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滇池治理模式给流域治理带来的思考

时间:2020-11-05 09:12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李晓佳

评论(

雷坤介绍,为了出台这项政策,昆明市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昆明市委市政府和河长制办公室出台了一系列文件,相关的财政局、生态环境局和水务局等也出台了相关的细则和配套政策、制度。后期的实践,也证实了生态补偿机制的有效性。

“这也启示其他地区在推进流域河湖保护治理工作时,要重视制度的驱动作用,因地制宜地建立起保护治理的制度体系,形成强大动力。”

李佐军同时强调,大型胡泊保护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昆明在推进滇池保护治理过程中充分重视科技的支撑作用。应用了包括生态环境大数据、全自动环境监测技术、极限除磷技术、水生态修复技术、厂-网自动控制技术、蓝藻去除技术等先进治理技术。

“其他地区在推进流域保护治理时,也要高度重视科技的促进作用。”李佐军表示,一方面,可充分借鉴和应用滇池治理中研发的适用技术。如极限除磷技术、蓝藻去除技术等;另一反面,要高度重视选择符合本地实情的水治理技术,最终提高流域水治理的科学水平。

流域治理仅仅依靠政策和技术的支持是不够的,资金从何而来也是关键的要素。对此,李佐军也指出,钱的问题单靠政府是不能完全解决的,在推进河湖流域保护治理时,要高度重视融资的保障作用。积极吸收地方财政之外的各种资金,健全投资回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流域保护治理中来。

流域治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滇池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流域范围内的方方面面,滇池水质突破性的达到地表水Ⅳ类的标准,葛敬认为,后期“十四五”期间的治理难度将远远超过“十二五”、“十三五”。

这也预示着“十四五”期间,我国流域治理所要面临的艰巨挑战。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圣瑞指出,滇池治理的成果确实很显著,但从我国环境保护的总体形势来看,水环境的严重形势没有明显的改变,对湖泊讲,如太湖、巢湖等,最主要的问题,包括蓝藻水华的防控、规模化蓝藻的爆发的规模和次数等都没有降低。

而要真正做好流域水环境治理,重点之一就是要正视我国当前水环境的问题。王凯军指出,合流制溢流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黑臭水体整治与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雨水溢流污染带来的面源污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我国河流断面水质在汛期达标率明显低于非汛期。

王凯军曾在2020水业战略论坛上指出,解决溢流污染的途径主要有四类:一是尽快建立雨污分离系统,二是建立海绵城市理念解决雨水问题,三是扩大合流制处理雨污水问题,四是建立新型污水排放体系。

他也指出,未来流域治理,要充分利用污水处理厂的冗余能力,解决处理问题。让城市污水的退水作为资源参与到滇池的治理。同时,充分发挥环湖湿地的作用。

王圣瑞也强调,流域治理不能仅仅停留在湖泊本身,“十四五”期间,“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基本构架应该建立起来。


12

编辑:李晓佳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