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四川省政府印发《四川省“十三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

时间:2017-09-25 15:37

来源:四川省政府

评论(

日前,四川省政府印发四川省“十三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规划》提出,将从将从高效清洁节能锅炉、低温余热余能利用装备、高效节能电机及电力装备、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与装备、水污染治理、固废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监测技术与设备、生态保护与物理污染防治等多个方面实施节能环保。

四川省“十三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2017年7月

四川省“十三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培育壮大经济增长新动能,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我省科技部门和各单位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相关重点工作,通过重点实施“四大工程”,始终坚持转型发展,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不断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地、孵化器和平台建设,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经济保持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重要支撑。

——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编制页岩气、节能环保装备、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和信息安全产业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技术路线图,围绕重大关键瓶颈技术,布局重大科研项目1000余项,以技术突破支撑引领产业快速发展。聚焦优势领域,整合创新资源,加快大数据、移动互联、智能终端、智能制造等新技术的深度应用,培育壮大一批重大创新产品、重点产品和区域特色产品,推进形成先导型、支柱型产业。2016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16515.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555.1亿元,较上年增长10.5%,是“十一五”末的2.5倍;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占比提高到28.7%,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比“十一五”末提高7.8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11529.1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5倍;出口交货值2047.2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3倍;年末资产总额11990.0亿元,从业人员100.8万人,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1倍和1.6倍。

——科技服务业快速增长。制定《四川省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四川省科技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方案》和《四川省科技服务业产业技术路线图》。构建国家级科技云服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为财政部和科技部联合启动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试点省之一,成都市成为科技部认定的第一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成都高新区、绵阳高新区、德阳高新区、泸州高新区已列入全国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组织实施了“面向电子制造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服务及应用示范”等10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2016年,全省全口径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达3450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创业载体快速发展。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计划,壮大创新型企业群体。2016年,全省创新型企业总数达到1623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427家,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134家。全省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78家,重点实验室达到123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22家,企业技术中心835家。全省已建成各类创新创业载体570家,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93家(其中国家级26家、省级67家),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5万余家,同期增长45%,科技型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总数达110家。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再上台阶。2015年成都高新区成功成为全国第8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自成立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超过30%,创造了全省80%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和1/3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高新区8个,省级高新区4个。12个园区总面积741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0.15%,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448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的24%;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533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39%。我省已形成“一带多核”的高新技术产业均衡有序的发展格局,为今后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条件。

——一批高新技术重点领域保持全国优势地位。我省拥有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创新平台300多个,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为创新策源地,产、学、研、用全面战略协同合作的格局正在形成。截止2015年底,全省拥有高新技术专业人才13.4万人,相关技术从业人员已达100万人以上。在电子信息领域,军工电子、集成电路、信息安全等产业全国领先。在重大装备领域,发电装备研制生产总容量居世界第一,重型燃气轮机研发制造居国内领先。在航空航天领域,航空发动机、航空电子、飞机与无人机的研发、设计、制造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在新材料领域,钒钛、稀土、石墨烯等方面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走在全国前列。在核技术领域,从研发、成套设计、制造、核燃料等方面具有完整的配套能力,核电装备占全国市场50%。在生物技术领域,生物育种、口腔医学、生物治疗、可诱导生物材料等居全国领先水平。

——一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研制成功,破解了我国大型飞机制造领域的发展瓶颈。“高速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安全评估关键技术突破,为我国高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三代核电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走出国门并引领技术发展。大容量超临界锅炉的成功研发,攻克了我国电站锅炉系列重大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北斗”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研发成功,使我国形成了国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技术体系。自主研发的康柏西普注射液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生物制品——融合蛋白国际通用名的国产药物。地奥心血康胶囊成为我国首个进入发达国家主流医药市场的治疗性中成药。

1234567...15

编辑:刘影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