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高质量发展 | 中山公用水务又一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时间:2025-10-29 10:52

来源:中山公用

评论(

近日,公用集团下属公用水务携手中山大学、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 “西江流域典型藻源污染物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项目,通过广东省市政行业协会专家评价会认定,整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这一成果成功攻克藻类污染物引发的饮用水异味难题,为粤港澳大湾区百万居民饮水安全提供了科学解决方案。

西江流域是中山市主要饮用水源地,直接关系市民健康与城市供水稳定。2022年,国家卫健委新颁布的《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首次将西江流域存在风险的2 - 甲基异莰醇(2-MIB)、土臭素(GSM)纳入监测指标。但传统水处理工艺难以有效去除这类物质,百万居民饮水安全亟待技术破局。

针对这一难题,该项目通过三大核心技术创新,实现了从常规水处理到藻源污染精准治理的跨越式升级:

01

活性炭 “精准投喂” 技术

image.png

研发团队根据异味分子的具体大小精准筛选适配的活性炭类型,搭配自主研发的高速射流投加装置,让活性炭能精准作用于目标污染物,相比传统投放方式,用量大幅降低20%-30%,在提升异味去除效果的同时,显著减少耗材成本,实现 “降本增效” 的双重进步。

02

紫外光与氯协同 “联手除味” 模式

image.png

通过紫外光与氯的协同反应,能产生更强效的降解物质,将2-MIB、GSM等异味分子的分解效率提升数百万倍,彻底改变了传统工艺 “难降解、易残留” 的现状,实现异味分子从 “难处理” 到 “高效分解” 的突破。

03

“先分解、后吸附” 双重净化机制

image.png

借助氧化(分解)与吸附的协同作用,先通过氧化反应破坏异味分子结构,再用吸附工艺彻底去除残留污染物,不仅让异味去除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还成功减少 50% 的消毒副产物生成量,实现 “深度除味” 与 “降低有害产物” 的同步进步,进一步提升水质安全。

目前,该技术已在全禄、大丰、南龙三大水厂落地运行,成效显著。数据显示,嗅味污染物去除率稳定超90%,即便原水污染物浓度波动,出厂水相关指标也始终低于10ng/L 国标限值;藻类数量降低40%,消毒副产物减少50%,从源头降低风险;且技术占地面积较传统工艺节省 60%以上,智能化程度高、运行可靠,为水厂提质增效提供支撑。

这项研发成果,不仅在实际应用中成效显著,还在技术创新与学术研究领域收获丰硕成果。目前已获得4项授权专利(其中包含2项发明专利),发表SCI论文10篇、中文核心论文9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完善、可推广的技术体系。

作为应对饮用水藻类污染的可靠技术方案,该成果不仅为西江流域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饮用水处理提供了可参考的示范样本,更凭借其成熟性与可复制性,为全国范围内的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贡献了“中山智慧”与“中山方案”,为更多地区破解饮用水安全难题提供有力借鉴。

编辑:徐冰冰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