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污水处理产业三十年:风口永不眠 ——环境产业史话系列

时间:2020-03-10 09:18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全新丽

评论(

第六名是苏伊士里昂水务,它是中法水务母公司,和威立雅水务一样,也是世界500强,是当时水务三巨头中最早进入中国的。不过它和首创、威立雅等一样,当时主要都对自来水更感兴趣。毕竟那时候的污水处理还处在起步阶段。

第七名是美国金州控股集团,它更通俗的名字是后来的金州环境。2003年11月与其他几家公司联合中标北京奥林匹克水上公园项目,同月,中标北京市小红门污水处理厂的设备设计、采购、运输、安装、调试以及技术服务。年底,还接手了备受业内关注的北京水源十厂项目。

第八名是中环保水务投资公司。这家公司系出名门,由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与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合资成立,和首创股份一样,屹立水业十大影响力榜单十几年,在市场上也是自来水和污水左右开弓。但在产业界的整体影响上弱于首创。

第九名是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金州一样是民营环保企业的代表。它主要在污水处理市场耕耘,2003年在建项目有合肥朱砖井污水处理厂BOT项目(2001年开建);12月国祯环保中标承建的BOT项目广东新会东郊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营,又以TOT模式中标江苏徐州污水处理厂项目(30年期限)。

第十名是清华同方水务工程公司,这是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实体性公司,是当时环保工程公司的代表。

这些都跟BOT有啥关系呢?除了国祯环保,大部分都没有什么关系。但在之后的十年里,这个榜单上的变化就跟BOT有很大关系。BOT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水业的评选逐步从膀大腰圆、资本雄厚的国企、外企,扩展到具有无比活力的民企,除了投资运营,在BOT模式影响下,以民企为主的工程技术、运营服务企业开始崛起。它们不一定能像桑德一样登上十大影响力的榜单,但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发挥着作用。而且最初主要盯着供水领域的国企、外企,也都熟练地挥舞起BOT这个新式“武器”,在新兴的污水处理产业攻城略地。

2003-2013,水业市场化项目快速爆发,2005-2006年更是增长迅速,行业规模从原来的几百万吨上升到6000万吨,快速提升了中国污水处理能力。

为什么2002年出的改革文件,到2005-2006年污水处理市场才快速爆发?原因在于融资瓶颈,如果不解决项目融资问题,项目也就起不来。

当时,国祯环保与国家开发银行,就合肥朱砖井污水厂、江门市新会区龙泉污水处理厂这两个项目进行合作。国家开发银行针对民营企业做了调研,用特许经营权质押融资建设污水处理厂,这对于银行来说也是一个创新。后续各家银行都逐渐接受了这种模式。如长沙湘湖污水处理厂,就是国祯与工商银行合作的成果,由安徽和湖南的工行提供贷款。解决了项目融资问题,有了示范效应,才有了后来的一切。

BOT从吃螃蟹模式成为地方政府热捧的主流市场化模式,全国几百个城市,有哪个没有对“我市开建第一个BOT污水处理厂”大书特书呢?这与产业先驱最初的努力分不开,而这些先驱也获得了回报。

十年里,最耀眼的产业明星,都是紧握BOT模式,通过投资运营迅速扩张污水处理体量规模。桑德集团(由文一波创立于1993年)、国祯环保、鹏鹞环保是其中的代表者,还有中科成、建工金源、晓清环保等。首创股份、创业环保、中环水务、同方水务、浦华环保、中国水务投资(HHO)等国企,以及威立雅、苏伊士(中法水务)两家外企,也不甘示弱,以超强资本实力在大战中碾压对手。

十年的污水处理建设成就可谓辉煌,截至2013年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3513座,污水处理能力约1.49亿立方米/日。全国已有651个设市城市建有污水处理厂,占设市城市总数的99.1%。当时只有黑龙江省尚志、五常、密山、铁力、海伦市,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等6个城市尚未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全国已有1341个县城建有污水处理厂,占县城总数的82.6%。

BOT模式风行,相关服务机构自然相伴而行。通用技术咨询(中仪国际招标)、济邦咨询、大岳咨询、江苏现代、国信招标等最为知名,还有一批律师事务所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02 PPP

章节导语:随着污水处理厂建设高峰期的结束,以及政策对整体水环境效果的关注,PPP模式逐渐兴盛起来,和BOT模式的兴起一样,它也恰逢一个强有力的政策推手。PPP这个风口,短短几年里,让产业主体经历了狂风大作、悲喜交加、理性反思几个阶段。

BOT十年辉煌成就也意味着,污水处理建设高潮的结束。

其实在黄金十年中后期,有预见性的一些企业已经在摸索新的模式,想要创造新的风口,期间出现了委托运营(OM)、TOT、ROM、DBO等模式。但都只在局部地区,少数几个企业获得了一些收益,比如中持、首创爱华等。

下一个风口正在酝酿中,是个老面孔,行业里的人都认识,也都觉得它没什么。但这一次,它涂脂抹粉,趁势而来,威力不可同日而语。

2013年,中国污水处理市场化改革继续在探索中前进。2014年以来,污水处理PPP模式逐渐兴起,该模式以“利益共享,风险分担,长期合作”为基础,促进政府和公司在污水处理设施方面的合作。

PPP不是新名词,它曾和BOT结伴而来,也被认作是是BOT的爹地,BOT只是PPP的一种。

通俗地说,这两种都是项目融资模式,都包括融资人、出资人、担保人,都是通过签订特许权协议使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发生契约关系,都以项目运营的盈利偿还债务并获得投资回报。

这两种模式也都不是污水处理产业独有的发明创造,都在其他基建领域、公共服务领域有应用。

和BOT模式兴起有直接的政策驱动一样,PPP也有一个强有力的政策推手。

2013年后污水处理的情形是,全国城市里该建的污水处理厂建的差不多了,但水环境总体状况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有根本的改观,一些城市的水体黑臭状况依旧。根本原因在于上一个十年更重建设,轻运营,重达标指标,轻实际效果。

2015年,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4月16日发布。

与此同时,2015年5月,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两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实施意见》。这个《意见》包括鼓励水污染防治领域推进PPP工作,实施城乡供排水一体、厂网一体和行业“打包”,实现组合开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等。

编辑:王媛媛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