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在行动

时间:2015-09-09 10:00

来源: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

作者:李瑞玲

评论(

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导致79人遇难,市内发生严重内涝,“7.21”事件也成为全国代表性暴雨事件。此后,南宁的“5.13”事件、济南的“7.18”事件等一系列暴雨事件,都给人们留下了这样一个深刻印象——完全浸没在雨水中的小汽车以及像海一样的城市。

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中国2013年全年洪涝灾害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洪涝灾害受灾人口1.2亿人,因灾死亡 774人,其中因强降雨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比达72%;造成房屋倒塌 53 万间,直接经济损失3146 亿元。

内涝灾害以及干旱等极端天气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命安全。那么如何破解人工、水泥建造的城市与自然的协调,如何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变得更加“自然”?

近几年,国家及学者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国外早已实施)。“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总体进展

2014 年12 月,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2014〕838 号),2015 年初又再次发布《关于组织申报 2015 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通知》(财建办〔2015〕4号),正式启动 2015 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申报工作。消息发布后,一百三十多个城市蜂拥而上,参加海绵城市的申报角逐,经过筛选,34个城市进入了初选名单。2015 年 3 月 24 日,三部委再次确定 22 个城市进入竞争性答辩会,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无缘进入。经过激烈角逐,包括广西南宁、山东济南、安徽池州、吉林白城、 河北迁安在内的 16 座城市从一百多座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表1)。

各城市在角逐中如何突围,如何建设海绵城市?

南宁

南宁历来高度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如投入三百多亿元建设“中国绿城”、“中国水城”,实施多个世行、亚行贷款支持的水治理项目,实施《南宁截污治污三年攻坚计划(2013年 ~2015 年)》,这些均为南宁市迈向海绵城市奠定了极佳的生态本底。同时,在城市生态治理的投融资模式上南宁市也敢于创新,采用竞争性磋商方式投资 10 亿元的那考河流域综合治理 PPP 项目,实现了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先行先试。2014 年,南宁市森林覆盖率达 47.5%,建成区绿地率达 36.64%,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达 80%,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名列前茅,海绵城市的雏形已随处可见。

南宁市全力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仅仅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2015 年 1 月 8 日,南宁市召开研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专题会议,明确把海绵城市建设列为 2015 年度工作重点之一,并提上日程;同时,成立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为试点工作提供保障;聘请咨询机构深入调研,经过数据采样、专家论证、资料编纂等编制实施方案,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决定》、《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制度,对总体目标、重点工作及项目立项、土地出让、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做出明确规定。

结合城市特点及基础条件,南宁市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系列举措。

首先是确定示范区域。在中心城区核心地带划定了总面积为 60.18 平方公里的示范区,并根据现状特征及建设特点,分为生态保护与修复示范区、内河水体污染综合治理区、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等 6 个片区。

其次为制定控制目标。经过数据测算、建模分析和实地校核,确定示范区控制目标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径流污染控制率不低于50%。

另外,优化示范项目。安排 494 个种类齐全、代表性突出的示范项目,含新建项目和改造提升类项目,涉及河流水系、公园绿地、公共建筑、居住小区、道路广场等八大类型。

同时,南宁下一步还将拓宽投融资渠道。按计划试点项目涉及海绵城市建设总投资为 95.19 亿元。南宁将设立试点项目专项配套资金,同时,配合金融机构成立城市发展基金,推广运用 PPP 等投融资模式,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计划采用 PPP 模式融资的项目投资 43.66 亿元,占总投资的 45.87%。同时,南宁也将进一步完善政策和机制,出台相应的标准、规范,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更加完备的制度保障。

济南

济南始终坚持贯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制度,尤其是 2012 年以来,济南市开展了以创建生态城市、水生态文明市、生态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为内容的“六城联创”活动,仅有关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工程总投资就达三百多亿元。通过这些年来的不懈努力,济南市先后获得“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被水利部列为全国第一个水生态文明建设市,为济南建设海绵城市夯实了基础。

面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激烈竞争,济南市采取了四大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动工作机制。二是科学确定试点区域及建设目标。选定大明湖兴隆区域为示范区,到 2017 年实现调蓄雨,洪水年径流总控制率不低于 75% 的目标。三是积极落实资金保障。试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总投资 75.94 亿元,集中政府财力优先用于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建设,创新设立 PPP 融资支持基金。四是完善相关规划及配套政策支持。修编城市水系统、园林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系统等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完成《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实施方案》、《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申报文本》,出台《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济南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

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选定大明湖兴隆片区作为首个试点区,总面积 39 平方公里,总体整治将于 2016 年完工,分为五大系统建设,总计 43 项内容。其中,城市水系统建设包括渗漏区恢复工程等 19 项,园林绿地系统建设包括舜耕路街头绿地、游园、二环南路道路绿地等改造提升等 4 项,道路交通系统建设包括顺河高架南延建设工程(一期)等 9 项,建筑小区系统建设包括邮电新村、南郊宾馆老旧片区等 7 处主要建筑小区改造项目,能力建设与监测系统建设包括防汛应急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系统等 4 项。

试点区建设目标为:第一、促渗保泉。年地下水补给量由现状 326 万 立方米达到 647 万立方米,城市绿地率由 34.8% 突破 37%。第二、洪涝控制。排水设施防洪标准由现状 0.5 至2年一遇达到3至10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由现状 5 至10 年一遇增至 50 年一遇,河道防洪标准由现状20至100年一遇增至50至100年一遇。第三、资源回用。雨水资源利用率由现状不足 5% 变为不低于25%,再生水回用率由现状不足 20% 变为不低于 30%。第四、污染控制。雨水径流外排污染物负荷消减率由现状不超过 10% 变为不低于 60%。

常德

常德市地处洞庭湖平原,最大的市情是水情,最大的隐患是水患,城市排涝防洪压力远高于一般城市,在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建设、调蓄雨洪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有着强烈的要求。

常德市也是国内最早认可海绵城市理念并与国际发达地区政府、专业技术团队合作开展实践活动的城市。从 2004 年开始,常德市政府与德国汉诺威市政府、德国汉诺威水协、荷兰乌特勒支市政府、湖南省原建设厅携手合作,向欧盟申请了《解决亚洲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常德市城区及穿紫河污水治理个案分析》项目,共同编制了《水城常德——常德市江北区水敏性(海绵体)城市发展和可持续性水资源利用整体规划》。以此为指导,市财政先后投入 1.2 亿元资金,高标准编制了城市给水、排水、防洪、水资源利用、绿化、道路等 10 多个专业规划。截止到 2014 年,常德市已完成水系治理、防洪、排水、供水、污水处理、绿地、绿色建筑等项目 36 个,完成投资 80 亿元。

为做好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常德市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指导编制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方案,计划 2015 至 2017 年在市城区重点开展 41.21 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建设示范,投入资金 266 亿元,重点实施 10 类 134 个建设新建改造项目。同时明确总体目标为:年径流总量控制80%;排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一般地段取 2 年,城市排水防涝标准 30 年一遇的暴雨时,城市不发生内涝灾害;城市防洪标准确定为具有应对百年一遇的抗洪能力;城市水系水质达到III类趋优。常德市计划三年形成示范,真正成为一座会“呼吸”的海绵城市。

其他城市

纵观其他成功申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城市,可以说都是洪涝灾害或者干旱的重灾区,而这些城市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选定区域规划建设海绵城市,并投入了大量了财力和物力,同时在政策、模式、制度上也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市场及机遇

财政部在 838 号文中曾提出:“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三年,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 6 亿元,省会城市每年 5 亿元,其他城市每年 4 亿元。对采用 PPP 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 10%”。可见,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将至少获得财政补贴资金 207 亿元。同时,各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投资远远大于中央财政补贴,如常德、南宁、镇江、济南、重庆在海绵城市建设上将分别投资:266 亿元、 95.19 亿元、80 亿元、75.94 亿元和 70.5 亿元,预计 16 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总投资资金将超 1000 亿元。未来三年,海绵城市建设对于水环境治理企业、供排水企业、雨洪控制设备企业、景观规划企业、地质监测企业等都会形成较大的发展机遇。


编辑:曲宏斌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