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东莞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 东江西江“双龙”保障东莞水源(附全文)

时间:2017-03-29 09:44

来源:东莞阳光网、中国东莞政府门户网站

评论(

第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抓紧补齐水务基础设施短板。我市水系纵横,各镇街自然禀赋、水资源条件、发展水平不同,东部、中部和西部水务发展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切需要加快补齐补强水务基础设施短板。必须围绕协调发展补短板,牢牢把握我国、我省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深化和广东自贸区建设,补强水务薄弱环节,破除水务瓶颈制约。要补齐协调发展的短板,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经济区理念引导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高效整合,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大力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建设美丽乡村。要补齐生态环境的短板,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环保产业发展,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用科学的方法治理环境、用集约的方式利用资源,不断提高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水平。要补齐社会建设的短板,坚持问题导向、民生导向、需求导向,扎实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认真解决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必须坚持远近结合补短板,既要面向今后五年,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水务支撑,又要考虑更长时期发展要求,在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上下功夫,为加快现代化建设提供水安全保障。

第三,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必须充分发挥水务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明显特点。我省已基本迈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十三五”时期,将继续保持工业化后期阶段。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需要努力实现多方面工作重点转变。水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必须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中勇于担当、大有作为。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必须充分发掘水务建设吸纳投资大、产业链条长、创造就业机会多,不会造成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问题的优势,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投资效率,更好发挥水务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必须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着力增强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提高水资源要素与其他经济要素的适配性,促进形成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和增长带。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必须加强水资源安全风险防控,充分发挥水资源管理红线的刚性约束作用,以用水方式转变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布局优化,推动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

第四,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水务支撑保障能力。从珠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看,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提出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空间布局,推进珠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形成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地区优势充分发挥的协调发展新格局。为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建设进程,水务建设需要增强与珠三角其他城市及深港的合作和交流,在供水、治污、联防联治等方面合作,推进区域内水源保障体系建设及界河(跨界河)的综合治理,提高区域联合防灾减灾能力、实现 “资源共享、设施共用、互惠互利”。从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看,人口集中、城市扩张、产业集聚、生活方式变革等新态势,对供水保障、防洪排涝、资源环境提出了新要求,必须统筹推进城市供水安全体系、防洪排涝体系、生态空间体系建设,努力打造人水和谐的宜居城市。从城乡协调发展来看,需准确把握东莞城乡特点和发展差异,统筹城乡水务协调发展,加大城乡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财政扶持力度,推进城乡水务基础设施均衡配置和水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第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着力加大水资源节约保护力度。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的主要控制性因素,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涵和组成部分,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必须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我市作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将建设山清秀美、碧水蓝天的岭南水乡,作为水务发展的新要求。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着眼于水资源利用更加高效,切实把节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全过程,以水定产、以水定城,从根本上破除水资源短缺瓶颈。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着眼于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从严核定水域纳污能力,加快建立以水域纳污能力倒逼陆域污染减排的综合治污和保护模式。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着眼于生态功能全面提升,大力实施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切实提升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筑牢水生态安全屏障。

2.3 水务发展新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发展,研究制定了国家水安全战略,明确了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做出了加快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决策部署,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系列宏观政策措施,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五中,把水利列入基础设施网络之首,把防范水资源风险纳入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行合同节水管理、加强水生态保护、系统整治江河流域、连通江河湖库水系、合理制定水价、建立健全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等工作,为东莞市“十三五”水务发展改革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十三五”期间,东莞工业规模将持续增大、城镇人口持续增加,高附加值产业不断发展、产业园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财富的加速集聚,对东莞水务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以及努力建设“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的具体要求,东莞应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土江河综合整治专项东江流域试点、海绵城市建设、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海堤达标加固建设以及建设“智慧广东”和“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等战略机遇,加强全市水务保障能力建设,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做出贡献

3 水务发展总体思路

12345678...17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