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傅涛:供水服务的创新思考

时间:2016-06-22 09:30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李晓佳

评论(

“回顾过去一年来,供水行业的市场信息,发现基本都是在体系之内的,这说明行业正从政府的价值视角、政治视角中淡出。”在2016首届供水高峰论坛上,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中国供水联盟理事长、E20研究院院长傅涛指出了目前供水行业面临的困局。他从供水行业的痛点谈起,分析了在外部趋势、政策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供水行业的未来发展及创新思路。

微信截图_20230607133847.png

以下根据现场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供水行业5个持久的痛

一是公共服务与企业盈利的矛盾。大家知道公共服务是地方企业的责任,我们一直在探讨这样的领域,企业到底如何做,事实上供水公司一直都没有达到1998年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所预定的盈利目标,跟我们的系统矛盾有很大的关系。

二是成本攀升与水价制约的矛盾。以前水资源的成本一直在提高,人力资本、电力资本都在提高,但是水价调整并没有非常好的形成机制。虽然发改委的主管部门知道行业面临的困境,但是一直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答案。

三是投资需求与资金不足的矛盾。我国城市高速化发展,城镇基础设施的投入和供水设施改造的投入大量增加,但是我们行业的融资体系、配套体系并没有通畅,简单靠借贷融资,很多企业负债率达到了百分之七、八十。

四是服务现状与要求提升的矛盾。行业服务水平和老百姓的要求在发生变化。很多人提西方的水龙头打开就能喝,在中国水龙头直饮还只是一个梦想,服务预期与现有服务体系是一个矛盾。

五是转型发展与体制束缚的矛盾。行业市场化过程中很多的水务公司风起云涌。2000年以后,北控、首创等水务龙头的不断布局,还有很多民营企业都得到了迅猛地发展,但是供水行业只有少数的水司实现了混合所有制股权改革,绝大部分企业被体制牢牢束缚,这其中的矛盾其实一直在困扰着行业。

今天的讨论也是围绕行业目前存在的矛盾,寻找可能的突破和解决之道。但讨论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忘掉顾虑,看看我们行业是什么性质的行业。

对供水性质的三个认知

对供水性质的认知,我用三个词来概括。

公共性。供水是最基础的公共服务,重要性、不可替代性是排在所有公共服务最前面的。

市政性。供水行业是市政公共设施的代表性行业,地方人民政府作为责任主体,注定是地域分割的,不像电力行业和铁路行业属于国家级公共设施,但是属于国家垄断行业。这种背景之下属于地方市政事权,责任是分散的,服务碎片化。

经营性。供水行业实际上是个经营性的,是经营性收费,由发改委的价格部门来管理,行业本身是面向用户直接供应的,这与燃气、公交是相似的,但是与污水、垃圾等其它管理设施是不同的。

以上三个性质是供水行业改革的出发点。下面我们看看供水的产业。

供水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在很多城市都有60多年的历史,北京、上海更早。2002年建设部推动公共事业改革之前,供水行业不是一个产业,但政府为什么把这个行业变成了产业?这取决于市场化进程,这是公共服务逐渐外部化的过程。政府没有资金,没有能力,没有足够的效率来自己完善供水服务,便有了市场机制,政府开始变成向服务机构的采购,由市场主体来完成具体供水服务。

那么供水行业如何练就成产业的?供水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进程就是公共服务逐渐外部化的过程。虽然从2002年拉开序幕以后,这个过程有过争论和迟疑,一方的意见认为坚定不移地要推动市场化、产业化改革,但有一些人认为这是公共事业,应该走向政府直接提供服务,这个争论现在基本上终止,终止的原因是因为“十八大”以后,尤其是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有文件明确了市政公用事业基本上走市场化道路的战略判断后。我认为,对于这个问题目前不存在疑问和争议,只有围绕方法论的争议。

供水行业各领风骚的20年

在行业改革过程中,供水企业各领风骚若干年。20年以前,我当时在住建部工作,有深刻的体会。以深圳水务为代表,主要精力在管理的提升上,深圳市承担了很多的工作,做了很多表率性的工作。包括北京自来水主要注重水质的提升,所有水厂都做了深度处理,引领了水质的改革。济南水务关注服务、关注用户的感知,像济南“小白热线”专注服务已经20年了。这些都是内生式的,无论管理也好,水质也好,服务也好,这是供水之本,是我们战术层面的核心话题。以前我们跟供水行业交流,基本上围绕这些话题展开,包括信息化的提升改造等。

供水行业也在机制环节不断摸索,澳门水务在1985年做了第一个经营合作,而且执行了25年,2010年做了第二期续签,开辟了由市场化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先例。澳门自来水成为亚洲第一个把供水系统服务特许经营周期完整完成并成功续约的项目。我们多次去澳门学习,也有幸作为澳门水司特许经营的评估单位,做了两次评估工作,得到了很多启发,也把很多经验借鉴到国内。

另外,很多外资对推动我国供水行业的改革也起到了积极作用。虽然威立雅有所下滑,但事实上它在供水改革中是功勋卓著的,包括成都、天津等地的一系列项目都有威立雅的影子,这些外资推动着我们行业投资运营的专业化,也包括首创股份等早期的国有市场化公司,他们都在认真地推动市场。当然他们市场推动是为了获利,但是也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当然也包括了我们特许经营的示范企业江南水务,是传统以供水为主业的公司接通主板市场的代表,江南水务在主板市场成功上市。我有幸作为江南水务前两届的独立董事经历了这个过程。希望在供水服务品质的模式上有所引导,在产权改革上也做了很重要的努力。

微信截图_20230607133929.png

上图中,一黄一绿见证了整个行业的不断地改革、创新。还有很多典型的例子和企业,我不一一列举了。我只是想说,二十年来,供水行业的改革和摸索一直没有停止,行业体制改革是本,但不能用战术层面的勤奋掩盖战略层面的的懒惰。现在到了机制改革发展的关键期,本次高峰论坛,也想从更高的视角看待供水行业的未来。

世界在变、中国在变,产业也在变

微信截图_20230607134006.png

外部变革趋势

目前外部变革的趋势怎样?

首先是互联网+。昨天和济南水务集团董事长姜海英交流,他就说,他的朋友通过在国外采购药品,然后通过微信付费很快就寄到国内来了,这就是很典型的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包括P2P平台、O2O的冲击,其实互联网发展让原来的产业规模,以及世界的规律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以前许多行业是大众化市场,但互联网的发展让每一个终端能够独立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让小众服务成为可能。

什么是小众服务?许多人去日本的买马桶,很多小众市场需求被凸显出来。比如专门给神经衰弱者用的、没有声音的,起夜不会影响神经衰弱的人睡觉,这种小众需求都是大众马桶公司是完全忽略的。互联网的发展能够让这种小众需求在世界范围内流转,让小众市场成为可能,而小众又是高盈利的。

供水之所以没有利润,很难发展,因为我们做了最大众的一种服务。但我们在做最基础的、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也不妨碍我们对小众市场供水需求的挖掘,互联网对我们挖掘高端小众市场提供了可能。

第二、资本化发展。我以前在住建部的时候参与过房改,住宅曾经在1998年推动变成一种商品,就是把住宅这种资产变成了一种资本,资产和资本的区别是什么?资本可以流通,属于金融,资产只有投资行为,只有在区域内进行完成。其实供水行业也正在经历一个由资产变成资本的历程,资本化是一个大趋势,就是所有企业的价值包括人力资本都不再是人力资源,它都成为一个资本。水的价值、服务的价值、以及包括“小白热线”等的品牌价值,都有可能被资本识别进入到资本市场。所以从原来的资产到资本,由原来的投资业务到投融资业务,我们的价值观在发生变化,这不仅仅在影响供水行业,而是在影响整个社会。

第三、生态化。供水行业过去是高高在上的,见到供应商是居高临下的,见到政府是低头的,这就是我们的价值链。进入生态社会以后,所有的产业上下游都是共同创造社会价值的体系,水务链条在融合,水利和供水在融合,供水已经很难独善其身。在座的很多供水公司都涉及到污水,污水也涉及到原水,原水也涉及到供水,很多环境公司也不是简单的关系公司,也没有一个独立的空间,所有的政策都是指向整个大水务产业,这是一种融合。另外也有通道融合,我们有社会的各种通道,例如收费,都可能产生新的价值。

第四、免费化趋势。油价越来越便宜,钢价、铁价、煤价都是越来越便宜。以前一个月电话费一两千块钱,现在一两百块钱。目前好像没有冲击到供水的服务体系,但是在服务设施不断发展的今天,很难想像只关注供水系统服务,又要不断提高价值的可能性,这是我们很难突破的。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走向免费,这可能是公共服务逐渐落地的趋势。我们要想获利,只能从别的维度上获取利益。

第五、平台化。很多机构都在变成平台,我们E20是平台,我相信小米不仅仅是卖手机的,它在提供一个平台,包括腾讯、阿里和苹果,现在有名的公司无一不是向平台发展的趋势,我们供水行业现在有能力,也有资格探讨平台化。

行业政策趋势

变革在加剧。供水行业所面临的外部政策都在发生变化,以前以部委的政策作为主导,现在国务院的政策都看不过来。这两、三年间发布的产业政策比过去的十年、二十年都要多。包括产权、价格、投资、特许经营,特许经营立法呼吁了很长时间,估计今年年底应该会出来。

依法行政趋势加强。从行政上来说,地方政府的权力会装进笼子,而地方政府又是供水行业的直接授权主体,是公共服务的甲方。它的权力发生变化,不再像以前指挥来指挥去,不像以前的方式来监管,供水行业必然发生变化,已经无法按原来的逻辑进行供水服务。

混合所有制改革启动。混合所有制或真或假来来回回变化,但是是一种趋势。

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主导,特许经营立法在即。供水服务走市场话是大趋势,不能有任何的犹豫。

公众意愿强化,政府的公众事件畏惧症。水价调整、垃圾焚烧厂的建设等,只要老百姓一上街,政府会软的,因为我们现在执法的群众基础不够扎实。

大资本时代来临,PPP动摇的政府资金的走向。

银行利率下行,供水的资本价值凸显。现在银行的利率逐渐在调低,跟美元逐渐接轨,进一步调低是可能的。供水有6-7、4-5的收益率,在过去是很烂的行业,在现在未必很烂,因为整个银行的利率在降低,过去没有8-10的收益率很难维持生产。现在我们的结构在发生变化,供水的资本价值正在凸显出来。

环保产业成为未来的支柱产业,凝聚巨大资本预期,引发供给侧改革。“五年以后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中国的支柱产业”,这些话引起了社会以及资本市场对环境产业、水务产业的高度关注,在高估我们的价值,引导了行业供给侧的改革,让供水公司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来发挥我们的优势。

供水在市场层面面临的威胁

家用净水快速发展,进一步挤压涨价空间。供水行业全加上去,每年600亿吨供水,年现金流1000亿而已,是个很小的行业,还不如净水器行业的一半,据说净水器有三、四千亿。从收入上来说,我们的收入是极其可微的。如何进行突破?我们这个行业不是没有价值,只是商业模式不够好,没有实现水务的合理价值。

供水服务越来越背离水的价值,政府好像越来越漠视供水服务的价值。回顾供水行业去年的市场大事件,发现基本都是在体系之内的,这说明我们正从政府的价值视角上、政治视角上淡出。这也是供水行业确实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今天高峰论坛的主题“大变革、大服务、大资本、大未来”所要探讨的问题。我想拔高一下梦想,超出原来的体系,能不能有新的视角。

供水服务责任犹在,压力加大,而且现在海绵城市都在冲击着我们的市场,我们有这么多支付体系,负担更重,价值小了,责任却大了,这是我们行业的悲哀。

长期脱离资本,似乎被资本淡忘。面对变革,供水行业好像有点儿跟不上趟了?那么,中国供水产业发展的未来在哪里?

关于中国供水产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第一,供水属性上的再思考。

供水行业有四个方面特点的迷惑:

一是公共服务。我们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这是基础。面临成本监审,就是基础服务必然帮政府做事,政府是我们的主人,我们是他的保姆和管家。政府有专门的成本中心监审成本。

二是商品水。商品水按照供需定价,水价是供水公司的商品的价,如果是真正的商品水,它是供需定价,按市场定价。中国目前没有做到。

三是资源水。水利系统经常喊水资源,从水资源管到水龙头。中国的水法约定,水资源属于国家的。

四是以水为载体社会服务,实际上我们走的是服务定价。

这四个特点交织在一起,困惑这行业的发展。

那么供水公司的性质是什么?我们早期定位为事业单位,现在大部分是公共服务企业,少数变成了市场化公司。我们到底是一个生产水产品的公司,还是为社会老百姓提供水服务的公司,还是未来要成为一个平台性的公司,这是大家需要讨论的。

供水服务提供的是什么?是水商品、水的劳务还是水的服务,还是提供了以水为介质的通道?这需要在性质上做一个取舍。

现实中,供水行业困在劳务性悲剧之中。

同样一个服务,用小时工完成,用小时工提供的是劳务,按小时来付费。如果用服务企业来完成,服务按效果取费;如果市场采购一个服务商品,商品按供需取费。

我们是给政府做服务外包的,服务外包其实不同于基础服务,它是有价值附加的,真正做服务就应该有品牌,你比主人更专业才可以做服务。我们大部分是为地方政府做劳务外包服务,这也是我们低价的根源。

服务要有品牌,要有自己的标准,让标准做到政府更加敬佩。现在很多官员比我们专业,因为我们没有走向专业化。中国目前的供水公司大部分在为地方政府做劳务外包而不是服务外包,更没有实现商业服务。而特许经营原意是“服务”而不是“劳务”,中国供水普遍性背离。

那么专业服务有多远?我在法国参观,法国55%的供水设施是市场化经营,45%的污水设施由市场提供。法国为什么供水服务的市场化水平比污水高?因为供水服务要大于污水处理,在国外,政府有难度的就会让专业公司来做,政府觉得简单的,他就会自己来做,也不是百分之百做市场化。污水是服务采购,供水是特许经营,特许经营的基础是经营性收费。做服务要专业化、品牌化,供水服务发布的服务标准就是想促进供水服务的标准化、品牌化。没有标准的服务行业是悲哀的。没有标准,是服务劳务化,不能专业化的根源。

第二、供水服务维度的延伸的思考。

认识了行业的特点,最终要归位到有服务体系、有标准的特许经营体系,我们不能满足于安心给政府做劳务,而要做专业服务。

增值服务的拓展。大部分的低质低价是大众服务的现实,难以自拔。供水行业基础服务是大众行业的特征,它短期内不能改变。我们经过了四五年的努力,基本上也放弃了把供水服务整体做到优质优价,这个太难了,除非有革命性的颠覆,否则做不到。只要是大众商品,其实都在走向低价竞争,包括做垃圾焚烧和污水处理厂都是这样。

小众增值服务的空间有多大?其实净水器是一个代表,瓶装水是一个代表,小众增值服务有很大的空间,只是我们的供水公司没有去挖掘。我们基本建议是锁定用户范围和深度,就是别去使劲拓展基础服务的面,别将增资服务纳入供水成本的范围,希望供水价格全覆盖,因为这样的话必然进入低价循环的怪圈,尽量锁定基础服务范围,在基础服务之外拓展增值服务。

第三、供水单元服务专业化的思考。

我们在总体服务上很难做出整体突破,但是供水服务可以切割成若干个服务单元,比如智能化业务、设备保修业务,呼叫中心服务等等,这些子服务可以走向专业化,子服务的专业前提必须由自来水公司实现服务外部化和专业化,必须打破地域的分割。跨区域合作完成专业化和资本化对接。类似“小白热线”这样的机构的全国品牌化是否可行?是否能够形成一个行业服务和标准。

第四、供水主业极致化的思考。

“刘志军部长”提出的高铁的商业逻辑,原来北京到上海一百多块钱,现在变成了五百多块钱,因为他把原来的一般铁路变成了高速铁路,换了一个线,包括我们的高速公路也是这样,国道收十块钱有很多人骂,但是变成了高速公路以后,实现了优质优价。价格的突破一定是先做服务后提价格,遗憾的是我们这个行业没有出现像铁路和公路这样战略性的举措。

第五、供水资产的资本化思考。

在资本的眼里,水务和环保是未来20年的支柱产业,是没有天花板的产业。

微信截图_20230607134057.png

资本的特点是向利润高的地方流转。原来我们的收益率不高,资本背离而去,我们只能去银行贷款,银行贷款需要抵押,利率是低的,但受很多限制。股权资本过去不可能看中我们这个行业。现在市场发生了变化,尤其是中国资产收益率在下滑,让供水市场的价格有可能得到一种体现,供水行业已经无法漠视资本的推手。供水企业即将面对金融洗礼,金融正在放大企业间的微小差距。资本的游戏叫金融,资产的游戏叫投资。

供水行业资本化突围的基础。我认为市场化与企业化是归宿,既然是归宿,晚动不如早动。混合所有制与团队持股,不管多难都要争取。把握每一个改革的机会,借助供水资产的长期收益性。加速供水资产资本化进程,突破供水行业的体制困境,在市场机制企业中先行,辐射传统企业。

呼唤高层次供水发展基金参与股权改革

资本不仅仅是融资的需要,而是在变现未来。期待发起高层次供水发展基金参与股权改革,推动服务运营团队通过资金管理公司持股。

E20资本的定位是产业与金融的解码器,金融资本需要把控投资风险,需要退出机制。产业主体需要设计合理交易结构和收益模型。

E20环境平台起源于中国水网,十六年历程,专注于环境领域的创新服务纵深平台,帮助有梦想、快速增长的企业跨越式发展,大会员、大数据、大资本、大平台。

微信截图_20230607134131.png

我们的服务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会员服务。E20圈层体系,希望真正有责任、有变革、有未来的供水公司加入。二是咨询服务。三是金融服务。

微信截图_20230607134201.png

我特别欣赏《三体》这本书,书中有句话,在社会生态中,弱小与卑微从来就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生存的障碍。产业生产也是这样,我希望供水行业能走出几十年如一日的傲慢与偏见。

微信截图_20230607134235.png

改革要目标远大,设定途径,坚持行动,就像“愚公移山”。《愚公移山》讲的是一个远大的梦想如何按照愚蠢的方式实现的过程。梦想远大、途径可行,坚定的行动,借助资本、善用生态力量。只要有坚定的目标,不断地去行动,就会感动社会,就会实现梦想。供水改革就是愚公移山,不管多难,在于有梦想、有途径、有坚定的行动。

编辑:李艳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