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中滔环保卢已立:产业链延伸已完成,将进入深化拓展阶段

时间:2017-05-19 15:33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李艳茹

评论(

中滔环保是广东省最早进行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的企业之一。早在2003年,就已开发广州新洲环保工业园,为纺织印染企业提供集中式污水处理及工业供水服务。而近几年,以工业废水处理起家的中滔环保开始酝酿整体转型,逐渐完成了从污水服务提供商到综合性工业废弃物整体处理方案提供商的转变。就中滔环保的转型历程及后续规划,在2017环博会现场,中国水网采访了中滔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卢已立。

blob.png

从工业废水处理到环保产业

卢已立介绍,中滔环保以工业污水起家,早期专注于工业园区内污水第三方集中处理。该处理模式自2003年开始就已全面,在广东、湖南、四川、广西等地均建有综合治理项目。

从2014年起,中滔环保开始谋求转型:2014年收购广东省清远绿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增强污泥领域技术力量,并在同年获得深圳污泥处理服务合同,取得惠州市龙门县龙滔循环经济产业基地项目展开初步工作的批准,目前在广州、清远、河源、惠州等地都已建有污泥处理处置中心,成为广东境内体量最大的污泥处理公司;2015年,全资收购广州绿由工业废弃物回收处理有限公司,并在广东省南沙区建设年处理能力50万吨的危险废物处理处置项目,正式进军危险废物及工业废弃物处理领域。目前,中滔环保能够处理20多个类别的危险废物,各类别总处理能力达83万吨/年。经过多次边界突破与整合,中滔环保已成为提供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工业供水、固废和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处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环境监测全产业链服务的综合性环保集团。

近期,中滔环保投建了玉林环保产业园项目。该项目中,中滔环保提供工业废水处理、工业用水供应、水资源利用循环、污泥处理、焚烧发电等多环节服务,全面利用公司近年来储备的各领域技术优势,实现了综合循环、以废治废。卢已立形容其为“集成了过去十年发展经验的成熟项目”。

协同+运营,共同提高项目效益

在逐渐完善产业链后,中滔环保将板块之间的协同效应作为了重点努力方向。卢已立介绍:“通过协同效应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如含铜类蚀刻液处理会产生大量废酸,而印染废水则是强碱性污水,通过技术加工将废酸处理剩余物变成印染废水处理的原材料,就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再如纺织印染污泥,将其加工成生物质燃料后,在垃圾焚烧过程中,就能成为很好的辅助性掺烧原料。”

相比于同行企业将技术研发作为突破重心,中滔环保更专注于运营管理水平的提升。“我们的上游,也就是印染、化工等行业,他们的工艺日新月异,产生的废水水质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紧跟上游技术发展、加强技术跟踪更为重要。在此之外,我们强调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据悉,中滔环保针对工艺管理、客户管理已形成体系,每个岗位有专门的管理手册,使用规范化的文件对员工进行梯度管理培训。在产业链延伸后,新的公司结构对管理模式提出的新的挑战。卢已立表示:“这是压力也是机遇,我们会继续深化管理改革、完善制度,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保持公司的运营优势。”

供给侧改革带来新契机,将加快业务拓展

在卢已立看来,环保是全方位的工作,水、土、大气一环扣一环,其中一项做得不好就会影响整体效果,要全面提升环境质量还任重道远。但随着环境保护法等系列法规的落地及环保督查力度的加强,环保领域在未来几年会有质的飞跃。“环保企业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把之前工业高速发展落下的环保任务补回来。而企业专长各不相同,要实现整体提升,还需要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和交流。”

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产业,卢已立保持乐观:“可以看到,国家每一次产业结构的调整都给环保带来的新的机遇。比如在2008年绿色奥运理念中,尽管身处金融海啸,但环保却经历了高速发展。同样道理,在此次国家供给侧改革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产能下降、竞争加剧,更多看到的是市场更加有序、环保企业竞争力得到提升。”

在过去的三年内,中滔环保完成了从污水服务提供商到综合性工业废弃物整体处理方案提供商的转变。面对未来,中滔还有更远的规划:“未来三年,我们会在新增领域板块进行深度发展。目前,中滔已经进入了广西、湖南等市场,未来还会加紧全国范围内的业务拓展,把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理解决方案向全国推广。”

编辑:李艳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