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踏浪而来,47位上市公司老板如何走上环保创业之路?

时间: 2021-06-28 09:40

来源: 绿谷工作室

作者: 谷林

一个人的成功,当然要靠自身的努力,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今天作者试图从个人与历史的角度来挖掘下,47位环保民营企业家是如何走上环保创业之路的。

相关阅读:

环境上市公司的少帅们:小鲜肉已变成实力派

《环境产业上市公司老板都是哪里人》补遗与勘误

宜兴环二代崛起

纪录 | 宜兴的一代环保创业家

前阵子,同事写了《环境产业上市公司老板都是哪里人》系列,为大家呈现了47位老板的成功与其出生地的隐秘关系。今天我试图从个人与历史的角度来挖掘下,这47位环保民营企业家是如何走上环保创业之路的。(为叙述需要,本文的上市公司均采用其上市初始时使用的名字)

对大多数人而言,创业是一件极具诱惑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据说在中国投资圈里,认为带领一家企业上市或被并购成功的比例,大约只占创业者群体的1%。

一个人创业成功,必有其内外的基础。比如从个人的角度,他要有理想、有激情、有善于捕捉机会的洞察力和快速的行动能力,善于沟通,最好是有自己独特的专业优势,或者相关的丰富资源。同时他还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踩准发展的节拍,国内曾有一位长者就此总结过一句话广为流传,也被各种魔改:一个人的成功,当然要靠自身的努力,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选择创业,就是选择做王,这篇文章里有简单的描述:薛涛: 浅谈环保人职业发展(上):将、侠、王和因玩而坚韧

踩对发展的鼓点  环保创业的时代之路

归纳47位企业家的创业之路(具体图表可见本文最后一部分),可以看到大家的创业之路,基本上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历程高度吻合。

根据一些专家的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致经历了四次创业浪潮。

“80后”的首批创业者

第一次是以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大概持续到1988年。这一时期,国家对个体私营经济逐步解禁,商品和服务稀缺。这个时期,也是我国的环境保护发展的初期,环境保护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一系列环保法律出台,“环保产业”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

中国第一批创业者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他们普遍学历不高,但都具有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充沛的创业激情和追求幸福生活的强大动力,他们率先抓住市场需求的机会,以个人超强的行动能力,赚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推荐阅读:纪录 | 宜兴的一代环保创业家

比如伟明环保项光明、景津环保姜桂廷、兴源环境周立武和鹏鹞环保的王洪春,就是这样的典型。

姜桂廷拾过煤渣,捡过破烂,卖过蔬菜、水果和粮油等,通过杀猪宰羊发家。1988年,与朋友合伙在河北省景县孙镇曹村闲置的院子里做起了滤板加工,拉开景津集团发展的帷幕。(推荐阅读:姜桂廷:品牌是由顾客用货币当选票选出来的

周立武则是少年时卖鱼,后进入建筑行业,实现最初的财富积累;身处改革开放后商业最前线温州的项光明,看到了冰淇淋市场的商机,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创办了温州星火轻工机械厂,做冰淇淋设备生意,这也为其后有机会介入温州东庄垃圾发电厂项目奠定了基础;王洪春则随父创业,在中国很多人还不知道污水处理的时候,凭借市场领先优势,以一款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在上海狂赚几个亿,在全国打响知名度。鹏鹞环保也因之成为中国最早一批知名环保企业,被誉为宜兴环保产业的“黄埔军校”。

“92派”:体制内知识分子纷纷下海

第二次创业浪潮发端于1992年。

经过上世纪80年代末的短暂波折之后,1992,中国的改革开放又回到正轨。1992年1月,时年88岁高龄的邓小平第二次去南方视察并发表讲话,强调了发展才是硬道理。随后,国家体改委公布了《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见》和《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这两份文件,被认为是中国企业制度变革的转折点。1992年底,十四大召开,明确了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表明了国家的方向和决心。

1624843569779173.jpg

1624843574597318.jpg



1992年邓小平第二次南方视察和十四大召开(图片转自《湖北日报》和《浙江日报》)

而这个时候的环保市场,也正迎来初期的曙光。随着我国进入第一轮重化工业时代,城镇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加剧,国家也加大了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环保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产业工作会议。环保产业发展进入了快速扩张阶段。产业范畴由以末端治理的设备制造为主,扩展到覆盖环保产品、环境服务、清洁技术产品、资源循环利用四大领域。

 在此背景下,一大批受到时代感召,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纷纷主动下海创业,泰康人寿董事长兼CEO陈东升也将这个阶段下海经商的那群知识分子称作“92派”。

社会上广为人知的“92派”创业者是泰康保险陈东升、复星投资郭广昌、万通地产冯仑、soho中国潘石屹等人,在环保领域,“92派”群体也成员广泛,比如桑德集团文一波、国祯环保李炜、中持股份许国栋、金达莱廖志民、高能环境李卫国、巴安水务张春霖、先河环保李玉国、中环环保张伯中、金科环境张慧春、中电环保王政福等均可称得上是“92派”创业家的代表。

文一波,湖南人湘乡人,1989年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硕士毕业。1992年,他辞去中国化工部的工作正式下海,1993年创立桑德。(推荐阅读:文一波:始于环保不止于环保,向往更大的蓝海

1624843643490571.jpg


文一波在“2018(第十六届)水业战略论坛”上发言

他的校友,同样曾就读于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的许国栋,也在同一年辞职创业。他从清华本科毕业后,又考上了北京建工学院的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一干就是6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学校鼓励大家去做点事情,我的回答就是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大一点。”所以许国栋就成了“92派”的一员。1994年后,他先后创建金源环保和中持公司。(推荐阅读:中持股份:梦想之旅的逻辑

与他们同年下海的还有廖志民。廖志民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校友,是文一波和许国栋的校友,而且学的也是环境工程。硕士毕业之后,廖志民先后在华东交通大学和南昌市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所工作了5年,1992年南下深圳,承包了“深圳金达”公司的环境工程部,1993年创办深圳金达莱。(推荐阅读:金达莱今日科创板上市!)

相比前面三位,中环环保张伯中下海稍微晚一点。1995年,从海外留学归来的他,靠着留学五年间攒下的2万多美元,与留学生合股,租用商场柜台开办电脑城,做IBM、TOSHIBA等几个一线品牌的安徽总代理。几年中,把所在商场打造成了合肥地区第一个电脑专业市场,转而投资实业。2003年,其旗下中辰集团与泰安市政府达成协议成立泰安清源水务公司,投资8000万元开始了污水处理业务。随后,寿县、舒城、全椒等水务公司相继成立。

 1985年大学毕业的敖小强进入北京分析仪器厂,历任研发部门经理、市场销售部门经理、分公司经理等,之后辞职,1998年创建雪迪龙。

 在这期间,金科环境张慧春也离开了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1994年任中国香港龙裕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经理;1995年起历任德和威(DHV)北京代表处副代表、首席代表。从德和威离开后,2004年,他创办了金科环境。(推荐阅读:【环境人】张慧春:我做专卖店,不是百货店

1624843761922812.jpg


张慧春在“2018(第十六届)水业战略论坛”上发言

 相比于上世纪80年代的第一批创业者,“92派”创业者很多都是从体制内出来的公务员(或者在事业单位工作),他们不但学识丰富、眼界开阔,具有足够的专业技能,创业意识更加主动。而且不同于80年代创业者那种以个体或家庭为主的创业方式,他们更多的团结了外部的资源,很多人都是与同学或朋友合作,采取了相对规范的公司运作方式。他们在体制内积累的资源,很多也都成为其创业过程中的助力因素。

 比如国祯环保(上市公司现简称为“中节能国祯”)创始人李炜,上个世纪90年代初历任安徽阜阳电业局局长、合肥供电局局长、安徽省电力局副局长。1992年,他自筹50万元下海创办国祯电器。1994年,国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组建成功。1995年,国祯阜阳热电厂开工建设,李炜进入环保产业。

 李玉国曾为河北省质监局下设的计量测试研究所副所长,1996年下海成立先河环保,最初专注于环境监测,现在成为以环境监测、大数据服务、综合治理为一体的集团化公司。

 巴安水务张春霖,1984年毕业后入职上海华东电力设计院,负责引进发电厂设备。1995年下海创业时,就从代理国外的技术和设备起步,1999年创立巴安水处理公司。(推荐阅读:【对话】巴安水务张春霖: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将是环保公司的新模式

 而后来成为中国民营环保企业家旗帜的文一波,在创业初期,一边以市场化的方式——2000年 “两会”期间,在《经济日报》上刊登名为《一个中国公民的环保建议——城市污水的全面解决方案》的整版文字广告;一边利用自己曾经体制内身份的便利,写信给时任北京市代市长刘琪,希望政府能为民营水务企业释放一些市场窗口。

碧水源文剑平的创业虽然不在这个时期,但因为曾身在体制内,除去时代的因素,他与“92派”的创业者有着诸多的相似性。

文剑平创业前,曾有过比较丰富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经历,先后担任过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助理研究员,国家科委社会发展司生态环境处副处长,国家科委中国国际科学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兼任中国废水资源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等职务。1998年辞去公职赴澳攻读新南威尔士大学水资源管理博士,2001年读博后归国与同学创立碧水源。(推荐阅读:文剑平:要做有大价值的公司

1624843849735947.jpg


文剑平在“2014(第八届)环境技术论坛”上发言

在那个市场勃兴的时期,“92派”企业家作为中国改开背景下诞生的重要群体,不但促进了当时的市场改革,也一定程度上引领了后来中国知识分子经商的潮流。

 这次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创业潮,一直持续到1996年,即第一次亚洲金融危机之前。

抓住国企改革和科技创新的机遇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并随后波及到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不少国家经济因此遭受重创。中国内地虽然挺住了风暴袭击,但受全球经济疲软的影响,再加上之前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突出,企业冗员过多,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陷入了比较困难的境地。

 为了解决困难,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了国企三年脱困的目标,坚决实施鼓励兼并、规范破产、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工程。

1624843928629805.jpg


图片转自网易财经

在此期间,我国的环保工作积极推进:2001年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环保产业发展“十五”规划》发布。2002-2005年,建设部先后印发《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市政公用事业监管的意见》。三大规范性文件的出台,拉开了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大幕。与此同时,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开始实施。而随后的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也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明确和严格的要求,环保产业迎来巨大变革和崭新的机遇。

 在47位企业家中,不少人的创业正是在这个时期,赶上了国企(集体企业)改制和环保产业市场化的大潮。

 在这个时期,雪迪龙、清新环境、聚光科技、永清环保、天楹环保(上市公司现简称为“中国天楹”)等公司纷纷成立,一些其他行业的公司也趁机进入环保行业。

 如1999年创立海天投资费功全,正好赶上了中国各地出售水务资产的风潮。2003年,通过收购资阳市供排水公司,正式进入环保水务行业;而曾经的卖鱼少年,也正在房地产行业做得风生水起,因为政府牵线,2004年,接手了陷入困境的兴源过滤机公司;同样以建筑行业发家的联泰集团,于2006年成立了联泰水务,后经历收购和增资引股,2011年,联泰水务改名为联泰环保;2004年,刘海涛进入脱胎于国企的中庆建设集团,先后任其物资部经理、副总经理,期间投资入股。2008年,中庆建设集团成立中邦园林。2009年起,刘海涛出任中邦园林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与这些外来者不同,一些国有的环保行业企业或相关企业,是通过自我改制来聚焦于环保业务的。

 伟星新材前身临海建材,系由伟星集团前身浙江伟星集团和塑材科技前身临海市伟星工艺品厂于 1999 年共同出资组建。伟星集团最早发源于浙江集体企业临海市有机玻璃厂,伟星新材现任董事长金红阳曾任临海市有机玻璃厂车间主任、开发部主任,临海市伟星工艺品厂厂长助理、厂长,临海建材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伟星集团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进行企业改制,1994年金红阳也成为伟星集团的几十名股东之一。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伟星集团旗下已经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和几十家控股公司,业务涉及服装辅料、新型建材、房地产、工艺饰品等。伟星新材是伟星集团旗下专业从事高质量、高附加值新型塑料管道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的企业,引领细分领域市场发展。

 深水海纳创始人李海波。199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毕业后,李海波被深圳市水务集团作为高级技术人才引进公司,历任深圳市嘉源饮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副总经理,以及深圳水务集团管道直饮水办公室主任。2001年,管道直饮水办公室进行改制,深圳水务集团和李海波共同出资设立深圳市分质供水有限公司,2005年公司更名为深水海纳水务有限公司。

 在管道直饮水办公室改制的前一年,龙马环卫也进行了改制。龙马环卫前身为福建龙岩市龙马专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为“龙马有限”),其资产继承自福建龙马集团龙岩拖拉机厂(下文简称为“龙岩拖拉机厂”)。现任董事长张桂丰曾先后担任龙岩拖拉机厂技术员、研究所所长、总工、副总经理等职。2000年,由龙马集团工会、龙岩拖拉机厂等四家机构股东和张茂清发起成立龙马有限。2002年,张桂丰先后任龙马有限总经理、董事长,并于2003年通过股权转让,成为龙马有限的控股股东。但因为此次以及后续的股权转让,均是以2000年时的原价转让,并且没有经过资产评估与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的程序,张桂丰接手龙马有限的事情曾备受质疑。直至2010年11月,龙马环卫已进入上市流程,股权转让的事情方才得到福建省人民政府确认。

 与国企改制相对应的是大学在校办企业上的探索,以及一些大学老师在技术推广上的创新。

 1987年,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北京中关村地区陆续出现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创办新兴企业的热潮。尤其是第二次创业浪潮,让知识分子云集的高校更难耐创办于发展企业的心情。1993年,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将约600米长的学校南墙推倒,改建为面积约为25000平方米的商业街,成为那个时代的一个注脚。

1624843986790208.jpg


推倒南墙后的北大南街(图片转自中国教育报)

毕业后在华东冶金学院任教10多年的王健就在这样的背景下,1996年开始先后在华东冶金学院自动化工程公司、安徽工业大学科技实业总公司等公司任职,并担任了总经理、董事长。

2002年,王健与安工大一起,参与出资成立华骐环保。目前华骐环保已经成为国内生物滤池(BAF®)工艺技术及应用、智能污水处理装备智造、村镇污水及黑臭水体治理、医疗废水及伴生废气处理系统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推荐阅读:今日华骐环保正式登陆A股市场

另一位以老师身份开始创业的是三达膜创始人蓝伟光。他在集美大学做了7年教师后,赴新加坡读博士,读博期间开始了对膜技术和膜产品的研究。1996年回国后,他一边在厦门大学忙教学和科研,一边成立公司进行三达膜的市场推广。

还有一位代表是博世科创始人王双飞。1995年,王双飞博士毕业后到广西大学任教,曾任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院党委副书记。期间他与其他四位老师,一起成立了博世科。在企业上市前期,因屡遭询问,王双飞最终辞去公职,博世科也于2015年2月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在此之前,关于校办企业和老师创业的事情一直在社会上引发着争议:老师能否一心二用?学校办企业是否会丧失了大学之魂?校办企业的管理、权责利等问题,也越来越多地被社会关注。在北大推倒南墙8年之后,也即2001年,北京大学又拆除了当年轰轰烈烈修建的商业街,恢复了学校的南墙。

 博世科上市前,王双飞面临的就是类似的质疑。博世科和广西大学为此专门回复解释,按照当时教育部、科技部和广西大学等政策、文件规定,王双飞在博世科的投资和任职情形未违反相关要求。

 时间快进到2018年,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国务院专门发文鼓励大学老师、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人员在职创办企业!2020年,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联合发文,对高校里利用职务科技成果创办企业的行为做了进一步规范。

资本时代:快速发展的密码

按照专家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四波创业浪潮大概发生在2012左右以后。这时第一个和第二个创业浪潮的企业家,做的好的,企业都已经上了很大规模,第三个创业浪潮里创立的企业也都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随着2012年全球QE开启,中国金融行业进入了一个所谓超常规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按照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傅涛的说法,2004年之后的城市水业就已经进入资本拉动时代,之后的水业战略投资人逐渐以资产转让为标尺,实现产业分级与市场细分。随着城市水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资本正成为竞争关键,并购日益频繁,不仅成为环境企业扩张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成为外来者进入环保产业的快捷手段。

 一些成立较早或发展较快的环保企业,如碧水源、铁汉生态、清新环境、维尔利、国祯环保、天楹环保等企业纷纷在此期间上市,以接通资本市场。

 天楹环保2006年成立,2012启动上市计划。因为那时IPO尚未开闸,再加上排队企业众多,为了抓住窗口期,2014年,天楹环保选择了借壳上市,打通了资本市场,并于2018年以88亿元成功收购欧洲环保企业Urbaser,2020年入选“中国固废行业年度十大影响力企业”。(推荐阅读:2020固废&环卫十大影响力企业等11大榜单出炉

2004年就于深交所上市的美欣达印染集团,2008年成立旺能环保。2017年,以旺能环境为主体置换重组上市公司。

而最能体现此阶段资本特性的当属外来者何剑锋和盈峰环境。

何剑锋是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的儿子。大学毕业后,何剑锋最先在美的集团基层锻炼。没多久便离开美的,在顺德创办现代实业公司,做小家电OEM,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2002年,将现代实业公司改号“盈峰集团”。2004年何剑锋将手中和美的相关的公司卖给美的等,从OEM家电制造领域全面退出,套现1.2亿。2006年盈峰集团从上风产业以及美的集团手中收购了上市公司上风高科25%的股份,成为上风高科第一大股东,何剑锋也在2007年成为上风高科的董事长。

随后,盈峰环境借助收购手段,高调进入环保领域:先后收购宇星科技、绿色东方等公司,并于2018年,斥资152亿收购中联环境,被行业誉为“蛇吞象”,此次收购也成为行业最大交易案。收购完成后,盈峰环境拥有了国内最全的环保产业群,市值超200亿。

作为我国第一代创业家的传承者,何剑锋在环境领域的成功,不但是其个人的成功,也表现了我国创二代正在强势走上历史舞台。尤其在环境领域,当老一辈创业者逐渐老去,二代崛起,未来可期。(推荐阅读:宜兴环二代崛起

而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资本,在助推市场马太效应加剧的同时,也有着极其脆弱的软肋。在2015年的PPP热潮掀起市场狂潮之后,随后而至的金融政策收紧,不仅让冒进的裸泳者暴露在了沙滩上,也让众多的环保民企遭遇被“合并”的命运。

 助力创业者成功的其他因素

从以上内容,不难看出,对于创业者来说,拿准时代发展的脉搏,跟随时代趋势,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基本就已经站在了发展的领先位置。

在成功的路上,我们必须要肯定时代的赋能作用,同时也必须承认其工作经历包括工作单位所给与的经验积累和资源加持。当然,在这些之外,创业者自身的禀赋不可或缺。比如前面提到的勤苦废都的精神、敏锐的洞察力、强大的执行力,以及能接受感召的激情与梦想等等,都是他们成功路上的助力因素。

而除去上述,在这些创业家的身上,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值得进一步总结:

一是坚持专业、学以致用。这应该也是他们创业成功的重要原因。

专业给了他们入门的基础,引导着他们对未来的设想。在47位创业家中,有差不多一半的人毕业于环境工程或相关专业。

以独到的磁分离技术备受行业称道的环能德美(上市公司现在简称“中建环能”),当前的网站上,仍把其创始人倪明亮大学毕业时入职成都橡树林能源研究所作为事业的起点;

曾创造传奇的何巧女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毕业后进入杭州园林局,亚运会期间随父进京,打开了新的视野,以销售盆景和鲜花挣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百万元;清新环境创始人张开元,自上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开始,就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从事电力相关事业。后来十多年先后任华北电力试验研究所电子室副主任、北京市电力工业局团委书记、北京电力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华北电力实业总公司副总经理。有了足够积累后,2001年,他创立清新有限公司,为电厂进行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服务。

太和水董事长何文辉,从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留校任教,期间研发出“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技术”。有了科研成果,何文辉迫切地希望将技术产业化,作用于实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几经尝试,他最终选择自己创业,2005年成立太和水公司,用市场化的方法将产学研结合起来,让技术真正落地,促进环境改善;博世科创始人王健,外国博士毕业后,以所学创业,上演从学霸成为总裁的故事。

他们的例子也或许说明了:当一个人缺乏创业必须的资金、资源等条件时,拥有专业优势也就有了自己的倚仗。

二是长期坚持。很多人十多年、几十年如一日,不管外部是什么样的变化、诱惑或者挫折,始终坚守着自己选择的行业和公司,持续深耕和积累。

江苏维尔利董事长李月中博士毕业后加入德国著名环保公司WWAG,2003年,受公司委派回国筹建子公司。2007年,WWAG对中国市场动摇和退缩,企业遭受很大冲击。李月中心有不甘,带领团队全资买下维尔利。2011年,维尔利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推荐阅读:维尔利李月中:打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通道,未来必将前景光明

1624844253259230.jpg


李月中在“2019(第十三届)固废战略论坛”发言

 前段时间刚引入葛洲坝生态的博天环境,其带头人赵笠钧,曾是当时最年轻的副处级干部。后转调北京城乡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其代表参与了与美国美华公司合作创立博天环境。十年之后,大股东美华决定撤资,赵笠钧带领团队以1美元接手了美方的股份,带领博天二次创业。期间收获各种关注,也遭遇了不少磨难,甚至上市也是一波三折,但最终坚持下来,2017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并挺进中国水业年度十大影响力企业榜单。在PPP热潮之中,博天也没能避免资金困境,数次寻求对外合作而未成,最终携手葛洲坝生态和中国能建集团,也算是很好的结果。(推荐阅读:博天环境引入葛洲坝生态,实际控制人拟变更为国务院国资委

微信图片_20210628093934.jpg


赵笠钧在“2018(第十六届)水业战略论坛”上发言

 铁汉生态(上市公司现简称为“节能铁汉”)创始人刘水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自然地理专业毕业后顺利成为一名公务员。但时隔不久,刘水毅然决定辞职下海创业,投身内心向往但当时非常冷门的生态修复行业。期间,他开过小货车,做过包工头,也在投资公司工作过,更在贵州绿之梦草坪工程、深圳市闯旗草业工作这样的单位呆过。中间创业也失败过,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心中的生态修复之梦——2001年,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刘水携与人合作创立了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十年后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倍杰特董事长权秋红,因为不甘于国企电厂的工作,1996年,听闻香港某公司与郑州热电厂合办的郑州半岛明远水处理公司欲招聘一位合资公司的港方代表,她毅然参与,打败了众多竞争者,成为公司的副总经理,踏入了完全陌生的水处理领域。4年后,她在此工作的基础上,创办了郑州大河水处理有限公司。不想后来合伙人郑州大河总经理突然提出“分家”,不仅带走了公司的数名骨干,还抢注了郑州大河公司4年里开发的膜清洗、阻垢药剂等招牌产品及商标,留下了一些债务。面对如此打击,权秋红也曾“借酒消愁”,甚至一度有过轻生的念头。但痛定思痛,她最终选择了坚守。2004年权秋红毅然北上,在北京创立倍杰特,十几年间带领其发展成为工业水处理领域的领先者。

 之前,也有环保企业家对作者说过自己创业过程中遭遇过的困难和诱惑:市政环保市场的甲方是政府,面对很多关系营销、低价竞争,以及地方保护,他曾经都想过放弃,但最后都坚持了下来。当房地产大热的时候,也有朋友劝他炒房,或者做一些其他投资,他基本都没有考虑。他觉得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很不容易了,没必要分散精力去做别的。

 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傅涛曾经说过:做环保是一件苦差事,环保企业家是一批勇于坚持的人,相比其他热门行业,环境产业的企业家更有理想、有情怀,需要我们致敬。

 “大北京”现象与区域加成

在创业者的籍贯方面,同事之前做过统计,湖南以6人、安徽5人、浙江5人成为前三强。

 微信图片_20210628094033.jpg


图表制作:谷林、全新丽,所有信息均来自公开报道

但47位企业家创业公司的地域分布上,最突出的则是大北京。之所以加上“大”字,是因为在47家上市企业中,北京企业有12家,占比超过四分之一,深圳4家,上海则只有2家;广东有两家,分别在顺德、汕头,但广州市为0。其他比较多的省份是江苏6家(南京2家,常州1家,南通1家,海安1家,宜兴1家)、浙江5家(杭州2家,温州1家、临海1家、湖州1家),安徽4家(合肥3家、马鞍山1家)。籍贯为湖南的大佬众多,但最后在湖南创业的公司只有两家——湖南永清和力合环保,高能环境是在北京创业(东方雨虹是在湖南长沙)。

 环保是政策驱动型行业,及时了解产业政策和行业信息,对于环保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北京不但是我国的政策经济中心,也是教育中心,有众多的科研单位和知名高校,包括专家和毕业生,这些都是产业成长的主体力量。

 比如前阵子采访宜兴环保产业,人才问题就成为很多企业家的共识。宜兴作为县级市,城市层级过小,缺乏对优秀高层次行业人才的持久吸引力,所以很多企业纷纷在南京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宜兴政府也花大力气为宜兴引入教育力量,以批量培养适用人才。

 根据创业专家的研究,改革开放后的前三次创业浪潮,更多还是基于满足大时代需求的“温饱型”创业。而第四次创业潮中,创业者主动发掘机会、主导创业选择的情况更为突出,一大批拥有专业技能优势,或者资本积累或资源富集优势的人将会日益成为创业的主力。

 如文章前面所述,随着前三次甚至第四次创业浪潮的洗礼,很多老一辈的创业家已经带着自己的企业实现了发展的跨越,到达了一定的高度,作为中国经济的弄潮儿和产业的开拓者,很多人已经创造并引领了历史。在后来PPP热潮之中,据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的分析,更多的民企上市公司在水环境和园林绿化领域,因为参与非运营的PPP项目,受到了后期政策和金融环境的震荡。(具体参见:相爱相杀?PPP与环保企业的双生记

不少企业最终选择与国企合作,被国企控股,虽然一定程度上是民企“断臂求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市场整合发展的必然。因为从环保产业本身来看,在经历了前述几个阶段的发展之后,城市综合服务和区域一体化服务需求正逐渐成为趋势。在大央企、大国企与AB方阵的领先民企整合之后,坚守专业、做好专长的专业技术性公司和服务型公司也许会有更多的机会。

比如从去年开始,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的复洁环保、万德斯、通源环境、金达莱、金科环境,以及今年3月底创业板刚过会的嘉戎技术等就是这股新势力的代表。还有改名为“侨银城市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原侨银环保,就体现了对城市大管家这样的城市综合服务的追随。

最后想说的是,本文统计的47位环保民营上市公司,只是我国环保企业很小的一部分。作为行业代表,一斑窥豹,这里也向全行业的环保企业家们致敬,希望环保行业能迎来新的时代。(文中上市公司相关内容均来自媒体公开报道及公共信息。或有不周,欢迎留言交流)


编辑: 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