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通源环境汪国成:高干脱水+中温碳化 不是变废为宝,而是取宝于废

时间:2016-09-23 18:13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成苗苗整理

评论(

9月23日,“2016(第八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开幕,污水污泥供新供给升级和产品化、品牌化成为本次论坛的核心话题。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环保产业积累了多年经验的企业,论坛现场,公司污泥事业部副总经理兼制造基地总经理汪国成分享了高干脱水+中温碳化技术和污泥品牌打造的探索。

汪国成.jpg

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污泥事业部副总经理兼制造基地总经理汪国成

以下内容根据现场发言整理,未经发言人审阅。

大家好,下面由我简单地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通源环境。我们现在的主要业务是工程设计、施工、运营,污泥处理处置设备生产研发。现在公司有四个板块:第一部分是污泥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第二个板块是生态屏障系统设计、施工、运营;第三大板块是危废和医废处理运营;第四个就是土壤修复,河道、黑臭水体的治理。

我们看一下来自E20研究院的数据,可以看到2020年,整个污泥处理量达到4065万吨。到2016年预计是4305万吨。实际上他的处置率是多少,58.44% 。可以看到对水质的要求,到2020年,污泥的处置率达到90%。因此我们可以预判,在这两年中,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呈现较大的增加态势。

汪国成1.png


从现在的市场工艺分布来看,干化焚烧占39%。在选择污泥处理处置路线时,一定要兼顾现在和未来,因地制宜。污泥资源化的含义不是变废为宝,而是取宝于废。通源环境的主推整体解决方案是高干脱水,炭化资源化。从含水率98%~99%,降至含水率60%以下,再到 2%以下。这是市场最普通的技术。在含水率60%以下,我们实行炭化资源化。

高干脱水的技术核心之一就是调理改性。现在市场大部分的污水处理厂都可以做到60%,有的可以做到80%。我们通源环境做了很大的改进,包括电渗透的技术,热水解,臭氧氧化的技术及电氧化的技术。这是我们信息的改进技术,电氧化设备和臭氧发生的设备。

汪国成2.png

第二个就是高干脱水核心技术,压榨技术。这一款产品是我们公司自己生产的,跟市场其他的机型有以下这些区别:第一压榨压力5.0MPA,压榨时间、压力可调;第二具有广泛的泥质适应性;第三就是电耗低,特别是运营本低;第四就是效率高、压榨周期70~90min(进泥至出泥饼时间)。我们现在的机型有100机型,120机型,180机型。另外我们压榨的过程,是根据出水的压力,调整压榨的时间。

炭化资源化,我从两个方面分析。

炭化从温度角度可为:低温、中温、高温三种。低温炭化温度315℃,压力10Mpa;

中温炭化温度426-537℃;高温炭化:温度649~982℃。炭化从加热方式可为:内热式、外热式两种。内热式是利用炭化过程产生的可燃气体在炉堂内燃烧产生热量对污泥炭化方式。

外热式是利用燃煤、生物质、天然气、燃油等燃烧产生热量加热炉堂从而炭化污泥方式。

这是我们的热解炭化炉,热解碳化炉是一个卧式旋转体,间接供热,干泥粉在微氧或绝氧的状态下受热分解,产生热解气,经引风机引入燃烧室进行二次燃烧;经热解炭化的炭基经冷却后收集;燃烧排出的高温烟气抽送给超级干燥机,供其干燥污泥。

汪国成3.png

通源环境炭化系统具有以下工艺特点:

1无粘结问题,由于里面特殊的装置,污泥运行的非常稳定。相较于过去炭化的颗粒,炭化的效果,有很好的提升;

2运行费用低;

3最大减量化;

4无有害气体排放;

5运行操作简单,处理时间短、占地面积小。

我们对碳化系统运行进行监测,对于一氧化碳,烟气黑度,烟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做了一些检查,都已经达到国家的标准。

炭化物还有很多其他资源化利用的方式,如:

① 利用其孔隙多比表面积大的特性经常用于污泥活性炭,做吸附剂和用来除臭。

② 因其吸收太阳光热量的效能高,本身在空气中会吸收氧而发热升温,所以常用于融雪剂。

③因污泥中的灰分成分较多,而且其具有吸水的作用,所以也可以用来做材料,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做成吸水性陶管,工业产值较高。 

④     因其湿润时可吸附污泥体积30%~40%的水分的特性,常用于吸湿剂和脱水剂。在压滤机脱水过程中,通常我们需要脱水助剂,一般使用的是消石灰和氯化亚铁。如果在压滤机中加入炭化污泥,脱水污泥将降低1%~3%。

⑤燃烧:经炭化后的污泥仍有很大的比热能,其燃烧值和褐煤相当,而且燃烧时的污染物排放比煤要少的多。所以炭化物作为燃烧物也有很大的潜能。

这是通源环境所做的项目,我们现在已经做了三四十个项目,在国内也算比较多的。

汪国成4.png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编辑:成苗苗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