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环卫市场繁华背后 从业者自述三大困境

时间: 2022-08-01 09:29

来源: 绿谷工作室

作者: 谷林

有人会说,小企业被淘汰出局,不正利好大企业吗?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环卫整体的需求和市场容量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小企业倒闭,是给大企业腾出了市场。可这个市场,大企业能否消化才是根本。

现实是:市场需求加大了,但政府的支付并没有增加,甚至可能减少了。大企业干还是不干?尤其对于一些上市环卫公司,这样亏本的业务会反映到企业业绩里,反应到资本市场,愿意持续亏损吗?敢持续亏损吗?

目前,所在城市的大多环卫服务还是以清扫保洁为主,技术含量不是很大,但对于熟悉城市运营情况和具有人力资源优势的企业来说,管理提升的空间其实并不小。

也就是说,地方的环卫市场其实天然更适合本地深耕的环卫企业。一些地方引入全国性领先企业,更多看中的是它们的资金实力,以及鲶鱼效应。对于一些资金困乏的地方,这些领军环卫企业甚至被当成可薅的羊毛——服务要做得更好,价钱却给的挺少。能拖欠的,你有能力,就先拖着,反正也还有市场的诱惑吊着你的胃口。

据说,市中心区的项目因为要求高、投入大,监管严格,但服务费用低,再加上拖款,中标企业运营以来一直亏损,目前它们已经决定合同期满将退出项目,并且也没有参加类似的新开项目。要求高,费用低,而且拖欠,可能也不能全怪地方政府,但企业是真的伤不起,只能选择更适合自己的。

传统环卫市场已到天花板 未来的机会在哪里

看媒体报道,环卫市场正火热繁华,可深入其中的人却感受到的是另外的滋味。

前不久E20做过8家环卫上市企业的统计,虽然多数企业营收继续高增长,但过半企业利润下滑,最高的新安洁,下滑幅度接近200%。龙头如此,像我们这样的属于本地成立较早的环卫企业,感觉现在的发展真的是有些举步维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方面是盈峰中联环境、侨银股份、北控城市服务等这些巨头快速扩张,一方面是一些有关系的小企业也抢进来分一杯羹,前者携全国之势、财大气粗,后者规模虽小但关系板儿硬,前后夹击,感觉自己就如夹缝中的老鼠,腹背受敌。有些地方政府还组建了地方环卫集团,更是进一步压缩着我们这样的的本地传统环卫企业的发展空间。累就一个字,心真得特别累。

相比上述,最让人焦虑的是一些行业龙头企业,或者外来的央企国企正在伺机通过并购对我们这样的企业进行捕食。而且主动权在他们。就比如我们城市的另外两家较早成立的传统环卫已经分别被两家行业龙头企业收购。原来的市场三强目前就只剩下了我们一家。我们不想被收购,他们也不愿主动收购,而是计划不断一起压缩我们的市场机会,让我们最终出局。

作为当前固废乃至环保行业相对发展迅速、比较受关注的市场,传统环卫服务正日益向一体化和城市服务方向升级、转型。对于政府来说,这种范围更广、更深入的服务能更好的地满足他们的环境治理需求和业务管理需求,对于行业内的大企业来说,这样的需求和趋势无疑对企业在专业、资本、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更高,更有利于形成和发挥企业的龙头优势。对于小规模的关系户企业,反正能挣一笔是一笔。像我们这样的本地传统环卫企业就处在了一个相对尴尬的位置。而这时,对整体市场来说并不是好事的项目碎片化,却反倒成了保护我们发展的机会。这或许是对行业发展的讽刺。

城市服务是个趋势,却也无疑会加剧市场的马太效应。尤其对于物业公司来说,或许会创造更多的机会。像万科、碧桂园等等大型物业集团依托自身的房地产开发优势强势进入并快速崛起,也给盈峰中联环境、侨银股份、北控城市服务等这样的龙头企业造成了挑战。如果不努力建立自己的护城河,不进入行业前列,势必会成为最后被挤出或被吸收的那部分。如果这是行业发展的规律,我们所能所做的就是在努力发展之外,想办法让自己以后能卖出去并卖个好价钱。

如何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创造更多的机会﹖很多固废企业开始涉足新能源领域,一些环卫领先企业也开始相应探索再生资源回收领域,如3月份,侨银股份和南昌高新区管委会合作,涉足再生资源回收领域。4月6日,碧桂园满国环境成立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

据E20统计,相比8家环卫主营企业过半企业净利润增长下滑,8家回收利用企业中有7家企业营收均有增长,且有一半企业的增长率超过50%。有6家企业利润有所增长且增幅明显,有4家同比增幅超过60%。相比环卫领域企业,回收利用领域企业在营收和利润增长方面表现的都更不错。更主要的是,回收业务不仅有政府补贴,同时本身也会产生收益,补充现金流。如果打通了回收通道,未来也许成为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也未可知。


12

编辑: 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