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北京农村污水处理建设存在的死结

时间:2015-07-02 10:31

来源:水工业市场杂志微信

评论(

据有关预测,2035年全国城镇化将达70%以上,届时将约有1.4亿个家庭的5亿人口居住在农村。随着农村生活的改善,农村污水将成为一个严重的水污染源。

北京市在政府投资支持下,全市农村污水处理建设虽然发展很快,2011年全市农村污水处理率达40%,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市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出现了普遍闲置的状况,陷入“有钱建设、无钱运行”的困境,白白浪费了资金和时间,值得反思。

普遍闲置现状的原因分析

关于北京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普遍闲置的原因,北京市人大组织了专门考察,有关专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工程成本高,缺乏运行维修资金;②技术复杂,缺乏训练有素的专业运行管理人员;③工程设施多,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大;④管护不到位,责任不到人,管理主体不具备设施运行管理职责;⑤法律制度不健全,执法难度大;⑥污水收集管网不健全,污水量小于设计水量,影响正常运行;⑦地区缺乏全面规划,一些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由于改变地区规划而被拆除。

另外,怀柔区财政特地斥资近2000万元,为“民俗接待户”提供了240座技术复杂的“家庭污水处理厂”。这种处理厂包括滤池、膜滤等数道处理程序,把污水中的淤泥残渣过滤后,排入河道。安装的机器每台价值近10万元人民币。这些地区的小型污水处理厂运营全部由专业公司负责,没有说明运行费用谁来支付,恐怕没有政府的支持也难以为继。

有记者对北京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调查的结论是:农村污水处理面临的是“建得起、用不起”,甚或“建不起、更用不起”的困境,造成这一悖论的根本原因,在于乡镇财力捉襟见肘,对环保投入“有心无力”;而上级政府的财政扶持不到位,对小城镇环保投入则是“有力无心”。

普遍闲置的核心问题——错误的技术路线

北京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出现普遍闲置问题,除了上述分析的各种因素,笔者认为最核心问题是技术路线。所谓技术路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即对于分散的农村污水不论规模大小、不惜成本仿效城市的机械化集中处理工艺,盲目追求高标准的再生水水质指标、特别是广泛采用成本较高的MBR等工艺设备,结果出现了超长的污水管道、天价的投资和运行费用,以及维护管理困难的工程设施。

天价的投资标准

北京水务局根据2006年在全市13个区县78个村开展的污水处理工程示范研究,以及2007年在120个村推进的污水处理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的污水处理工艺及其天价的投资标准。

在由国家投资的政策鼓舞下,北京市普遍推行了“天价”的农村污水工程。丰台区5个行政新村的污水工程单位水量造价高达3.81万元。房山区20个乡镇和87个行政村单位水量的管道长度是丰台区的2.34倍,按此估计房山区的污水工程平均造价可能是丰台区的2倍以上。


编辑:曲宏斌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