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再来一大波!28个知名黑臭水体治理案例详解

时间:2017-08-18 09:22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张晓娟

评论(

控源为本,截污优先,多措并举,全面提升

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景观、水文化

黑臭水体治理前后照片

治理前

治理后

17、项目名称:南宁市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ppp项目

推荐单位: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与环节:投资、建设、运营

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南宁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项目,建设范围涉及11条河道,具体包括:那平江、西明江、二坑溪、朝阳溪、可利江、亭子冲、石埠河、细冲沟、黄泥沟、石灵河、凤凰江。项目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截污纳管工程、污水处理厂(站)工程、底泥清淤工程、初雨调蓄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等。项目要求2017年底前消除所有河道黑臭水体,2018年底前完成所有河道工程建设。

项目工艺概述

ACM生物反应器:包括依次相接的厌氧段、好氧反应区和泥水分离区。

高效浮选净化:是通过向黑臭水体中投加混凝剂、助凝剂,使废水达到快速净化的目的。

MBR:为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之新型态废水处理系统。

A2/O:是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生物硝化及反硝化工艺和生物除磷工艺的综合。

黑臭水体治理前后照片

治理前

治理后

18、项目名称: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公路坑涌流域水体净化与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

推荐单位:广州资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与环节:设计、施工、运营

项目概况

公路坑涌流域范围内主要包括公路坑涌、十米涌、十三米路涌等支干河涌。总治理河涌长度为12.4km,总水域面积11.2㎡,合同金额为12130000元。河涌流域主要起到排涝的作用,接纳流域内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对流域水质造成严重的有机污染。流域内的工厂企业主要分布在河涌沿岸,重点污染企业集中在公路坑涌下游,其中主要为铝型材、不锈钢等金属加工,纺织业等。同时,流域内小型企业数量较多,分布零散。根据监测结果,公路坑涌水体氨氮、总磷及COD严重超标,水体水质发黑发臭,无透明度,污染十分严重,河涌水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已无自净功能。

项目工艺概述

前期通过排污口整治处理,完善截污管网、消减与改良基底淤泥,中期进行活水调度、人工增氧、微生物培育等技术改善水质,后期进行生物膜构建、水生动植物定向培养、水生态系统调控等系列工艺进一步调节改善水质,达到项目要求。

黑臭水体治理前后照片

治理前

治理后

19、项目名称:霞湾港(排污渠)重金属污染治理二期工程(老霞湾港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

推荐单位:湖南新九方科技有限公司

参与环节:设计施工总承包

项目概况

老霞湾港接纳了清水塘工业区核心区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几十年的污染物累积沉淀使得老霞湾港底泥中镉、铅、汞、砷等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再加上酸雨淋溶、地表径流冲刷及人为扰动,老霞湾港的重金属污染正威胁长沙、湘潭二市的饮水安全。

本项目对老霞湾港重金属污染严重的2.6km河段及下游区域内的水塘(面积为1万m2)进行一系列综合治理,包括底泥清淤及处理、水系生态构建等内容,重新恢复其天然景观河道功能,成为下游规划清水湖的天然补水渠道。

项目工艺概述

依据项目的污染情况,本工程的技术路线经过方案比选最终确定,技术路线通过湖南省环保厅的专家评审工作。

(1)清淤工程:根据老霞湾港底泥污染情况及理化性质,采用“干港、塘清淤”方式进行清淤,其中含水率较高的淤泥采用泥浆泵抽送方式清理,而含水率较低的淤泥则采用挖掘机等人工配合机械的方式清除。

(2)脱水工程:采用土工管袋脱水的方式进行脱水,脱水中产生的滤液则通过脱水场地周边的截流沟收集后一起进行处理。

(3)污水处理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尾水等采用移动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要求;

(4)底泥处置工程:对老霞湾港脱水后的底泥进行稳定化处理,底泥经过无害化处理之后进行安全填埋处置。

(5)生态河岸建设工程:建立生态河岸系统,利用生态河岸的阶梯状自然缓冲带进一步截留污染物;构建水系多级叠流,充氧曝气,多途径改善河流水质,恢复港道原有生态功能。

黑臭水体治理前后照片

治理前

治理后

20、项目名称:北京市平谷区泃河东店出境断面水质改善治理工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

编辑:李艳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