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山西省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行动方案

时间:2018-07-27 09:26

来源: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评论(

3. 加强源头节能调控监管。进一步提升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大数据技术与节能降耗融合发展,提升工业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落实国家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推广建设工作方案要求,推进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严格节能审查,新建高耗能项目能效水平要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新增用能设备要达到一级能效水平,切实提高新上项目能效水平,从源头控制能源消费增量。强化节能监察执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能行为。

4. 推进节能重点工程建设。推广应用燃煤锅炉节能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等先进适用节能技术,引导重点用能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抓好重大项目储备,积极引导重点用能单位采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实施节能改造提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及时跟踪重大项目进展情况,确保按期完工实现预期节能效益。加快实施3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节能改造,分解各市燃煤电厂年度节能改造目标任务,推动煤电机组供电煤耗持续降低,努力实现减排和降耗双赢。

5. 健全市场化节能机制。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鼓励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结合用能企业实际情况,实施差别化节能改造服务,带动形成技术研发、产品和装备制造、工程设计和咨询服务一体化的节能服务产业链条。落实电解铝水泥钢铁等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政策,组织做好相关能耗核查。探索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加强节能服务机构监管,规范节能服务市场,培育一批节能量审核、能源审计、能耗监测等第三方机构。

(三)推进资源综合利用

以煤炭、电力、钢铁、有色等传统行业排放的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促进传统行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

1. 推进煤矸石综合利用。推进煤矸石发电、生产烧结砖、水泥等利废建材和筑基铺路的规模化利用,提高煤矸石在生产日用瓷、工业用瓷、耐火材料、高岭土、莫来石等高附加值产品中的应用比例。对煤矸石生产增白和超细高岭土、聚合氯化铝、氧化铝、白炭黑、无机复合肥等高值利用技术,加快工业推广应用的经济性和技术性研究。鼓励煤矸石用于采空区回填、土地复垦、沉陷区治理,鼓励煤炭企业研发适合不同地质条件和矿井开拓方式的井下充填置换煤技术并推广应用。

2. 推进粉煤灰、脱硫石膏综合利用。推进粉煤灰生产加气混凝土制品、蒸压砖、陶粒等建材,推广应用粉煤灰生产高铝耐火砖、家具板材、无机纤维、硅钙板、保温材料等技术。搭建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交流平台,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成立研发中心,促进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工业产业化应用,推动煤电基地将粉煤灰用于煤矿井下防治煤自燃、防治水患安全工程,鼓励粉煤灰复垦、回填造地和生态利用。从源头控制脱硫石膏的质量,大力推进脱硫石膏生产水泥缓凝剂、高强石膏粉、纸面石膏板、喷涂石膏等产品,研发余热余压对脱硫石膏进行烘干、煅烧的先进工艺技术,支持脱硫石膏生产石膏砌块、干混砂浆。

3. 推进冶炼渣综合利用。鼓励高炉渣和转炉钢渣生产水泥、混凝土掺合料、超细粉、砌墙砖、路基料等建筑材料,推广冶金企业含铁尘泥、尾矿资源化利用技术。鼓励企业加快引进和推广镁渣综合利用技术,扩大镁渣在水泥熟料、制砖、砌块等利废建材和筑基铺路等用途的利用规模。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研发力量与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推进固废综合利用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积极研究和开拓新的镁渣综合利用技术和工艺,开发新的镁渣建筑材料制品、复合肥添加剂、型煤粘结剂等产品。鼓励镁渣改性生产微晶玻璃,将镁渣作为复合肥添加剂替代白云石粉。

五、保障措施

(一)支持项目建设。推进绿色制造推广工程项目建设,支持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积极申报工信部绿色制造专项和示范支持,对列入工信部绿色制造名单的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实施奖励。鼓励产业基金、绿色金融、绿色信贷支持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项目建设。

(二)强化考核机制。搭建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节能目标、资源综合利用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合理分解下达各市年度目标任务,强化各市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评价。各市要进一步分解细化节能双控目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目标任务,加强监控预警,推进目标责任落实,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完成。

(三)推进技术创新。推进实施绿色化改造的传统行业企业,针对绿色改造项目、绿色产品改进中的难点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开展技术攻关,支持绿色工厂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建立重点实验室,打造绿色发展技术创新平台,引导行业绿色化改造,加快绿色技术产业化应用。

(四)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开展多元化的宣传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宣传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传播绿色理念。充分发挥媒体、绿色公益组织、行业协会等积极作用,加强舆论宣传,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实施绿色化改造的积极性,为工业绿色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12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