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中华环境: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PPP相结合的双重探索中的七点印象

时间: 2016-11-04 11:43

来源: 中华环境

作者: 薛涛

五、黑臭水体治理的技术复杂性和地区差异性需要更多的摸索、交流和案例和数据积累:

除了PPP方案和采购流程本身的特殊性以外,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本身是个系统性极其复杂的课题。在我们这个“运动化”成惯性的国家,数据积累和经验总结总是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当然,正如前文所提到, 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印发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和后续的一些其他细节文件也是在努力提高各地水平,但是在实施中的经验更是弥足珍贵。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同于各地排水集团,考虑到竞争的社会资本类的公司在经验交流上未必同样的慷慨,由此,也许需要我们为此做特别的设计。

六、拥有资金、品牌实力的社会资本方也离不开各个细分技术的领先厂商的支持和协作:

由于黑臭水体的PPP模式,动辄需要10到20亿元的融资能力,大型企业集团无疑成为了牵头主导方,也就是我们E20研究院所描述的环境产业地图的A方阵和少数市场化力度较大的B方阵。但是,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出自身的优势,以及解决棘手的技术问题,社会资本方也在积极和各类技术细分企业探讨技术和谋求合作。不同于以往传统采购格局的是,他们不但更积极的寻找先进技术之外,也更谨慎的通过实际实验来确定效果,在逐步推广应用到自身的项目中去,这恰恰是PPP的市场化方式给我们这个行业所带来的变化,也是我们政府发动这个改革的初衷之一。

七、这是个风险与机会并存的领域,需要更多的批评,也需要更耐心的爱护:

笔者本身属于相对悲观的类型,对PPP领域项目近期落地太急迫(因为又被赋予了拉动经济的责任成为了PPP的不可承受之重)、采购过程不够科学、项目设计工程化明显、国进民退趋势和地方融资风险等方面一直保持着“臭嘴”模式。而黑臭水体治理本身难度很大,时间紧任务重,又要应用PPP这一种复杂的模式,确实令人担忧。但话说回来,既然PPP和公建模式并存发展的大格局已然定型,批评可以促进两个方向上各自的提高和比照,而更耐心的爱护,则与此其实并不矛盾。

(来源:《中华环境》杂志 作者:薛涛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第31期)

12

编辑: 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薛涛

目前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此前分别在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现任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执行院长,湖南大学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生校外导师,天津大学特聘讲师,并兼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双库的定向邀请专家,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注册专家(基础设施与PPP方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库专家、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化学品和废物环境管理智库专家、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保产业政策与集聚区专业委员会委员。住建部指导《城乡建设》杂志编委、《环境卫生工程》杂志编委、财政部指导《政府采购与PPP评论》杂志编委,并担任上海城投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在PPP专业领域,薛涛现任清华PPP研究中心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PPP专委会秘书长、中国PPP咨询机构论坛第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PPP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PPP专家库成员、中国青年创业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智库成员、中国城投网特聘专家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薛涛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负责世界银行在中国的市政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其后在该领域积累了十二年的环境领域PPP咨询及五年市场战略咨询经验,曾为美国通用电气等多家国内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对环境领域的投融资、产业发展和市场竞合格局有着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着力于环境产业与政策研究、PPP以及企业市场战略指导等方向。

作者新文章

作者热文排行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