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福州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全文发布 “清新福州”名副其实

时间:2017-04-19 10:13

来源:福州市人民政府

评论(

十二、重点工程

 围绕规划重点任务,以大工程带动大治理,提出在“十三五” 期间能够对环境保护有巨大推进效益、操作性强的重大工程。主 要包括水环境综合整治、大气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保护、土 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固体废物处置和环保能力建设等 6 大类重点工程,总投资约 309 亿元,是保障“十三五”环境保护目标和重 点任务实现的重要支撑。

十三、保障措施

(一)明确规划实施的职责及分工协作 明确规划实施中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的责任,分解落实环保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对保持并改善本行政辖区内环境 质量要做到“守土有责”,对环保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环保部门 统一监督落实环境保护工作、统一评估环境质量状况。各相关部 门要对各自职能范围内的污染防治工作负责。做好重大任务的分 解和落实,强化政策统筹协调,提高对规划实施的宏观调控与政 策引导。不断完善和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 加强部门协调,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和协作应急处置机制,全方位 合作形成合力。

(二)建立规划实施考核及跟踪检查机制

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评估,把主要任务和目标纳入地 方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绩考核和环保责任考核,分年度对分解的 各项任务和目标进行考核,并把规划实施情况作为政府和部门审批核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领域重大项目、安排政府投资的依 据。建立规划实施中期评估、终期考核机制,严格实施管理,确 保规划实施到位。

(三)加强机构人才支撑

加强环保机构建设。研究增加环境监测机构人员编制,加强 环境监测队伍建设。健全和充实基层环境执法、应急队伍力量, 确保应有编制不空编。加快乡镇环保机构建设,设置乡镇一级环 保专职机构,各行政村配备环保专(兼)职人员,使环境监管切 实延伸覆盖至农村。推行环境监察中队驻扎乡镇办公模式。

加强人才培养,重视专业化、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环保 队伍建设,在环境科研、监测、应急、核与辐射、信息、宣传教 育等领域,着力培养湖库富营养化、雾霾污染防治、新兴污染物 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环境风险防范、核与辐射安全等方面的高 新技术、关键技术人才。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分层次、分类别开 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做好环境监测、监察等各类人员持证上 岗培训,提升环保队伍整体素质。

(四)促进多元融资,推行绿色信贷

政府加大投入,重点扶持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应急清污等 项目和工作。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筹 资机制,发挥政策和市场的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加大环境保护投 入,重点支持循环经济、环境治理、清洁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 域。加强环境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环 保、银行、证券、保险等方面要加强协作联动,严格限制环境违 法企业贷款,推行绿色信贷。鼓励涉重金属、石油化工、危险化学品运输等高环境风险行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推进生态产 品市场化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健全环保市场,发展壮大环保 产业。

(五)加大科技支撑力度

以推进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和破解环境热点、难点和 前沿问题为重点,加强环境科技支撑力度。重视专业化、高层次、 复合型、应用型环保队伍建设,采取培训选拔、人才引进等形式, 在环境科研、监测、监察、应急、核与辐射、信息、宣传教育等 领域培养一批高层次科研人才和专业技术实用人才,着力解决湖 库富营养化、雾霾污染防治、新兴污染物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 环境风险防范等方面的高新技术、关键技术问题。

(六)推进社会公众参与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大力倡导以 节约、绿色和低碳为主题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加快推动 生活方式绿色化,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加强信息公 开,扩大环境信息公开范围和公开渠道,定期公开环境违法信息, 强化重大决策和建设项目公众参与,完善相关方利益表达和公众 参与机制,鼓励引导社会环保团体参与环境保护。落实重点企业 环境信息强制公开制度,逐步扩大企业环境责任报告发布范围, 完善企业环保诚信体系。

1...891011121314

编辑:张伟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