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北京清河再生水厂二期明年投用

时间:2012-12-10 11:07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韩晓然

评论(

初冬的清晨,记者走进位于海淀区黑泉路西侧的北京市清河再生水厂二期32万吨项目施工现场。这里,是北京建工集团与北京排水集团合作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项目,由北京建工环境公司、四建公司和安装集团联合参与施工,采用先进的超滤膜和臭氧脱色技术,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出水水质最高的再生水厂。 

清河水厂二期膜生物处理车间,最关键的水处理环节就在这里

据项目工程师介绍,如果按照日出水量32万吨计算,这座水厂的建成将每年为北京市节约1.2亿吨清洁水源,为改善首都的城市水环境发挥巨大作用。“与不远处集团承建的地标式建筑——奥运瞭望塔工程的专业精尖相比,清河再生水厂二期32万吨项目展示的是北京建工集团整体产业链的发展成果。” 项目部执行经理何海江说。 

万事开头难,清河二期项目开工时并不顺利。由于设计方案迟迟没有落实,这个2009年中标的工程开工时间却一拖再拖,直至2010年12月29日正式动工。期盼已久的战鼓敲响了,可是一到现场,项目部员工心里却凉了半截——这里居然一点儿“战场”的影子都没有!原来,工程所在地原本是一片林区和土山,树木移植完后,现场全是剩下的枯树,地形不平整,满是大大小小的土坡。项目部不得不抓紧一切时间,加班加点,全力配合,利用元旦假期,把6万多平方米的场地推平,具备了地质勘察单位进场勘察的条件。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开动铲机的项目部员工兴奋劲还没过,却发现铲机一铲子下去,竟又挖出一道难题——这里的地质有问题。项目总工杨斌介绍说:“由于这块地是多年前挖土后回填形成的,存在大量生活和建筑垃圾,地基土质很差。所以,要运输、消纳垃圾、回填用土,不仅要占用已经缩短了的工期,还会大幅增加项目成本,再加上2009年中标以来,人工费、材料费已经上涨,资金、成本压力很大。”在北京建工集团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项目部准备了400多页的现场材料,与业主展开谈判,最终获得业主对现场条件的认可后,工程得以继续展开。 

资金成本的压力解决了,但是工期压力仍然很大。为了加快进度,项目部针对21项单体工程组成的综合性再生水处理工程系统,展开全员讨论,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创新施工方法。根据工程工期紧、施工场地狭小的特点,项目部几经研究,推翻了起初设定的由北向南逐步施工的方案,确定了以一区清水池、二区脱硝过滤池、三区膜深度处理车间等三大单体工程为主线,按照业主对各构筑物工期的要求,由两支劳务队平行组织施工的方案。各区段配套建筑物构筑物由深到浅、由难到易分别开工,清水池、脱硝池则采用跳仓流水施工。施工方案的创新为后续的施工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结构施工过程中,负责土建工程的四建公司也一度遇到难题。清河二期再生水项目有4个清水池,清水池间为双层墙,墙高5.6米,厚0.45米,两墙之间的距离不过两公分。这样的结构在一般土建工程中从来没有遇到过,挑战在即,怎么办?杨斌立刻组织土建技术负责人、工长和施工班组上课,参照此前项目部成员在昆山北区、花桥、吴淞江等污水厂的建设经验,多次研讨施工方法,最终决定在第二道墙面施工时,利用一次墙体施工时留置中的穿墙螺栓,用专用套筒将其与第二道墙体的螺栓连接,另外一侧用架子管支顶,确保双墙施工质量。 

清水池区段长202米,宽70米,占地面积这么大,塔吊臂长也才50米,怎样安置塔吊最合理?项目部打破固有思维,一改安置于构筑物之外的惯例,将塔吊安置在清水池施工现场内,塔基利用清水池底板,池顶预留出空洞,这样就能满足大规格清水池的施工要求;严格把控池体防水性能,利用橡胶止水带的弹性精确弥补混凝土热胀冷缩后产生的裂缝。就这样,项目部一路不断“破题”,克服重重阻力。2012年4月,《橡胶止水带在大型池体防水变形缝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获得北京市建筑业联合会认可的QC成果,北京建工集团清河再生水厂二期QC小组被评定为2012年度北京市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作为规模最大、出水标准最高的再生水项目,清河再生水厂二期项目对于北京建工集团参与施工的三家单位而言都是一种挑战。针对施工方面八项重点、难点,北京建工四建公司与环境公司认真分析讨论对策;针对工艺设备及管道多样,工艺复杂的安装难点,环境公司与安装集团术业有专攻,做好构筑物“门内”与“门外”的分工。从工程开工至今的600多个日子里,由三家单位成员组成的项目部融为一个大家庭,在互相学习、共同研讨、克服困难、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提升了北京建工集团环保工程建设的能力与水平。 

目前,工程已完成对所有构筑物的结构施工,设备安装完成在即,在相关部门实现电力输送后,就可以开始联动试水。预计2013年3月份,北京清河再生水厂二期即可投入使用,届时将大大缓解北京市供水压力,并为节约水资源做出卓越贡献。(作者单位:北京建工集团) 

 

编辑:罗宇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