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纳滤膜技术研究获突破 膜孔径还能再变小

时间:2015-06-09 09:24

来源:E20环境平台

作者:李晓佳

评论(

“与在企业做企业家相比,我更喜欢在学校里做科学家。” 清华大学教授、赛诺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晓琳对膜技术研究有很深的情感,他做纳滤膜已经做了25年,在东京大学时发表的论文也是关于纳滤的研究。在"2015环境技术产业论坛"上,王晓琳带着自己最新的研究“热致相分离法中空纤维薄层纳米复合纳滤膜”同与会者进行了分享。

G60A1585.jpg

图为:清华大学教授、赛诺集团首席科学家 王晓琳

王晓琳表示,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膜分离技术(双膜法)已成为市政污水、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但水处理分离膜高端产品还依然依赖进口。王晓琳着重介绍了热致相,他强调目前的研究与国外一些热致相不一样,而是选择一种溶剂当高分子,经过高温后,在降温过程中,发现异向分离,这就需要找到好的溶剂,才能实现一个好的制造过程,最后推向应用,这也是王晓琳过去十多年一直努力在研究的。他的团队发明了PVDF膜亲水化改性方法,发明了TIPS法PVDF膜先进制造工艺,在两百万平方米产能的车间里面,基本实现了半自动化。

模式做好了,要有适宜的组件。王晓琳介绍,今年863项目,就给予浸没式的膜组件一个很好的评价,浸没式膜组件跟同类其他的相比,在原来的基础上能耗可以进一步降低。他表示,目前自己已经在清华做教授18年,到65岁退休还有12年,在这段时间里希望做好中空纤维薄层纳滤膜研究,解决更多的问题。

王晓琳表示,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希望得到更多的支持力量。特别感谢赛诺水务对研究的支持,能够把清华的实验室技术推向工艺过程,包括市政领域、冶金、电力、煤化工、石化等领域。从2010年10月,做出第一组162支膜组件开始,短短四年的时间,现在日处理水量已经超过150万吨。到2013年,王晓琳开始思考,是否能进一步把孔径做小,做成纳滤。

他介绍,中空纤维薄层纳米复合纳滤膜的设计与制备,从厚度讲,从数百个微米到数个微米到零点几个微米,挑战是非常大的。目前王晓琳带领他的团队做出了双层中空纤维膜。他简单介绍了实验的过程,他曾尝试在油箱中添加一些纳米粒子,帮助纳米薄层提高水流量,同时他们也将碳纳米管端口进行了修饰。王晓琳还在不断的尝试研究和实验,他表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把研究成果推向产业化,推进产业的发展。

(本文根据发言人现场发言整理,未经本人确认)

编辑:李晓佳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