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王凯军:污泥产业有很多深层问题亟待解决

时间:2013-09-09 13:36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罗宇

评论(

作为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凯军长期以来从事着与污泥产业相关的各项工作。近日,中国水网记者就污泥问题与王凯军展开交流,他急切地表达出了对我国污泥处理处置事业的担忧。在他看来我国的污泥处理处置事业还停留在概念上,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厘清。比如:

国家政策和行业专家一致认为土地利用是污泥处置的发展方向,但是为什么在我国各地推进不下去?。

厌氧消化技术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是污泥处理的首选技术,业界也公认是节能减排的优秀技术,却在我国始终推广不力?

焚烧作为污泥处置的三大技术之一,如今仍然无法“去妖魔化”?

环保部要求出厂污泥需脱水至含水率50%以下,导致高干脱水临时性的处理方式被普及,是否阻碍了行业其他技术的发展?

好氧发酵:产业链亟需完善

“国家提倡首选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是土地利用,但是搞污泥土地处理的团队和专家大部分是搞污泥堆肥的人,他们并未考虑延如何延伸产业链的问题。”王凯军将破解污泥好氧堆肥应用的难点问题如此概括,他认为目前针对这种技术的讨论不应该只停留在技术阶段上。如何把“堆出来的肥”送到农田、得到使用,才是下一阶段值得学术界、产业界、政府部门讨论、研究、实践的关键话题。

数据显示,美国有60%左右的污泥都回归农田被用做肥料,这种处置路线在我国是否可行呢?王凯军认为,堆肥土地(农用)利用的技术路线在我国推广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需要从整体考虑设计产业链,最终结论需要经过实践才能得出。其次,考虑问题时必须分析国情,中国的情况不同于欧美,例如,美国是现代化大农业的国家,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程度高,污泥产品容易消纳;但是,中国是传统农业国家,“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利于污泥肥的推广,需要考虑建立完整的物流体系。王凯军表示,好氧堆肥后土地利用在理论和生产上是可行的,但如何真正实现产业化,还需要设计一条可以盈利的产业链,也许在实践过程中就会发现,由于产品的出路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可能会导致这一条技术路线不可行。

厌氧消化:市场化是必然选择

针对污泥厌氧消化技术推广不力的现状,王凯军认为很多问题不是单纯从技术层面考虑就能解决的。粗略统计,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的大型污水处理厂中,有稳定运行污泥消化设施的只有20余座,一些工程开工后便没有了下文,或者运行一段时间后便成了摆设,有人将其归咎于污泥消化工程对运营管理的要求较高,我国缺乏这方面的技术、经验。但是王凯军认为这不能成为规避污泥消化技术的借口。

污泥处理处置作为公用事业的一部分,并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处于政府的半垄断状态之下,污泥厌氧消化技术作为一种先进污泥处理手段,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前期投资高、缺乏运行管理经验等等,因此地方政府都对建设运营污泥消化项目存在一定的为难情绪。

王凯军认为,如果想扭转这种局势,走公共服务社会化的道路是不可避免的。将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引入污泥行业,打破旧模式下的垄断局面,让有能力的企业或组织参与到污泥厌氧消化等项目中去,实现真正的市场化,成本高、运营复杂和管理技术要求高等问题会随之逐渐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可忽视,王凯军表示政府要通过提供污泥投资市场和保障污泥处理处置产品销售这两方面着手,从投资、运行端激活市场,同时通过对末端电力、天然气的采购从需求端促进和保障市场的形成。

污泥问题解决需要系统解决方案

归根到底,我国的污泥问题的解决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技术问题,要制定有针对性的促进政策,统筹考虑不同阶段的问题和措施,应该从污泥解决方案的系统性方面和对应的产业链的完整性方面考虑。王凯军举例说,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优先采购再生纸,因此再生纸行业迅速发展。污泥行业也是一样,如果园林部门实行政府采购优先采购污泥肥,污泥堆肥行业必然会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有关污泥的政策还属于供给型政策,停留在如何将污泥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层面,如果想度过发展的壁垒,政策层面还是要有一定的突破。王凯军总结道,要促进污泥市场化的相关政策的完善,推广政府对服务和产品的采购,将供给政策和需求政策结合起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形成上下游完整的产业链。


更多关于污泥产业的精彩话题请关注,9月13、14日,在上海举办的“2013(第五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


编辑:罗宇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