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对话】李力:“非常态”将成为环境产业“新常态”

时间:2015-03-21 17:08

来源:E20环境平台

作者:李晓佳

评论(

编者按:随着多样利好,环保产业进入大时代,产业新常态开始形成。如何将万亿级环保需求转化为市场有效需求?企业如何抓住时代机遇,站对风口,成就“大未来”? E20环境平台特别策划,与十数位领先企业家主题对话,探讨“如何构架环境产业新常态?”。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文/李晓佳

本文为对话北控水务集团执行董事、常务副总裁李力。

E20环境平台:近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环保话题也成为两会关注的一大热点,今年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假如您是两会代表,您的建言会是什么?

李力:我认为,在环境治理上我们应该有一个系统思维,做出系统规划和安排。从治水角度讲,我们的现状是,每个行业有不同的治水思维。水务行业有四种专业出身的人,有四种治水思维。一种是学水利的,可能强调调水。第二种是学给排水的,可能强调污水处理厂、管网等的建设。第三种是学环境的,属于“西医”思维,哪里有病疾就治哪里。第四种是学生态的,生态专业是小且分散的专业,这种属于“中医”思维。但在我国这类型人才很少,声音比较弱。

 因为,大家出身不同,学的东西不同,所以环境治理思维也会有所不同,但这也直接导致环境治理花了很多冤枉钱。由此来看,我建议,我们国家的环境治理,需要真正建立一种系统思维。 

环境保护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事情,很庆幸国家现在对环保工作重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两会召开前夕,陈吉宁也被正式任命为环保部部长,作为专业型的环保“掌门人”,陈部长也让各界对环境治理充满期待。

E20环境平台:国家层面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将给环境治理带来更多利好。因此,也有人认为,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 2015 年环境产业将迎来构架产业新常态的时期,您对环境产业新常态有怎样的理解?

李力:目前,整个环保行业可以用“风起云涌”来形容,整个行业企业都在求新求变,可以说是到了万众创新的时期。这样的大环境下,其实“非常态”已经成为环境产业的“新常态”。

面对非常态,我们的环境问题也必须用非正常的手段来解决。正如我前面说的,我们的环境问题还很突出,已经到了下猛药的时候,要采取霹雳手段才能搞好。 

环境问题的严峻,也倒逼行业不断追求创新和变革。行业的风起云涌、英雄辈出,也使得行业发展呈现此消彼涨的现象。毫不夸张地说,现在企业不求新求变,就会被淘汰。在产业发展的新常态中,“求新求变”有两股势力很厉害:第一股势力就是央企、国企,这些企业追求在主战场树立大旗。另一股势力是众多民营企业,这类企业突破的欲望以及创新意识都很强烈。 

新形势下,我们很多环保企业也面临着二次创业的问题。北控今年也正式步入二次创业的新征程,在我们今年的报告中,就用“新时代、新机遇、新战略、新征程”来总结和规划企业的发展。

E20环境平台:那么新时代、新机遇下,北控水务的新战略是什么?

李力:傅涛博士曾表达过,环保行业20 年来经历了四代公司的引领,第一代是设备公司,第二代是总包工程公司,第三代是投资公司,到第四代是综合服务商,我觉得这实际上反映了环保行业的规律。

 如今,环境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快,企业在寻求突破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求增长,寻找未来成长的路径。新常态下,规则待定,机遇凸显,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新时代的挑战。过去传统的打法已经不能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在打法上我们会做一些调整。这其中我们认为,创新意识尤为关键。 

北控水务在业务布局上做出调整,实行“2+3+3”的模式,包括两个主营业务,三个主要业务,三个新兴业务。 

两个主营业务指的是,传统水务业务和水环境治理业务。三个主要业务包括,第一个是海外业务,第二个是海水淡化业务,第三个是科技服务业务。 

另外三个新兴业务,第一个是涉膜业务,现在已经开始启动。第二个是环卫业务,也是我们准备公开操作的,因为国外都是大公司扫大街,我国是游击队扫大街,这很显然已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因此环卫这一块我们主要是清扫收运。第三个是清洁能源业务。

 新时代、新机遇是前提条件,这个行业狂风在吹,企业发展欣欣向荣,但要发展一定要有很强的内功才行。我们现在由投资拉动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换,那么必须要提高技术属性和专业化水平,这两个内力一定要强。

E20环境平台:总结北控水务2008 年到现在的5年间,能够看到这个企业一直以来的求新求变,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您认为,一个企业想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李力: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所有的资源配置要到位,这样才有条件发力。在此基础上,强调“配伍”到位,这样药力才能出来。所谓“配伍”,强调的就是资源的分配比例,如果配伍不到位,会遇到诸多瓶颈。 

在所有的资源配置中,我认为人力资源是核心。当然,人力资源的积淀是需要时间的,企业的人才战略很重要,其中更重要的是人才机制,因为机制可以产生和塑造人才。总结起来就是体制要开放、分享和激励机制要合理。还有就是企业文化,大家聚在一起是不是有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影响着企业的健康发展。不管对内对外,一个团队都要有理想和目标,文化很重要的,它影响整个企业氛围。 

除了人力、机制、文化,资本运作能力也是重要的配置资源,比如说投资型公司,资本通道一定要顺畅。而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也与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发展能力相关,具备这些能力,更多的资本才会愿意选择你。 其次,业务系统的构建也很重要。像顺丰快递、阿里巴巴等之所以做到了相对的极致化,专业化业务系统的构建功不可没。对专业化以及技术属性的高度重视,将大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搭建业务系统是一方面,市场能力搭建也不能忽视。路怎么样才能越走越宽,我认为要迈两道门,一个是出去“摸到门”,一个是有人“找上门”,过了这两道门,才叫市场路子宽了。想迈过这两道门,需要建立渠道,需要客户保有,需要业绩背书,这都是积累过程。

 在具备以上资源合理配置的同时,我们发现“时间”是最有价值的。因此,我们说行业发展不敢耽误时间,要不断奔跑起来,进入发展的快速轨道。

E20环境平台:北控水务是如何凝结人才的?在您看来,北控水务这个团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李力:我们讲专业团队是我们的关键资源,公司培育了“管理、技术、科研、投资、建设、运行、财金、风控、人资、信息化”等10 支专业人才队伍,形成了高素质“责任员工”为板块基础, 专业化“使命人才”为组织中坚,高尖端“事业人物”为团队领航的人力资源构架格局。 

北控水务应该是我国水务行业混合所有制的典型代表。正是混合所有制的法人治理结构,使北控水务具备了国企、民企、外企的复合基因,我们强调五湖四海,集中体现出“国企的诚信守责、民企的灵活进取、外企的专业务实”的风格。 

此外,自主经营且高效敏捷的决策机制,使北控水务管理团队更加专注有效。激励政策除了“职业发展规划、继任者计划”等软性安排外,还包含“奖金、奖励、期权”等刚性成果,不仅激发了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深度挖掘企业文化特征,推演文化传承,剖析文化现状,凝炼企业文化关键要素,塑造了“有担当、有价值、有分享”的“三有”企业核心文化价值观。 

我认为,北控水务的这种企业氛围,对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有一定的优势。

E20环境平台:作为现代国企的领军人物,您的梦想是什么?未来您想带领您的团队创造出什么样的价值?

李力:其实,我们这个行业发展还不够成熟,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前景是一片光明的。未来中国也一定会出现如苏伊士、威立雅一样的国际型大企业。我认为北控水务未来将成为专业性的、客户导向的、真正为社会贡献价值的,并得到社会认可的企业。 

首先,对社会,要有贡献、有价值,同时受到社会的认可。

其次,对行业,我们要承担推动行业发展的责任,推动行业的共同发展,协同共生。 

最后,要将企业做成“嘉年华会”,让企业的员工有幸福感,只有把员工照顾好,员工才能把客户照顾好。 

总结起来就是说,企业的发展不能只考虑自身,还要考虑社会贡献,甚至带动行业发展。

E20环境平台:新常态下,您对E20 环境平台有何期待?

李力:助力行业企业欣欣向荣、共同发展,E20环境平台功不可没,E20环境平台对整个行业的贡献是值得国家颁一个奖的。目前E20环境平台已经在行业内建立了很好的影响力、公信力,这个平台对推动行业本身的生态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作为行业的一员,我期待E20环境平台能够继续推动和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目前,不论是产业战略地图的研究,还是战略论坛的举办,我觉得都对行业发展有很大的启迪作用。将来,希望E20的环境医院能够越来越成熟,相信E20环境平台能做成马云那样,在解放了全中国的电商之后解放了自己。

对话系列文章:

新时代下,如何构架环境产业的新常态?--与18位环境企业掌门人对话

【对话】李新民:新常态下,环保企业要有二次创业的心态

【对话】王灏:新常态下,如何构建环保产业的PPP模型?

【对话】余红辉:成为世界500强环保企业,需要有一种理想

【对话】李力:“非常态”将成为环境产业“新常态”

【对话】陈良刚:环保最好的营销是给消费者创造价值

【对话】廖伟豪:大投资、高技术门槛的项目将成为外资军团的主攻方向

【对话】王元珞:跑赢“新常态”,企业要做先行者和引领者

【对话】乔德卫:基业长青的秘密在于品牌

【对话】张开元:为蓝天碧水 有所必为有所不为



编辑:蔡囊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