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E20观察】6000字读懂环境效果时代技术企业的生存法则

时间:2015-06-10 15:52

来源:E20环境平台

作者:成卫东

评论(

“我们正在全力进行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也是中国梦中很重要的内容。”

2014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APEC欢迎宴会上致辞用非常感性的语言表达了中国老百姓的环境梦想,“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是一种效果性描述,表明了中国环境问题的改善绝不是削减污染指标的问题,而是要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环境效果的变化。

效果时代环境产业的新格局

“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加上《水十条》以及2013年年底发布的《大气十条》,结合即将接踵而来的《土十条》、《大气污染防治法》等,这些政策都将以环境效果指标导向而不是排放约束指标导向,是环境政策从指标性环保向效果性环保转变的一个跨越。

“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时代,将环保产业从末端治理转向全生命周期的生产绿色化;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管理模式,给环境治理体系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5环境技术产业论坛”上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司长赵英民表示,这些都为环保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

E20环境平台认为,新一届中央政府的一系列改革都在改变中国的产业结构,这种改变背后的商业逻辑是对人的尊重,是对自然的敬畏、对单向GDP发展模式的重新反思和纠正。以环境质量和环境效果为核心的环保时代的来到,直接带动了环境产业格局的变化。这种格局的变化,体现在对政府与市场、市场与资本等关系的重新认识和重构,以及产业自身竞争规则的变化,甚至于交易结构的逐步升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公田”到“私田”---产业主体迁移

中国的环境产业在2010年以前一直是个“伪产业”,行业中有3万多家环保公司像“麦客”一样在全国各地奔波,却赚不到钱,大部分企业在凭关系和商业贿赂赚得一些浮财。低效的掌握环保治理大权的政府和平台公司是“公田”的地主,环保公司好比是“佃户”。在这样的游戏规则里,哪怕政府投入再多,环保治理的效果也不会好,因为“地主”和“佃农”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佃农”无法选择“地主”,“地主”凭借“权势”盘剥“佃户”,所以“佃户”要想挣点钱,就得去巴结“地主”,压低雇佣价格,最低价中标成为市场评判能力和治理效果的唯一尺度。

当我们的GDP一路超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我们发现环境已千疮百孔,到了极限。要在短时间内根本性地扭转这一局面,政府的资金不足、效率低下、环境改善的效果愈发让老百姓不能容忍。危机时刻来临,何以解忧?

当然是市场经济,我们有土地承包的市场经验、有快速消费品的市场经验、房地产管理的市场经验,这些经验背后的逻辑都是政府与产业主体平等,将“公田”让渡为“私田”,即用市场化手段高效配置资源。于是特许经营、PPP、第三方治理、混合制改革、新三板等成为环境产业崛起的政策先锋。政府在有效监管的条件下,将环境产业的“公田”让渡给原来的“佃户”,成为“私田”,在让渡市场的同时,政府将部分环境责任也转移出来,让“佃户”承担,产业的关系时代宣告结束,作为第三方治理的“佃户”们,将通过精耕细作和市场的充分竞争,获得各自的领地。

2“20%”到“80%”----产业集中度提高

环保市场一直被称作关系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严重。因为地方割据、因为市场不流动,因为最低价中标,我们的环保公司不可能长大,优秀品牌无法脱颖而出。

市场经济解放了产业,“佃户”们当家作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借力资本、技术、人才、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一部分优秀“佃户”迅速扩张,跑马圈地成为“新农场主”。而在环境效果时代能够承担政府转移出来的环境责任,只能是有实力的综合环境服务商(新农场主),其他的公司只能成为大公司的被采购对象或是收购对象。目前环境产业的集中度不到30%,未来将到达70-80%,环境产业只要是进入市场经济,一定会像其他产业门类一样,20%的企业掌握80%的市场。

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认为,未来的环保企业只有两类,一类是大的平台公司,一类是垂直公司。大的平台公司不会超过十家,每个细分领域的垂直公司也不会超过十家。 未来企业需找到自身定位,或瘦身,或强壮,才可立足于行业。

E20研究院发布的产业地图分析,I方阵一级开发商,将成为承接地方政府环境质量需求的重要力量,A/B方阵将有可能升级到该阵营。C/D方阵的技术型企业,作为I/A/B方阵或工业客户的供应方,纵向战略成为其中很多企业的共同选择。未来专业化的公司将成为产业最有活力的族群。

3“简单”到“复杂”---施治水平要求提高

在环境治理的指标管理时代,主要是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工程管理,环境效果的整体评估和系统的复杂性不是其考虑的重点,所以“西医”疗法所代表的点对点治理、末端治理、工程治理成为主导模式,但在效果时代,追求的是环境整体机能的恢复和强壮,光“西医”还不够,要系统考虑环境的全生命周期,将“中医”与“西医”结合,标本兼治。

赵英民司长在“2015环境技术产业论坛”上说效果时代指的是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时代,或者是以考核环境质量变化来衡量环保工作的时代。具体说有四个特点:一是治理对象系统化;二是各方责任明晰化;三是手段方法多样化;四是监管方式精细化。这些管理思路的变化,对环保产业的实施主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原来简单、粗放的治理模式将被复杂的精细化、系统化、全生命周期健康的效果模式取代,环保施治主体如果没有系统规划能力和顶层设计能力、整合优秀的技术和团队能力,就无法承接政府和工业客户的治理要求。

住建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总工刘晶昊表示,技术革新需要不同技术之间的融合与创造,这是未来趋势。环境治理中的水、固、气相互关联,例如,农村生活垃圾,或焚烧,或丢弃在河渠,处理时需要水、固、气三项综合考虑。在效果时代,需要有不同专业方向的多种技术来共同促成水、固、气之间的关联治理,以收到综合效果。

所以在效果时代,在市场化、信息化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污染减排技术及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将进一步脱颖而出,更加具有竞争力。优秀的平台公司和专业化公司将“凭本事吃饭”,有品牌的施治主体将成为政府和工业客户的首选。

4“牧人”到“猎人”---大资本的游戏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胥树凡预测,三大环境战役,将带来8.5万亿投资。国家环保部规划财务司司长赵华林也表示,在大气、水、土壤三个“十条”以及PPP等新模式的推进下,“十三五”环保市场潜力巨大,总的社会投资有望达到17万亿元。

中国与世界的产业竞争,经历了三次战役,“土地承包”战役和“工业品市场化”战役,现在正在进入“货币资本”战役,“一带一路”战略、“自贸区”战略、亚投行战略、资本牛市战略构成了这一战役的协同战场,环境产业作为中国最晚开放的市场,一公开露面就处在了这场“货币资本”战役的漩涡之中,所以环境企业在资本市场的PE平均在70倍以上,新三板市场竟然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高宏坪在“2015环境技术产业论坛”上表示,原来一心只抓产品经营的企业(即牧人)不得不面对资本(即猎人),要么与资本联姻,要么自己端起猎枪,出现了中山公用、巴安水务、万邦达、瀚蓝环境等与资本联姻的10多家产业并购基金,碧水源则以“云南水务”模式开启了牧人端起猎枪的“天才”行动。

在大资本为王的时代,对企业是好事、也是坏事,跑得快的公司借助资本的力量横空出世,跑得慢的公司在资本的重压下成为被吞并的对象。产业借助资本整合的浪潮将在I方阵(环境一级开发商)、A方阵(重资产投资运营集团)和B方阵(地方控股综合性环境服务集团)以及CD方阵中冲浪流转。

2013-2015年,可以看到环保产业资产重组风起云涌,北控、首创、上实、清控、瀚蓝环境等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攻城略地。近期我们观察到中节能的环保板块在资本市场上同时发力,六合天融借壳启源装备、中节能太阳能借壳桐君阁,固废板块、水务板块也在谋划与资本市场对接,环境领域的一场大资本的“货币”战争正在上演。

5“线性”到“网状”---交易结构升级

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傅涛认为,“互联网不仅改变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关系,还影响到环境服务的交易结构”。

环境产业在国民经济的诸多产业中属于传统产业,因为B-G或B-B,因为市场化程度低,因为环境的消费者不能参与评价等原因,它的交易结构始终在两违维的线性思维和模式中缓慢发展。而在快速消费品领域、房地产和金融领域,因为信息流传快、产权流转快、消费者的评价体系反应快、决策支付程序简单的特点,“互联网+”大行其道,每天都有商业模式创新、交易结构升级。

新环保法、水十条、大气十条、土十条将环境治理的责任锁定在地方政府头上,但对环境效果改善的评价权却在公众一方,也就是说公众将直接参与到环境产业的监督和评价环节中,产业的2维关系将演变为3维关系。陈吉宁部长履新推出的微信举报平台就是对此三维关系最好的诠释。受此影响,原来政府以工程交付的环境治理模式将被实时以公众效果评价的环境容量和质量改善的效果治理模式所取代,政府以及排污企业需要一个新的效果界面来承接被严格监督的环境责任。

互联网技术或者说互联网思维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将所有的需求与所有的供给链接起来,并通过合作共生原则形成能量场,创造增量价值或改变市场格局。所以当环境治理的效果时代来临,“互联网+”将在环境产业市场资源的配置方面大有用武之地。以提供环境效果系统施治方案的“中宜-E20环境医院”,就是按照“互联网+”的理念重构的环境公共服务的网状结构,它通过技术集成升级以及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科研院所、排污企业、治污企业和金融资本等利益相关体的交易关系的结构升级形成一个随时聚拢随时释放能量界面,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促进优秀治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当然这是一个尝试,还在探索之中。

技术型企业的3项修炼

面向效果时代的产业格局新变,作为环境产业的轻资产公司(CD方阵的技术型企业)应如何应变,应如何脱颖而出跑赢大势呢?E20环境平台认为技术型企业应在以下3个方面刻苦修炼。

1极致修炼---做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

未来环境产业20%的平台公司将控制80%的市场份额,大部分技术类公司只能成为他们的供应商和被收购对象。所以你要成为细分领域里的单项冠军,或前三名才有生存的空间。

首先你得把极致化当做公司最重要的商业逻辑和哲学思想,让公司的员工坚定方向,不动摇,成为行动的指南,并想尽一切办法实现极致化的目标。极致化并不是不惜一切代价做到完美,而是要求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要不断地超出客户预期,为客户提供新价值;同时也超越竞争对手一二步,永远把竞争对手甩在后面。

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张树人认为:“企业在极致化道路上深耕,不断创新,就是对自身核心价值最好的保护。当然,极致化不是生产品质最好的产品或提供完美的服务,而是可以通过打造突破性产品与服务,提供最符合目标客户内心需求,且高于客户预期的极致化体验。”所以,博天环境赵笠钧说“要把品质做到极致,用十百千计划锻造客户极致化的体验;金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杨斌说在互联网时代专业公司要把“端”做好,做到极致。

第二,极致化不仅表现为技术型企业的商业逻辑,更表现为一种极致化的精神。追求极致化的公司要有专注、坚持和热爱的精神,公司要想办法激发员工的斗志和潜能,努力让员工在极致化的路上充满激情。不仅敬业而且乐业。东硕环保的总裁陈业钢说,极致化其实是一个很痛苦很漫长的过程,必须敢于投入时间和精力,同时还必须有足够的行业整合和融会贯通的能力,需要将投融资、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行贯通,真正吃透这个行业。

第三,要用互联思维重塑时间和空间价值,极致化既需要在细节上精益求情,但更重要的是要打破传统的线性思维,根据用户对价值的需求,在供应方式、资源组织方式和过程化运营方式上进行突破,为客户创造别人不能替代的价值。

极致化就是做品牌,就是在客户心目中建立一座丰碑。所以企业要在的产业格局中找准位置,专注有定力,为用户创造巅峰体验,成为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做到不可替代,你就成功了。

2资本修炼—善用资本成就未来

在效果时代,资本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无论你喜不喜欢,它都在那里,拥抱它,可能成就你,抱得太紧,可能伤害你。

首先你要了解进入环境产业的资本属性、各路资本机构的特点和资本市场的主要融资工具,知道他们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如何对接。用早了,你可能会被资本逼疯,透支企业的未来,留后遗症;用晚了,你可能错失良机,让竞争对手获得发展先机。

第二,善用资本锻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明确使用资本的目的,要以“空”的哲学使用资本,不要有占有欲,不要执着于资本,善用资本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方式使用。对于未上市的公司你可以选择IPO也可以选择被并购,获得资本的帮助后你可以投入到研发、投入到人才的吸纳、获得更大的市场规模,让企业更有动力。比如当年的中科城投奔北控集团成就了水务第一的北控水务和胡晓勇团队。对于已上市的公司你应该善用资本杠杆,创新商业模式,比如碧水源的“云水”模式,巴安水务、万邦达、中山公用、瀚蓝环境等并购基金,都在利用资本进行商业模式创新锻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与资本结合,要有一个好心态,敢于驾驭资本而不为资本所累。碧水源的文剑平曾说,企业家要做到“手中有股,心中无股”,不要因为上市了,股价、市值变化影响了你正常的工作,你的心思要投入到研发和企业的经营中去,资本的红利是建立在企业扎实的精耕细作基础之上的。

3合作修炼—活在森林中健康发展

傅涛指出,面向效果的综合治理方案一定是多个细分领域甚至多个行业的系统结合。由此,环境产业价值链将被颠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之间上下游的线性结构被网状结构取代,每个企业身在一张紧密的网中不能独善其身。

合作修炼首先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不要希望建一个封闭的产业链系统从头到尾都自己“吃干榨尽”,因为一是企业很难做到,二是很容易让别人颠覆。要学会做减法,然后是乘法。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曾经为了提高利润水平不断做加法追求全产业链经营,后来提出要做平台公司时开始不断地做减法,近期又开始用互联网+做乘法,这背后的逻辑是,合作才能持续健康,才能成就更大的事业。

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代维昭表示,未来的成功越来越不决定于“木桶最短的那块板”,而是要发挥自己的长板,找到外界的长板,共同造更高的桶,短板理论已经演化为积木理论,这方面腾讯与京东的电商合作堪称典范,腾讯通过对京东的端口开放分享了京东上市的巨大收益,同时,由于腾讯的入股,京东的市场估值从200亿美金飙升到了400亿美金。

企业要追求持续化的健康发展,就要主动构建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是别人已经搭建好的,比如环境医院、污泥联盟、供水联盟等;也可以是你来发起搭建的,你要做的就是以开放的心态,积极融入到一个或多个系统中,并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你的价值就会借力他山之玉实现价值的倍增。

“环境企业就像一个‘星系’,有很多的技术互相融合。企业与企业之间,技术与技术之间是万物互联的关系。一个技术不能解决太多问题,技术集成以形成处理效果,已经成为现在必然的发展趋势。企业集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形成效果,也正是彼此联系才能发现更多的商业机会。”刘晶昊在‘2015环境技术产业论坛’上的观点很有见地。

“一招鲜,吃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的技术性企业需要一片森林,将用户、客户、合作伙伴、社会公众、相关利益者团结成一个个稳定而不断发展的社群,形成一个个相互滋养的森林系统, 只要森林不毁你就存在,一棵树易折,一座森林才能健康持续。

编辑:李晓佳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