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10-10 09:25
来源: 中国水网
作者: 汪茵整理
不止德国,整个欧洲也在推行类似的模式。2025年1月起施行的欧盟《城市污水处理指令》在治理溢流污染的“综合规划”章中提出:“应优先考虑‘绿色’发展及投资,只有在绝对必要的情况下,才考虑新建灰色基础设施”以及“优先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控制源头污染,不鼓励灰色基础设施的方案”。
唐建国认为,解决水安全和水环境“两水平衡”矛盾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海绵措施”或者绿色措施。道路绿化带是实施海绵措施最基本的单元体,海绵绿色措施的最有效做法就是降低城市绿化高度。在国内,北京建筑大学的王文亮老师一直在孜孜不倦地研究海绵绿色措施,他的工作卓有成效。
3、与外来水做坚持不懈的斗争。唐建国介绍,德国在外来水占比方面,分流制与合流制形成鲜明对比。德国污水处理厂全国年平均CODCr浓度为496 mg/L,合流制占比较高的巴登·符腾堡州为394 mg/L,合流制占比较低的东北部地区则达991 mg/L。唐建国据此推测,德国合流制地区外来水量高的原因是其中大概率包含雨水。
所以唐建国呼吁,建设一个封闭的,不受地下水、水体水、雨水影响的污水系统,有效地将污水“保护”起来,实现总书记要求的“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的目标。
4、做对雨水池。唐建国认为,雨水池的任务是削减峰值雨水量进入管道,或者减少带有污染物的雨水,或者合流污水进入受纳水体。其一定要以有效的径流量削减,或者污染控制措施、保障排水管道设施良好状况的措施、保证雨水管道淤泥清除到位的运维措施为前提。
末端减少雨天雨水出流和合流制溢流污染的各种溢流池和截流池等仅为减少进入水体污染物“拾遗补缺”的措施,绝对不能当成起关键作用的最终解决方案。
唐建国谈到,按照所谓“初期雨水控制”标准建设的各类雨水池,能否有作用,只能期待实际运行数据的验证。
5、依法收费。德国排水收费标准主要依据当地《公共排水条例》,其对废水费率、雨水排水费率、工业废水费率计算、费率构成、用途等做了详细规定。德国排水企业以不盈利为目标,下一年收费费率,是运行企业根据上一年管网、雨水设施(雨水池)和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决算,提出适当调整报告,报市议会批准。
唐建国表示,国内也可以参照这类模式,形成依法收费的范例,并且允许费率变化,避免在价格调整时面对制度性难题或者引起公众的不满心理。
在德国,按照法规,公共场地排水费用由政府按照费率标准承担,特别是雨水排水。近几年德国积极推进“新型绿色排水系统”建设,动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减少政府的支出。这也是国内排水设施运营可以参考的例子。
编辑: 赵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