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粤海水务:水务处理总规模达到1501万吨/日 强化科研实力

时间:2016-03-29 09:45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张伟

评论(

2016年2月16日,水业行业企业评选再次开启。这一年来,水业行业企业表现如何?收获如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去年水业行业十大影响力企业,今年他们的业绩怎样?中国水网记者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了去年十大影响力企业今年的业绩情况,供业界参考。

 2015年度水业企业评选再出发。本期评选将从“市场能力,资本与生态整合能力,创新能力,企业家以及团队、品牌能力,大众感知”6大维度进行。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海水务”)2014年水业行业企业评选中,被评为水业十大影响力的企业。那么今年又取得了哪些突破和进展?本文将带你抢先观看。

 一、粤海水务:年收入近50亿,稳中求进 

粤海水务隶属于广东粤海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粤海集团),拥有省属国资(粤海集团归广东省国资委管辖)背景,在水务领域凭借粤海集团对香港、深圳及东莞近五十年不间断供水及管理经营,粤海水务逐步扩展项目、完善水务产业链,处理规模也在稳步提升。2014年,包括原水供应在内,水处理规模就达到了1348万吨/日,在国内,运营开发的的项目接近20个,年营业收入为48亿元。涉及包括原水供应、自来水经营和污水处理等在内的“上水-中水-下水”全产业链,并在2014年首次参选并入选十大影响力企业。

2015年水务市场竞争依旧激烈,不断有新的资本涌入,企业间的联手与并购明显增多。粤海水务虽然在2014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2015年是否还在延续稳定的管理节奏并有所突破?是否还能跻身十大影响力企业?

二、水务总规模达到1501万吨/日,继续向内陆省份扩张    

2015年,粤海水务新增规模为33万吨/日,并于今年3月成功签约120万吨/日项目,当前粤海水务处理总规模达到1501万吨/日。项目触角已经由港粤地区及海南,广西、江苏等沿海地区扩展到了安徽、湖北等内陆地区。

 1459216105980346.gif

图表

 三、2015年度表现之研究院战略简评:深耕细作、夯实基础 科研力量发展成焦点

 在水务市场上,粤海水务稳中求胜,坚持在广东、香港地区做好原水供应、自来水供应以及污水处理等传统业务。尤其是东深工程这样的五十年不间断对香港供水。粤海水务也从中汲取了不少管理经验。同时,粤海水务也与像中国水业集团这样的港股企业展开合作,这一年,粤海水务最突出的表现应该是科研能力方面,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经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成立,标志着粤海水务正式拥有了首个国家级科研平台。

 港粤地区深耕细作、夯实产业基础

 作为一家广东籍跨境水务公司,粤海水务在这一地区深耕细作,至少有十个项目,涉及原水处理、自来水供应,以及污水处理全产业链。其中对香港地区的供水的东深供水工程已经稳步运营了50年,粤海水务继续深度负责这一工程,在2015年举行了纪念活动。另外,粤海水务旗下公司粤海水务香港收购了中国城市供水投资(WS)待售股份及WS待售债项以及安排偿还未偿还WS应付款项,总金额约为9.93亿元人民币(12.17亿港元)

 业务扩展至内地 苏皖居多

 粤海水务的大本营在粤港地区,但近几年也逐渐向其他地区扩展,尤其是苏皖地区推进。江苏,已经控股三个自来水项目,参股一家自来水项目。201512月,与安徽省黄山市签署框架协议,拟通过水务业务整合进行合作。今年2月成功中标江苏省徐州市骆马湖水源地及原水管线PPP项目。同时,在其他地区也有所发展,粤海水务还与中国水业集团展开合作,积极参与海南儋州滨海新区水务一体化投资。

 精于科研,以技术促发展

粤海水务在科研研究方面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水处理领先的院校与科研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并设立水技术研发中心,获得十余项专利技术。其水环境检测中心具备地表水109项、饮用水106项、城镇污水处理厂62项,国标外137项水质指标的检测能力,354项已获得CNAS认可。同时还与德国飞马上海助邦环境工程公司展开合作,运用国际先进技术补充自家不足。201511月份,粤海水务申报的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经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成立。作为粤海水务拥有的首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进一步有利于整合公司以及科研院校等外部优势科研资源,为粤海水务的强劲发展提供核心动力。

2015年,粤海水务内修内力,外接外招,在港粤大本营、基础领域核心区域深耕细作,同时也逐渐适应市场,扩展市场份额,稳步推进发展,究竟能否入选2015年度十大影响力水务企业,我们拭目以待。

2015年度水业行业企业评选的最终榜单将在2016年水业战略论坛上揭晓,敬请关注。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论坛详情。


编辑:张伟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