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暴雨考验城市排水系统 专家辨析合流分流谁更优选

时间:2010-08-06 17:12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张倩

评论(

今年以来我国各地暴雨频现,引发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7月29日9时,今年以来全国共有28个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累计农作物受灾8858千公顷,受灾人口1.35亿人,因灾死亡968人、失踪507人,倒塌房屋88.7万间,提前转移受威胁地区群众99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810亿元。

在带来惨重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的同时,暴雨洪涝无疑也对城市排水系统应对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另外,除洪涝灾害外,雨水径流带来的严重水环境污染问题也使许多城市备受困扰。显然,城市排水系统面临的许多问题远远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关于城市排水系统话题的探讨自然会涉及到行业所关注的合流制与分流制问题。

近日,针对城市排水系统发展问题,中国水网记者对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城市雨水与水环境研究中心教授车伍进行了专访。

老城市合流制 致力于溢流处理

据车伍介绍,国内外很多老城市都是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出于对溢流污染方面的考虑,我国许多城市都曾着力将合流制改为分流制。“这一简单化的思路和主导对策是我国在排水系统研究和体制改革方面所走的一段弯路。”车伍解释称,因为这种思路只是停留在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可以有效避免雨季溢流污染问题的层面,而没有认识城市雨水径流本身也会有比较严重的污染问题以及一些城市(区)改造排水体制面临难以实施的现实困难及巨大代价。

此外,中国目前分流制改造或建设的另一尴尬状况是:一些城市(区)投入巨资建设的分流制却成了两套“合流制”。“混接乱接现象十分严重!”车伍解释说,这主要是观念落后和监督管理缺位的问题。

车伍说,“即使对完整的分流制雨水系统,也需要考虑城市雨水径流的严重污染,国内外的经验都已充分证明,雨水的直接排放同样会造成水体污染。”从这个角度看合流制可以使部分初期雨水或中小雨得到有效处理。所以无论合流制分流制都有利有弊,关键是必须通过深入的研究,因地制宜地、科学地进行决策,尤其像中国这样自然条件和地域差异巨大的国家。在城市排水领域我们还面临非常艰巨和长期的任务。

因此,我国城市排水系统的发展不能局限在分流制改造来解决合流制排水系统存在问题上。车伍称,许多发达国家老城市是在保留原有合流制的基础上对溢流部分进行处理以减少其所造成的污染。车伍表示,合流制溢流(CSO)处理,是发达国家一个时期以来乃至今后相对长时间内水污染控制领域中的热点之一。中国大部分城市尚未将此提到日程,走在最前面的当属上海。据介绍,上海已认识到合流制改造的困难,并已非常重视对合流制溢流污染的治理。

据了解,合流制溢流(CSO)处理方法有很多,包括就地处理排放,或储存后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等。据车伍介绍,LID(低影响开发)的源头控制雨水技术体系也可以减少合流制溢流。即通过绿色屋顶、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雨水收集利用、渗透铺装等方式,使雨水在源头上得以处理、净化、利用或渗透,减少雨水径流的排放和合流制的溢流。目前在中国一些城市也在开展相关研究和推广应用。

新城市分流制 需考虑地区差异

相比于老城市而言,新城市多数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车伍表示,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性极大,新建地区的分流制选择以及一些老城市的合流制改造也很难一概而论,应综合考虑各地的降雨情况、经济情况以及综合建设情况等等。

此外,尽管我国已对分流制雨水污染及其控制开展了不少研究,但实施方面还很落后,所以分流制雨水也依然威胁着几乎所有城市的水体“健康”。

那么,究竟哪些地方应当选择分流制?哪些地方应当保留原有合流制呢?

车伍认为,此问题尚需研究,需要科学的依据和数据支撑;需要因地制宜地从降雨、城市各方面条件以及污染物负荷情况等进行全面的科学评估。

跳离合流分流之争 新型排水系统出现

在我们为传统的合流制与分流制的利弊问题所困惑或争论不休时,在发达国家,“可持续排水系统”的理念已逐渐盛行开来。随着雨水循环系统在对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的重要意义逐渐被了解,雨水处理方面的新认识、新方法、新系统的形成也正日趋成熟起来。

据车伍介绍,英国的“可持续排水系统”、澳大利亚的“水敏感性城市设计”、美国的“最佳管理措施”和“低影响开发”等,都综合考虑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径流污染控制、径流减排及防涝安全与生态环境等。

车伍对于发达国家新型排水系统的表示充分肯定:我国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应更多地采用绿色措施,不应仅拘泥于简单的合与分,应更多地从资源利用、调控减排、控污、生态等多角度出发考虑。“‘从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角度考虑’正是新型排水系统的核心理念。”车伍说。对于新型排水系统的选择,车伍表示也应因地制宜,并积极推动。

据了解,目前,国内许多单位也都在进行新型排水系统的研究,如车伍教授的团队已在宁波东部新城、北京昌平科技城等开展新型雨水系统的专项规划和工程实施。(中国水网)

编辑:张倩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