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全文】

时间:2020-04-02 13:08

来源:四川省发改委

评论(0

实施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全方位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稳步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实施长江防护林、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开展生态屏障、水源保护、土壤改良、森林碳汇等特种用途造林,加强矿山迹地、工程创面、灾损区域林草植被恢复,加快九寨沟震后生态修复。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区建设,深入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提高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全面保护自然湿地,加强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建设一批湿地保护与建设示范基地,推进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建设,划建一批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加强脆弱地区生态治理,实施川西藏区沙化土地治理工程、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开展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试点,实施川西北民生项目木材替代行动。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强化外来入侵物种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治。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

建立健全水治理体系。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把湖泊、重要天然湿地、水库、渠道全面纳入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湖长责任体系,构建起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

落实基层河段长巡河巡湖制度,深入开展河段长巡河巡湖和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推进河湖面貌和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充分整合利用现有信息系统,加快河长制湖长制信息平台建设,打造一体化、同步化的河湖数据共享平台。严格督查考核和日常巡查监管,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强水域岸线管理,依法划定河道管理范围。加强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以沱江为重点着力开展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加快黑臭水体整治。实施农村清洁河道行动,推进小流域生态治理。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大力推进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对天然林实行总量管理,逐步提高天然林管护补助标准,健全省级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公益林管护试点。健全草原产权制度,严格实施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建立草原管护员绩效奖励机制。推进省级湿地生态补偿试点和退牧还湿试点。完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保护农业生态资源。健全地区间、流域上下游之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产品购买、林业碳汇等市场化补偿制度。完善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机制,探索建立生态建设成果管护机制。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建立乡村环保员制度。

专栏9 生态保护与修复行动

(一)农业节水综合示范。加强节水灌溉工程与农艺、农机、生物、管理等措施的集成与融合。因地制宜开展坡改梯工程建设,建设农业节水工程,改进耕作方式,推广秸秆覆盖保水等农业节水技术和节水抗旱品种。

(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畜禽粪污、病死畜禽、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农产品副产物及加工副产物等废弃物为重点,建立标准化分类收集、规范化转运、专业化处理、商品化应用的运营机制,构建多元化、立体式、组合型资源化利用方式。

(三)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强化监测预警、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集成应用全程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深入推进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加大设施农业及蔬菜、果树、茶叶等园艺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实施力度。集成推广一批水肥一体化、氮肥深施等高效施肥技术,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

(四)森林资源保护与建设。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公益林建设200万亩。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300万亩。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开展森林抚育740万亩、修复退化公益林100万亩。新建和改造沿江基干防护林带300万亩,重要湖 (库)基干防护林10万亩。全面实施乡村绿化行动,严格保护乡村古树名木,重点推进村内绿化、围村片林和农田林网建设,完成乡村绿化100万亩。

(五)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实施封育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治理等措施,到2020年,开展沙化土地治理80万亩、岩溶区治理180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50万亩、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18万亩。到2022年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60万亩。

(六)草原保护与修复。继续推进退牧还草、草原防灾减灾、鼠虫草害防治、严重退化沙化草原治理、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等重大工程,严格实施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草原生态保护恢复3000万亩,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85%以上。

(七)湿地保护与修复。全面加强湿地保护,在国家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对功能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的湿地进行综合治理。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生态型河塘建设,新建和完善湿地公园60个,新增湿地保护面积7.5万亩,恢复湿地面积5.1万亩。

(八)水生生物保护行动。建立重点水域禁捕补偿制度,率先在水生生物保护区实现禁捕。引导和支持渔民转产转业,将渔船控制目标列入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约束性考核指标。继续清理 “绝户网”和涉渔 “三无”船舶。

(九)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对现状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的湖库水体开展生态环境安全评估,强化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加强重点湖库蓝藻水华防控。

(十)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加强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保护管理能力和标准化建设。保护和恢复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积极开展拯救繁育和野化放归,在土地岭、泥巴山、黄土梁、拖乌山等地修复大熊猫基因交流走廊带300万亩,在岷山山系南部和大相岭山系各建1个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在广元等市建设林麝野化放归基地。

第六章 打造乡风文明新乡村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传承发展巴蜀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和农村文化市场繁荣,焕发农村文明新气象,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1...891011121314...24

编辑:王媛媛

3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3人参与 | 0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17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