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源> 论文>正文

横滨滨水区城市设计的特点与启示

论文类型 基础研究 发表日期 2005-05-01
来源 城市水景观建设和水环境治理国际研讨会
作者 许浩
关键词 横滨 滨水地区 城市设计
摘要 对日本横滨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的理念与实例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和分析,其中重点总结了临海地区Minato Mirai21地区的城市设计要点。最后分析了横滨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的特点,以及对我国城市滨水地区开发建设的借鉴之处。

横滨滨水区城市设计的特点与启示

许浩
(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南京,210024)

摘 要:对日本横滨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的理念与实例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和分析,其中重点总结了临海地区Minato Mirai21地区的城市设计要点。最后分析了横滨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的特点,以及对我国城市滨水地区开发建设的借鉴之处。
关键词:横滨;滨水地区;城市设计

Revelation of urban design of Yokohama waterfront Areas

Xu Hao
(School of Architecture in 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210024)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e urban design concept of Yokohama waterfront Areas is analyzed, and the key point of design of Minato Mirai21 is summarized. Finall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Yokohama waterfront Areas and the useful meaning for our country’s waterfront development.

Keyword: Yokohama; waterfront; urban design

1导言


图1 横滨的位置

  横滨位于东京西南,东临东京湾,市域面积437km2,是日本第二大城市,也是有名的滨海城市(图1)。横滨港作为日本最早开放的国际性港口,在横滨城市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1970年开始,横滨设置了城市设计制度,对城市空间,特别是滨水区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设计活动。经过近30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设计与实践经验。由于其城市设计制度采取较早,其中的一些设计案例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被我国的城市设计工作者所借鉴。但是我国目前缺少对横滨滨水区城市设计深入系统的考察,难以发挥对我国城市滨水区建设的参考作用。以下本文从历史、目标、理念、实例等方面对横滨滨水区的设计进行整理和分析,力争深入把握其设计特点,最后总结对我国滨水区城市设计的参考借鉴作用。

2 横滨城市的演变

  横滨的发展与港口息息相关。1858年日本与美国、荷兰、英国、法国、俄国缔结了通商条约,次年横滨被定为通商口岸。1889年在原来口岸的基础上建立横滨市。通过日益频繁的海运贸易,横滨迅速发展成为近代交通贸易型城市。20世纪上半期,随着加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和太平洋重工业带的形成,横滨逐渐向工业城市转变。
  二战结束后,横滨人口迅速增长,成为日本的六大城市之一(其它五座大城市为东京、大阪、名古屋、京都、奈良)。第三产业增长迅速,20世纪70年代以后,形成了以商业、服务业、居住、观光、交通、制造业为主要功能的地区综合性城市。区位关系上,横滨不仅是日本主要的国际性贸易港口﹑太平洋工业带内的制造基地,作为东京都的卫星城,起到了吸纳东京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分散首都功能、缓解首都压力的作用。
  横滨的建设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开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阶段以港口设施建设为主;第二阶段为20世纪上半期到1970年代,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指导目标下,横滨成为典型的重工业城市;第三阶段为1970年代以后,人们追求生活环境品质,为了形成优美的城市空间,设置了城市设计制度,对横滨滨水区功能的认识也从原来单一的物流功能向以物流、生活、休闲观光并重的复合功能转变。

3 横滨城市设计的目标和发展

3.1设计目标
  
1960日本进入经济高速成长期,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引入了城市设计制度。1970年市政府规划建设部门正式设立城市设计负责人职位,确立了城市设计七大目标。七大目标依次为:
  (1)塑造以步行者为中心的环境空间,提高安全性与舒适性。
  (2)珍惜城市的自然特征﹑地形和植被。
  (3)确保高密度城区开敞空间、增加绿量。
  (4)增加广场空间,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交往。
  (5)保护、利用海洋﹑河流﹑池塘等滨水空间,提高城市的亲水性。
  (6)保护历史资源,重视文化资产。
  (7)追求城市形态美感。
3.2设计的发展
  
七大目标体现了人们对历史、自然、滨水等环境资源的保护和步行、休闲、文化活动以及街区景观形态方面的基本要求。之后,横滨根据这七大目标,迅速展开了城市设计的实践活动。其实践活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70年代为城市设计的普及阶段、1980年代为资源开发阶段、1990年代为滨海开发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和战略重点。
  1970提出城市设计七大目标后,重点为普及城市设计,初步建立起行政机构、地方民间团体、企业之间的设计协调体制。这一阶段,城市的各种建设活动如公共建筑、道路、公园、商业街以及新的居住区等,都采取了城市设计制度,初步显示了城市设计对改善地区环境的有效性。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和人才,城市设计活动的战略重点主要是围绕中心城区进行。代表性的成果是“绿轴(Green Axis)” 构想。绿轴是沿着废弃运河建设的绿色步行道路,长度约3km,通过带状公园和广场连接了地铁、公交枢纽和市政府大楼以及文化、体育、教育公共建筑,最终构成了中心城区的结构轴线。绿轴成为横滨城市设计的标志性起点。
  进入1980年代,各类环境整治和景观建设方面的组织与制度逐渐完善起来,进一步促进了城市设计的发展。这一阶段,城市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逐渐成为横滨城市设计与城市建设的重点。1980年左右市政府开展大规模的历史资源和以水体﹑植被为主要内容的自然资源调查,并且出台了一系列以“历史、水、绿”为主题的规划和规章制度。如1988年制定的《历史性街区城市建设纲要》和《滨水城市﹑绿色城市建设构想》,推动了历史资源和水环境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1990,滨海地区的景观、休闲、旅游价值被重新认识,城市设计与建设的重点转向滨海地区。海边的Minato Mirai21和北仲﹑Portside地区是资本的主要指向地,成为城市设计成果集中的地区。这些地区制定了不同的城市设计目标和导则,出现了民间的城市设计推进团体。

4滨水地区的城市设计

  横滨是港口城市,不仅临太平洋,市区内还有鹤见川、大罔川、帷子川等河流流过,其城市的发展与水息息相关。提高亲水性是横滨城市设计七大目标之一,滨水地区的设计因此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横滨滨水地区设计包括滨河和滨海地区设计。
4.1地区的设计
4.1.1理念
  滨河地区的设计主要是围绕鹤见川、大罔川、帷子川等进行,主要理念体现在1989年制定的《鹤见川河流管理基本规划》中。该规划提出“以河流作为横滨城市发展的坐标轴线,挖掘河流的自然性、空间性、生活性、历史性和文化性”的理念。并且提出四大设计方针:
  (1)滨水空间与街道空间实行一体化设计,把握城市与河流之间的关系,在合理配置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整治;
  (2)重视生态系统,流域资源网络化,形成横滨城市的自然基础;
  (3)通过恢复水循环,减轻河流的负担,以河流为中心打造防灾救助基地;
  (4)促进市民在滨水空间的活动,创造新的水文化。
  规划中将滨河地区划分为大、中、小三级据点(表1)。实行人车分离,将河边道路尽量改造成为具有休闲散步功能的步行道, 连接各类据点,形成步行系统网络。确保与河流相连接的开敞空间,公共与公益设施尽量配置在沿河地带,通过设计导则引导形成优美的河岸景观。同时,为了唤起人们对滨河空间的关心,积极举办相关的活动。

表1 河流管理基本规划中的滨河据点范围

大据点 车站、大型公共设施、大规模绿地等对城市起重要作用的空间 中据点 河流的交汇处、道路的交点、地区性设施所在地等对城市起一定作用的空间 小据点 道路之间的节点和交点、桥梁、小型休息处等

4.1.2实例
  经过近20年的设计实践与建设,横滨滨河空间取得了大量的设计成果。其中比较重要的成果有:鹤见地区滨水副都心整治、大罔川环境整治、帷子川亲水绿道、横滨新车站滨水区、和泉川亲水广场、三泽绿道等(表2,图2,图3)。

表2 横滨滨河空间设计主要成果与要点

名称 位置 建设前的环境特点 设计的要点 鹤见地区滨水副都心 横滨最大河流—鹤见川的下游 鹤见川上游为农业用地和田园风景为主。中下游的建筑密度逐渐增大,为防洪修建了钢筋混凝土大堤,景观面貌较差。 桥梁、船库改造为景观标志物,河岸两边道路改造为步行道,建设亲水公园,增加绿化。 大罔川河道 横滨西端 大罔川为横滨第二大河,河边城市化现象严重,缺少开敞空间 结合大堤形态建设落差式步行道路 帷子川亲水绿道 与港口相连接的帷子川中游 帷子川为典型的城市内河,周围建筑密度大 亲水绿道连接车站,大雨时候可以储存水量,具有防洪和亲水功能。岸边采取自然式驳岸,追求生态体验效果。 横滨新车站滨水区 鹤见川的支流鸟山川边 横滨第二中心区,建筑密度和人口逐年增加 游水地、体育场、广场、湿地植物园一体化设计 和泉川亲水广场 横滨西南端和泉川边 具有原始的、连续的自然景观。 具有防洪功能的亲水广场,设计着眼于自然生态保护和恢复,强调野趣。 三泽亲水绿道 东端神奈川区反町川 原先河水经常泛滥,给周边居民造成不便。后来河道被废弃。河道周围有大片绿地。 周边绿地网络化,形态多样的步行道和人车共用道路共存。吸取地下水循环使用补给水源。


图2 帷子川亲水绿道

图3 大罔川滨水步行道断面示意图

4.2空间的设计
  
横滨港具有仓储、物流、商业、文化休闲多种功能。不同的岸线承担的功能也不同。除了港湾统一进行色彩规划以外,城市设计活动主要集中在商业文化区段。从1990年代开始,横滨港商业文化区城市设计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主要成果集中在Minato Mirai21和周围的北仲﹑Portside地区。
4.2.1色彩规划
  港湾对于横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原来的景观色彩比较凌乱,缺少港湾应有的活泼气氛。1986年,横滨港湾局成立了“港湾色彩规划策定委员会”,由该委员会制定了色彩规划。
  色彩规划中根据功能将横滨港湾分成商业文化区、工业区、海与绿地区。各个区需要确定基础色调和重点突出的色彩。规定商业文化区色彩突出明亮和活泼感,工业区基础色调厚重沉着,海与绿地区色调突出舒适、宜人感。商业文化区境界线上的标志性建筑物用纯白色。
  色彩规划要求港口所有的建筑物和人工搭建的物体,不论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在进行改造和外观装修时,必须遵从色彩规划的规定。横滨市还举行了相关的色彩论坛和色彩设计竞赛等。
4.2.2 Minato Mirai21的规划设计
  Minato Mirai21位于内港地区,是横滨城市空间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总占地面积186ha。该地原来以物流、生产功能为主,是三菱造船场所在地。1983年该造船场搬迁,搬迁后遗留的空地和周围填海增加的土地实行共同开发。经过二十年的建设,Minato Mirai21发展成为新的城市中心,集中了商业、金融、文化、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是横滨港湾商业文化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图4)。其城市设计有以下特点:
  (1)海岸线尽量避免直线而使用曲线;
  (2)海边绿地与城市其它公园绿地相互连接;
  (3)通过街区协定控制建筑形态;
  (4)实施建筑物高度控制,形成优美的天际线;
  (5)确保建筑物底层通透性和公共性,连接完整的步行道网络;
  (6)明确地区色彩基调和控制措施。

图4 Minato Mirai21城市设计平面图

  街区协定是Minato Mirai21地区城市设计理念的集中体现。具体规定了建设的主旨和方针、建筑物用途、高度和后退距离、天际线组成、停车场设计方针、广告物的形态控制等(表3)。

表3 Minato Mirai21协定要点纵览

城市建设基本方针 理念 · 城市集聚中创造新的文化和信息,提高城市效率与活力
· 面向世界的滨海城市,充满个性的城市中心
· 高质量的基础设施中体现人性化空间特色
· 突出街区整体风格
· 运用先进技术,支持舒适生活 用地分类 商务区、步行区、国际交流区、商业区、临水区 城市建设的基本要素 ·中心区住宅:追求特色与多样性,与其它城市功能相互协调
·水、绿:提高滨水魅力,与步行空间相互结合,大力导入各种形态的绿地与水体
·天际线、视觉廊道、街道:沿结构轴线配置高层建筑,形成景观标志物;从内陆向海边建筑物高度逐渐降低;保证街道与海之间的视觉廊道
·公共空间:积极导入公共艺术
·色调、广告:建筑物的形态与色调必须符合街区整体氛围,户外广告体现地方特色,注重位置与形态的控制与设计
·停车场:尽量不损坏街道景观,注意出入口的设计

设计准则 天际线 ·沿城市轴线积极配置高层建筑,形成景观标志
·从大海向内陆方向形成从低往高的天际线
·建筑物高度不得阻挡街区与海之间的景观视觉廊道
·高层建筑容易损害街道连续性,因此特别留意其低层部分的衔接 步行道 ·步行道路最宽15m,最窄不低于4m
·步行道路连接成网络 建筑物后退 ·为确保视觉廊道,主要街道的建筑物后退2m-4m

·建筑物后退的空地,不得设置破坏街道连续感的设施 停车场 ·不得设置空中停车场
·停车场原则上设置在地面或者地下,或者专用停车楼内
·靠近城市干道地块的停车场,其出入口不得设置在干道上 广告 ·不得设置屋顶广告
·沿干道的建筑物三层以上,不得设置广告板
·不得在建筑物三层以上的窗口设置广告

5横滨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的特点

5.1水区的物质形态为核心,兼顾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城市是复杂开放的巨系统,物质空间、社会环境、经济、人文、历史等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要想充分发挥城市设计的作用,必须不断丰富完善设计的技术,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因素。横滨早期的滨水地区设计主要内容局限于河岸边广场道路等物质空间的整治,设计的作用非常有限。1990年代,随着城市设计的区域不断扩大,城市设计对滨水地区未来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其设计内容除了物质环境以外,逐渐包括了设计的推进体制和社会、文化环境建设方面的相关内容。
5.2亲水特色
  
城市设计是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对某一地区发展的具体安排,对建筑、各类户外空间的设计具有指导、协调和规范的作用。滨水地区的设计除了具有城市设计一般特点之外,还必须体现亲水特色。横滨滨水区除了广泛设置恢复自然生态的亲水道路以外,还有大量的游水、戏水广场。对于大的滨水地区,比如在Minato Mirai21地区,主要干道走向均引向海滨方向,提高前往海边的可达性;色彩统一规划,突出港湾特点;建筑高度分区控制,保证人与海之间视觉廊道的通透性。其它的,诸如户外广告、停车场等对人类的亲水感有影响的物质要素均实行了严格规定。
5.3参与推进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不仅需要政府的推动,更需要市民的广泛参与。公众参与是城市设计顺利推进实施的基础,在政府与公众之间,还需要相应的民间团体从中进行协调。大的滨水地区设计,从设计的目标、方针的提出,到设计的变更、实施,都有公众和民间团体的参与和影响。如街区协定,作为重要的城市设计成果,就是政府、公众以及民间组织——“横滨Minato Mirai21有限公司”三方互动的结果。

6启示与借鉴

  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认识到:滨水地区是城市宝贵的资源,除了物流功能以外,还具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提高城市环境品质的功能,因此,投入巨大的成本对滨水区进行开发。但是,由于体制、经验等方面的原因,在设计层面上存在种种不足之处,严重影响了我国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效果。通过对国外案例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我们取长补短。横滨滨水区城市设计的经验对我国城市滨水区开发有以下几点启示。
  (1)保证滨水地区的公共性
  
由于地块的特殊性,滨水地区是稀缺的景观资源。由于景观优美,具有较高的居住价值,近年来大量的居住区、高级别墅区挤占了滨水地区,使其沦为少数人的“后花园”。滨水资源的私有化不利于其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横滨滨水地区有大量的私人地块,但是通过城市法规的约束和建设公共步行道路提高滨水地区的公共性。我国城市应该根据国情适当地控制滨水地区用地性质,并且通过法规保证其公共性。
  (2)进一步完善城市设计中的物质控制手段
  
滨水地区的开发建设需要强有力的物质形态控制。城市设计在我国处于摸索阶段,和国外相比,设计的技术手段比较单一薄弱,难以发挥对物质空间设计的控制引导作用。今后,应当针对滨水区的特点完善城市设计技术手段,特别需要加强色彩、建筑形态和高度、天际线、步行网络、视觉廊道方面的控制力度,注重整体风格的把握和提升。
  (3)注重滨水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协调
  
由于滨水区功能的多样化,应当合理分配岸线功能,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这就要求城市规划建设部门根据城市发展的要求,确定滨水地区的主次功能。在设计层面上,根据功能确定空间控制的准则,同时,积极促进滨水地区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避免地价过高造成城市空心化等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西村幸夫,日本の風景計画,京都:学芸出版社,2003
[2]石田頼房,日本近代都市計画の百年,东京:自治体研究社,1987
[3]SD编集部,都市デザイン|横浜その発想と展開, 东京:鹿岛出版会,1993
[4]田畑貞寿,緑資産と環境デザイン論,东京:技报堂,1999

论文搜索

发表时间

月热点论文

论文投稿

很多时候您的文章总是无缘变成铅字。研究做到关键时,试验有了起色时,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讨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与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写下来吧!投稿时,请以附件形式发至 paper@h2o-china.com ,请注明论文投稿。一旦采用,我们会为您增加100枚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