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浙江:202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15000亿元

时间:2021-06-22 09:26

来源:浙江省发展改革委

评论(

——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得到有效控制。低碳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生态系统碳汇明显增加。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完成国家下达目标,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有效提升。基础设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明显增强,江河湖库防洪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不断提高,沿海地区防洪防台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气候灾害预警和应对能力显著增强。

——气候治理能力有效增强。应对气候变化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科技创新水平明显增强,数字赋能深入推进,市场机制有效建立,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

——示范试点体系健全完善。低碳发展示范试点全面推进,适应气候变化示范试点积极推动,配套政策和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完善,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绿色低碳园区、“零碳”示范试点等。

——低碳行动成为新时尚。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采购全面开展,全民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基本形成。

到2035年,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增强,为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2.具体指标

“十四五”期间共设置应对气候变化重点指标14项,包括综合指标,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各领域指标和示范试点建设指标。

表1 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指标体系

73.png

注:标“*”为2019年数据。

三、着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推进能源、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温室气体减排,有效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生态系统碳汇,形成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体系全面低碳转型。

(一)促进经济体系高质低碳发展

推动经济体系数字化变革。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突出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加快数字经济与低碳化融合发展。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大力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数字技术创新中心,加快打造数字变革策源地。加强数字经济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节能,提升数据中心、新型通讯等信息化基础设施能效水平。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左右。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把握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加快培育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汽车、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积极布局储能、氢能等碳中和相关产业。结合“万亩千亿”平台建设,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细分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超前布局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第三代半导体、类脑芯片、柔性电子、前沿新材料、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加快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

促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化、专业化发展,重点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创意设计、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发展,依托四条诗路文化带建设,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和旅游产业。到2025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以上。

做强节能环保产业。加大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土壤污染修复等领域的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研发、推广和产业化力度。推广节能环保产品,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创新,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创新“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模式,贯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完善回收网络体系,规范梯级利用、回收拆解、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壮大资源回收利用市场主体实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第三方服务,引进、培育一批重点节能环保服务企业,推动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到202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15000亿元。

打造一批低碳发展重要平台载体。以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核心,突出低碳实践,高标准建设舟山群岛新区和省级新区,重点推进杭州钱塘新区、宁波前湾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等建设,打造产业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推进杭州城西、宁波甬江、G60(浙江段)、温州环大罗山、浙中等科创大走廊建设,打造低碳技术研发和低碳产品推广应用的重要载体。

(二)推动能源低碳变革

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深入推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创建,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安全发展核电,建成三澳核电一期,力争建成三门核电二期。合理开发水能,加快推动长龙山、宁海、缙云等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到2025年,新增抽水蓄能340万千瓦。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继续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积极开发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系统。高质量创新发展生态友好型“光伏+农渔业”模式。有序发展风电,重点推进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打造“海上风电百万千瓦级应用基地+海洋牧场”发展新模式,适度兼顾发展陆上分散式风电。多渠道拓展区外来电,推动跨区域电力通道建设,建成白鹤滩水电至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含垃圾)发电,积极探索海洋能综合开发利用新模式。加快储能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内部电网。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300万千瓦以上。

清洁高效使用化石能源。强化煤炭总量控制,建立深度“控煤”机制,制定分区域分行业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方案。积极推进煤炭低碳化利用,鼓励使用洁净煤以及高热值煤,提高煤炭发电效率,降低电厂自用电率和碳排放量,实现火电平均供电标煤耗不断下降。持续实施煤改气工程,提高天然气覆盖率和气化率,积极推进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扩大天然气利用。稳步推进油品低碳化利用,推广使用生物质燃料。

1234567...10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