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越过市场断崖 赵笠钧谈量子思维下的创新启示

时间:2017-09-28 10:50

来源:博天环境

评论(

我想这是因为在其他行业中购买服务的时候,用户自己有权力去根据体验来决定选择谁的服务。而环保这样一个公共服务上,政府的人在购买服务的决策中,虽然自身也是受益者,但可能更多考虑到决策的安全性,这就带来购买决策和用户体验之间的分离,也导致环保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一个非常特殊的问题。在这里我们也希望今天在座的很多专家,政府部门一起为产业更健康的发展,做出思考和努力。

微信图片_20170928110147.jpg

中国的制度环境下我们还会面临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政策驱动。其实美国的环保市场也是政策驱动的,但中国的政策驱动会来得特别迅猛。比如我们的水、土壤、大气三个十条,瞬间催生了数以万计的市场。可以说整个环保产业其实还没有做好准备,巨大的市场就扑面而来了。

比如“水十条”在2015年推出来的时候,就规定2017年就要消除特定城市的黑臭水体,2020年,地级市90%以上的河道都要达标。这在短期内形成了巨大的市场,而长远看,这样猛烈的政策催生的往往都是有断崖的市场。为什么钢铁、水泥等等很多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这些行业都存在一种政策催逼下的产业发展,而遭遇市场断崖后就出现了过剩。

今天环保的政策驱动非常猛烈,那么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怎么办呢?我们是不是就不要做呢?恰恰相反。在这样的市场形势之下,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更富有创新和变革的精神,要对未来做出前瞻性的判断,这是环保企业家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微信图片_20170928110217.jpg

以博天环境为例,我们正是因为积极地去拥抱变化,去回答时代的难题,才有了不断的发展壮大。可以说,创新和变革正是博天这些年高速前行的动力源泉。在2007年,博天的合同额只有0.6亿,十年的发展,现在博天一年的新增合同额超过了100亿,规模上有了大约167倍的成长。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对未来做出判断,不断去调整企业自身。

微信图片_20170928110307.jpg

博天环境的发展,从最开始工业和市政水处理的双轮驱动,到后来因为不仅要解决污水的处理,还包括环境的监测检测、装备制造、土壤修复等等,当预判到这些环保新兴的市场需求将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确立了水业关联的多元化战略,延伸出设备供应、技术服务、设计咨询、投资等等,形成了更为完整的生态链,能够带来从工程、运营、生态、到家庭环境的各类服务,继续驱动着公司的成长。

但是我们发现这样依然不能覆盖未来的需求。现在,我们走到了第三个阶段,要成为一个赋能型的组织。

微信图片_20170928110312.jpg

目前社会对于环境服务有什么样的需求?

一方面中国面临到很多的环境问题,政府的环境管理制度也做出了积极的改变;另外一方面,民众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是越来越高,对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

在去年3月,环保部提出环评向排污许可证制度的转变,这个环境管理制度的转变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我们现在有几百万个固定污染源,大家想想每一个固定污染源,每年如果花30万来自证清白,证明符合排放标准,那就是几千亿的市场。这个制度的推进,需要政府职能的转变;市场的需求,则在倒逼整个产业监测检测的能力的提升,需要产业整个生态链的演化。

但回到刚才提出的问题,面对这种政策催逼下的市场,企业是不是还要从惯性思维出发,简单地去扩张人员,扩大产能来跟进这个市场?

在思考未来的时候,我们必须既要看到政策的市场需要,又要考虑到人的成长和年轻人未来生活方式的追求。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接受公司每天让你打卡之类的管理约束,希望更加自由、独立的自我管理。上午我参加绿巢的创业创新大赛,看到很多年轻人,他们都在积极的探索关于创业的未来。

微信图片_20170928110317.jpg

所以我提出环保行业可以通过S2b2B的天际网络模式,通过这样一个网络平台建立赋能型的组织,帮助个人成为一个小的创业组织(b),用这样小的创业组织来服务我们大的客户(B),从规划、咨询、设计甚至研发,在平台上都可以得到支持。我们今天需要坐在这里来讨论这样一些问题,但如果可以通过平台,也许有的朋友就不一定从美国来到现场,可以实现在平台的互动和交流。

所以当环保行业面临这样的变化,我们谈论它的创新与发展,我们一定要理解这个产业,理解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变化和趋势,我们要理解作为人,特别是年轻人,对未来生活的追求是怎么样的,真正的思考这些,我们的创新才是符合未来的。

对于未来,博天环境提出了“蓝色品质,绿色未来”的追求。我们为什么说追求的是蓝色品质?因为蓝色,会让人联想到科技,想到匠心,想到创新,我希望通过我们博天的创新,让社会的发展拥有蓝色品质,共享绿色未来!


12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