起步区防洪体系,完善排水防涝工程。一是加快建设重大防洪工程。按照“在建一批、新开工一批、储备论证一批”的原则,滚动推进实施防洪工程建设,加强起步区防洪安全保障。其中,萍河左堤、白沟引河右堤已具备200年一遇防洪能力。二是有序建设排水防涝管网。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稳步推进雄安新区截排系统、雨水管渠、水网系统等建设。同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雄安新区成立以来,相关防洪排涝工程有效发挥了作用,2017—2020年4个主汛期全部安全度汛。截至目前,雄安新区范围内未发生洪水灾害,建设工地等未发生内涝险情,基本经受住了防洪排涝考验。

(二)开展综合治理,大清河流域及白洋淀污染防控全面推进。对大清河流域实施“控源—截污—治河”系统治理,持续推进、稳步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一是加强污染源头管控。严控工业污染源,取缔大清河上中游流域散乱污企业3万余家,封堵入河入淀非法排污口1.3万个。严控农业污染源,在沿河沿淀1000米范围设立化肥农药禁施区,取缔水产养殖741处。严控旅游污染源,将白洋淀景区1328艘燃油营运船舶替换为清洁动力船舶,推动旅游厕所全部达到A级,对景区航道垃圾实行网格化清洁管理。二是加大截污处置力度。大清河上游入淀河流沿线城市建成区雨污分流全部改造到位。完成78个淀中村、淀边村污水垃圾厕所一体化治理,将淀边原直排入淀的57座小型污水处理站尾水导排至淀外资源化利用,流域市县生活垃圾实现收运体系全覆盖和新增垃圾日产日清。三是实施入淀河道治理。开展大清河流域河道“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常态化规范化整治,有效维护了白洋淀及上游河道生态环境。

(三)强化修复与管控,白洋淀生态环境持续提升。围绕白洋淀水生态、水环境、水生物等开展系统治理,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典范。一是加强生态系统修复。稳妥实施退耕还淀,已全部退出淀区内稻田、藕田。建成唐河、府河、孝义河及萍河河口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并实现有效运转。持续开展水生植物平衡收割及资源化利用,恢复白洋淀生态功能和自然风光。二是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对白洋淀实行“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治理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管理措施,明确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严格开展相关项目环评审批、强化环境保护措施。三是大力推进植树造林。雄安新区坚持先植绿后建城,以建设全国森林城市示范区为目标,加快“千年秀林”建设,2017年以来,已累计造林42.8万亩,有效改善了水土流失状况。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实施白洋淀水生生物资源系统调查,摸清淀区、上游水库和入淀河流生物资源状况并开展增殖放流,2020年在重点淀泊放流鱼类、青虾等苗种6800万单位。

(四)统筹补水和调水,白洋淀水资源配置明显改善。统筹雄安新区水资源配置,不断强化白洋淀生态用水保障,积极建设节水型流域。一是开展白洋淀多水源生态补水。制定实施白洋淀水位保持及补水方案,统筹引黄入冀、南水北调、当地水和再生水,科学安排补水时段、水源和水量,完善太行山区大型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向白洋淀生态补水的供水网络,有序推进白洋淀生态补水。2017—2020年,白洋淀累计补水14.81亿立方米。二是加强水资源配置管理。制定实施雄安新区水系与城市生态水资源配置专项方案,统筹本地水与外调水、地下水与地表水,限制审批新增取用地下水。雄安新区2020年浅层地下水位平均埋深达到18.88米,深层地下水位平均埋深达到42.75米,分别比2018年同比回升0.76和0.56米。三是推进水资源节约利用。加强用水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强化取水管理和监测计量,推行城镇工商服务业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等措施,提升用水效率和效益。加强农业节水建设,鼓励种植耐旱作物,严格控制发展高耗水作物,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大力推广管灌、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五)加强环境监测,淀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管控。在推进白洋淀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创新技术应用,加强监测预警,持续开展环境分析。一是强化科技支撑保障。持续强化绿色环保高科技、新技术在白洋淀生态保护工作中的运用,开发水质模拟预警、数字白洋淀等应用系统,率先采用5G网络、VR全景视频等先进技术开展移动式监测,为加强白洋淀生态保护提供有效支撑。二是实施全域水质监测。组织开展白洋淀流域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和重点污染源周边地下水调查评估,逐步建立白洋淀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库,对重点排污单位安装联网在线监测设备,完善“散乱污”企业排查和动态清零长效机制。三是开展生态环境分析。组织编制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测方案,逐月开展白洋淀水生态环境形势分析,并通过中央环保督察、专项督查和日常盯办等压实责任,逐步建立完善分析预警、调度通报、独立调查、跟踪督办相结合工作机制。

(六)加大支持力度,资金用地等要素得到有效保障。一是支持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将白洋淀生态保护纳入《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中央财政累计下达雄安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基础奖补资金20亿元、生态环境保护减收增支补偿19.5亿元。二是支持防洪工程建设。将雄安新区骨干防洪治理工程纳入国务院确定的重大水利工程范围,有力保证了相关工程建设。

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实现了《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明确的阶段性目标。淀区整体水质由2017年的劣Ⅴ类提升到2020年的Ⅳ类,淀心区平均水质达到Ⅲ类标准。2021年1—6月,白洋淀8个国考点位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Ⅳ类。府河、孝义河、瀑河、白沟引河等4条主要入淀河流及上游流域50个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Ⅳ类,为近10年来最好水平。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