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桑德国际潘留明:系统化思考下的水环境综合治理

时间:2018-08-31 17:27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迎接新时代 技术再出发”。8月23日,“2018(第十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在同济大学隆重召开,桑德国际总裁助理兼生态环境集团总经理潘留明从新时代下的系统化思考、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难点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化思考下的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专题报告。

blob.png

01 系统化思考

“所谓的系统思维和传统思维,仅仅是阶段不同、目标不同、尺度不同、角度不同情况下的理解,单一专业小系统和多专业大系统的区别,今后生态文明或水生态文明将需要更大尺度、更多角度的系统融合。” 结合白玉兰夜话专家讨论的水行业阶段目标,潘留明博士对环保行业三个阶段的特点及相对应的目标进行了简单阐述,目前除了传统的管网收集率、污水处理率、指标考核外,区域水环境指标、群众满意度指标日益重要,今后预计向可渔可游、生态指标、群众幸福度、生态和谐度等方面发展。尺度方面,逐渐由污水系统、雨水系统、给水系统等向综合系统转变,城市水环境系统已经成为现阶段的主要治理对象。角度方面,需要住建、环保、水务、景观、园林、财政等部门,给排水、环境工程、水利工程、园林景观、水生态、智慧水务等专业,进行多部门多专业的融合。

blob.png

桑德集团25年的砥砺前行见证了环保产业技术变革、商业模式创新的发展历程,从工业污水、市政污水、村镇污水、固废环卫到流域综合治理(海绵城市流域治理、生态环境),从EPC、BOT、村镇污水打捆模式、PPP到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模式,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从资本市场到金融平台,充分体现了中国环保行业的系统化变革与摸索。

blob.png

02 水环境综合治理

潘留明博士指出,新时代系统化思维下的水环境综合治理要实现“六水共治”,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和水管理的系统方案,涵盖了源头削减、截污调蓄、环保清淤、防洪排涝、岸带修复、活水补水、生态净化、景观提升及智慧水务等方面的工程措施,实现流域统筹和目标管理,因地制宜,一河一策,分阶段实施及考核,建立长效维护智慧系统。

blob.png

03 重难点分析

针对水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方案制定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重难点,潘留明博士从系统调研、方案制定、管网问题、内源治理、水资源优化调配、模型预评估和水景观等7个方面进行了经验分享。系统调研方面,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边界条件较多、现场情况复杂,调研结果作为系统方案准确性的前提,需要对多部门资料进行收集、多专业团队进行组建、多手段设备进行配置、多角度目标进行分析、长时间持续性进行调研,以便真正摸清现状背景,系统梳理存在问题;综合治理方案方面,需要统筹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调蓄-内源治理-生态净化-系统构建-智慧管理等措施,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实现“厂网河生态”一体化。

管网方面,“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管网数据直接影响流域治理方案的制定,管网维护直接影响流域PPP项目的考核”,一方面国内给水管网比排水管网长度多1/3,排水管网系统完善迫在眉睫;另外,管网资料跟管网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地下管网普遍存在地下水入渗、异物穿入、管道错接、管道淤积、管网破裂等问题。潘留明博士从德国管网摸查结果、管道修复技术及成本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提出针对国内内涝、黑臭及管理效率低下情况,建议对地下管网(黑箱)进行体检、修复及智慧管理,呼吁通过管网运维市场化及绩效考核的方式实现管网问题的真正治本。

blob.png

同时,潘留明博士就环保清淤、水利清淤对水质考核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底泥清淤需要统筹防洪排涝、总量控制及释放控制三个方面,正在实现内源对水质影响的有效治理。水资源方面,需要从水量要求、流速、停留时间、水质变化等方面综合考虑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潘留明博士重点阐述了模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模型构建可以实现项目方案的调整优化、项目实施效果的预评估、项目措施方案集及长历时动态的水质模拟变化,为业主提供动态的水质模拟预期效果和可供选择的多种方案。

水景观和水文化打造方面,潘留明博士强调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需要为百姓打造参与和体验的景观节点,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提升周边土地的附加价值。桑德公司负责的海口美舍河及沙坡水库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作为领域内的代表性项目,获得了住建、环保、水利等多部委奖项,二十多位副部级领导现场莅临指导,新闻联播、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相继报道宣传,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重现了美舍河亲水戏水情形。

blob.png

桑德作为环保界的一名老兵,将持续致力于“现自然之本、还生态之美” 的责任担当和“生态臻善、环境至美”的价值追求。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