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多渠道入手 挖掘农业节水巨大潜力

时间:2012-09-07 13:30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郑岩

评论(

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用水量占全国用水总量的62.4%。我国约18亿亩耕地的灌溉率不足50%,灌溉方式落后、田间工程不配套等造成水资源浪费的现象严重。今年3月,在以“水与粮食安全”为主题的第二十届“世界水日”暨“中国水周”拉开帷幕之际,水利部部长陈雷介绍,目前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9.05亿亩,居世界首位,其中节水灌溉面积4.1亿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提高到0.50。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要强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普及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破除农业水资源瓶颈制约。

政策支持

文件规划连年推进,逐步加强农业节水力度

国家高度重视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新世纪以来,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八个中央一号文件,不断强调发展节水农业,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发布,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指出要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十二五”期间,将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

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力度,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扩大设备购置补贴范围和贷款贴息规模,完善节水灌溉设备税收优惠政策。

《水利发展规划(2011-2015年)》指出要强化农业节水,把节水灌溉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和重大战略来抓,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微灌、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地膜覆盖、深松深耕、保护性耕作等技术,积极发展旱作农业。推动农业节水增效技术的综合集成和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优先推进水资源短缺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农业高效节水工程建设,争取5年内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00万亩,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以上。稳步发展牧区水利,建设节水高效灌溉饲草料地。

近期发布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把推进农业节水增效、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项目示范

科学带动与引导,促节水灌溉健康发展

全国在9个区域集中建设100个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以探索、推广不同类型的节水灌溉良性发展模式为目标,集中建设一批设施先进、技术集成、管理科学、服务健全、推广有力的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实施将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紧密结合,对全国节水灌溉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2012年8月召开的全国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培训会上,农水司副司长倪文进强调,全国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是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一项具体行动。会上,参会代表学习解读了全国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的建设方案、管理验收及考评办法等相关内容的征求稿或讨论稿,这些办法的实施将促进我国节水灌溉项目的健康发展。

财政扶持

中央到地方,节水资金多渠道发展

为推动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应用,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相关财政扶持政策,推动我国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

1985年到1995年的十年间,国家不断加大力度,安排专项贴息贷款,用于发展喷灌、推广喷微灌、管道输水灌溉和渠道防渗等节水灌溉新技术。这一期间的资金管理,主要采取财政部通过水利部并委托中国灌排技术开发公司按项目进行审核与拨付贴息的管理模式。“九五”期间,贴息贷款主要用于支持节水灌溉、节水型井灌区建设等工作。同时中央积极调动地方财政部门参与,会同地方财政负担贴息资金。2001年以来,中央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一定数额的贴息资金,用于各地自发利用各类信贷资金发展节水灌溉的利息补贴。为加强对贴息资金的管理,2005年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印发了《节水灌溉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节水灌溉贷款贴息的对象及有关要求。

《决定》指出,国家将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同时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

模式创新

农业节水模式多元化发展

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要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根本性措施来抓,下决心加大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力度,不断创新节水机制和节水模式。

《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中指出要加强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生物节水技术研发及节水材料、设施设备和制剂研制,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农业节水模式的多元化发展,要以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灌溉回归水利用、多水源综合利用、雨洪利用在内的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为基础;不断改进提升包括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地面灌溉、水稻节水灌溉及抗旱点浇技术等在内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积极探索耕作保墒、覆盖保墒、水肥一体化、优选抗旱品种、土壤保水剂及作物蒸腾调控等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加强节水灌溉管理,做好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土壤墒情自动监测、节水灌溉制度等的建设和管理。

同时,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将处理后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再生水)在农业灌溉中加以利用,将成为继管道输水、采用先进的局部灌水方法之后,灌区节水下一个发展阶段的主体技术之一。

前景与任务

农业节水任务艰巨,潜力巨大

目前,虽然我国农业用水总量基本保持零增长,农业有效灌溉面积增长了9.7%,但是,我国一半以上耕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40%的大型灌区骨干工程、50~60%的中小型灌区存在不配套和老化失修问题,大型灌排泵站设备完好率不足60%,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凸显。农业节水总体水平不高,全国9亿亩有效灌溉面积中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仅占46%;与国际上先进国家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7~0.8)之间的差距还很大。因此,我国农业节水事业发展的任务艰巨,于此也说明,我国农业节水的提升潜力巨大。

全社会对节水灌溉的财政支持,促进了我国规模巨大的农业节水市场的形成。《决定》指出,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自2012年起,水利部将会同财政部、农业部等部门,在东北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集中连片大规模推广应用高效节水农业灌溉技术,计划用4年时间建设农业灌溉工程3800万亩,总投入380亿元,包括中央财政投入228亿元,占60%。

因此,新时期节水灌溉的发展战略要从现代农业发展、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三个方面定位和布局。不断提高节水意识,加强政策引导,加快建立节水市场,推行严格统一的节水管理制度,促进节水灌溉相关技术的创新研究,在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同时,促进农业灌溉与生态环境改善协调发展。

 

编辑:郑岩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