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全文】

时间:2020-04-02 13:08

来源:四川省发改委

评论(0

强化乡村就业创业服务。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乡镇、行政村基层平台建设,全面开展就业政策法规咨询、信息发布、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就业和失业登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服务,组织推荐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组织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同工同酬制度,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稳定性和收入水平。加强农村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平台建设,提供就业信息、创业指导、优惠政策享受等 “一站式服务”。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建立健全以企业、职业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为依托,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为主要形式,覆盖全体、贯穿终身的培训体系。有效有序引导社会资本扩大就业服务,合理布局建设一批公共实训基地。深入实施农民增收县委书记、县长负责制,完善农民就业保障制度,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专栏16 农民就业创业增收行动

(一)乡村就业促进行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在乡村地区创办环境友好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振兴传统工艺,培育一批家庭农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

(二)农民创新创业行动。整合现有渠道,用3年时间培训7000名农村双创人员和双创导师。创建600个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双创示范园区 (基地)。实施返乡下乡创业培训专项行动。

支持有条件的创业企业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深入推进农村青年创业致富 “领头雁”培养计划,培养一批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实施引才回乡工程,在返乡下乡创业集中地区设立专家服务基地,吸引各类人才回乡服务。

(三)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对农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等新生代农民工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累计开展农民工培训18万人次。继续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创新培训,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到2020年,使各类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1次相应的技能培训。

(四)城乡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设备,结合地区实际建设一批区域性大型公共实训基地、市级综合型公共实训基地和县级地方产业特色型公共实训基地,构筑布局合理、定位明确、功能突出、信息互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网络。

(五)乡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县级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及乡镇、行政村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合理配备经办管理服务人员,改善服务设施设备,推进基层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全覆盖。推进乡村公共就业服务全程信息化,开展网上服务,进行劳动力资源动态监测。开展基层服务人员能力提升计划。

第九章 高质量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坚持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精心谋划、精心组织、精准施策,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确保贫困地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节 深入实施精准脱贫

严格聚焦 “两不愁、三保障”,完善工作机制,实施专项行动,明确工作责任,落实政策措施,以绣花功夫扎实抓好脱贫攻坚。

实施专项扶贫行动。实施产业扶贫行动,盘活贫困地区资源,优化扶贫产业布局,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创

新扶贫产品销售体系,着力构建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供销体系,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业、农村电商等,积极开展 “四川扶贫”集体商标的注册推广,打造一批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强化产业扶贫。实施就业扶贫行动,认真落实创建扶贫车间,以 “1库5名单”、技能培训行动、劳务协作、公益性岗位安置等为抓手,深入开展精准识别、精准就业服务,统筹推进贫困劳动力技能就业脱贫、异地转移就业脱贫、就地就近就业脱贫、灵活就业脱贫。实施住房安全保障行动,坚持 “挪穷窝”与 “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并进,统筹抓好易地扶贫搬迁、藏区新居、彝家新寨、农村危房改造、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等农房建设。实施教育扶贫行动,实施好大小凉山教育扶贫提升工程、民族地区十年行动计划、深度贫困地区寄宿制学校等项目建设,落实好各阶段教育资助政策,落实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9+3”免费职业教育、“一村一幼”等政策,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儿童义务教育不漏一人,做到教育扶贫优惠政策落实不漏一户。实施健康扶贫行动,认真落实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控制等政策,研究完善重特大疾病和县域外就医救助机制,全面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

落实脱贫攻坚政策。落实财税支持政策,积极争取中央加大对四川扶贫开发的财政资金投入,对贫困地区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投资项目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落实金融支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认真落实国家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落实土地支持政策,将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重点向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倾斜。按照国家耕地保护和农村土地利用管理有关规定,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满足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建房需求,合理安排小城镇和产业聚集区建设用地,有效保障扶贫开发用地需要。支持45个深度贫困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落实低保兜底政策,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

完善扶贫工作机制。坚持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和工作制度,严格执行脱贫攻坚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强化县级党委作为全县脱贫攻坚总指挥部的关键作用,保证各地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健全定点帮扶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定点扶贫工作,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探索多渠道、多样化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径,提高扶贫措施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化完善贫困村 “五个一”干部帮扶机制,同步加强有20户以上贫困户的非贫困村 “三个一”帮扶,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专业农技员等帮扶力量的作用。

1...16171819202122...24

编辑:王媛媛

3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3人参与 | 0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17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