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上天入地”!重庆水务以数字化低碳守护8D魔幻山城水安全

时间:2025-10-28 13:34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徐冰冰整理

评论(

新大江污水厂以可视化平台助推精细管理,实现提档升级。通过建模对厂区所有地下管网的类型、管径、材质和承压等级在一张图上展示,以快速应对厂网突发状况。对全工艺流程实行生产监视,出厂水浊度长期优于0.1NTU。每小时自动生成和每天自动计算生产指标数据,原十几种纸质报表逐步被电子报表替代。

智能AI识别,通过约三公里的电子围栏,将厂区边界和生产区域实行分区布防和重点监控。通过AI人脸识别技术对陌生人员进行动态抓拍,触发入侵报警、形成追踪轨迹,落实反恐防恐保安全。

03 江津自来水、江津供排水公司——DMA分区建设

重庆水务集团、中国水协科技委联合主编发布了《山地城市供水管网DMA分区技术规程》,这也是国内首部针对“山高、坡陡、高差大、枝状与环状并存”复杂地形漏损管控而编制的行业团体标准。

《山地城市供水管网DMA分区技术规程》首次提出“三级五区”山地分区架构:一级按流域-高程-水厂出口划定“重力分区”,二级以“街道-加压站”为边界形成“压力平衡区”,三级再细分为500–3000户的独立计量区(DMA),并强制要求“高区减压、低区增压、中途调蓄”同步设计,解决传统DMA在高差超过100m城市易出现的“超压漏失—低压滞留”双重风险。

目前,DMA分区平台建设已在重庆主城(北碚、沙坪坝、九龙坡、南岸、江津等5区)等地区试点,平均漏损率由18.7%降至9.3%,为山地城市供水管网精细化、低碳化运行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方案”。

2019年江津供排水公司接手相关供水业务后,面临较大压力。2019年全年爆管约4100次,日均11.2次,单日最高17次;2020年全年爆管3857次,日均10.5次,单日最高15次。

针对此情况,江津供排水公司实施三项治理措施:一是将PE管改造为钢管;二是推进 DMA分区建设,以双福、德感、几江片区为一级分区,以供水有效率52%的老城区为二级试点;三是建设自动化配套项目,含生产管网综合管理系统等。

经持续改管与DMA建设,成效显著:日均爆管次数从10.5次降至0.3次,降幅 97%;供水有效率从69.09%升至86.19%,其中爆管严重的老城区从52.04%升至81.77%;年均提升供水效率3%,年节约漏损水量约300万m³,累计节约水资源 1500万m³。

污水数字化低碳转型案例

九曲河污水厂未改造前存在一些痛点问题。首先,工控不完善。部分工艺单元缺少在线检测仪表,需通过视频监控观察和人工操作确定设备操作模式及状态;部分设备无电度电量计量装置,无法对设备进行能耗分析。其次,需要较多人工干预。相应设备和工艺单元运行调整需要人工干预比较多。第三,分析能力弱。针对中控系统采集数据可以实现查询和统计,但缺乏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功能,主要工艺分析仍依靠个别专业运行人员来实现;最后,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为继。现有传统的运营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现阶段水务行业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集中化管理的要求和发展趋势。

九曲河智能污水厂项目进行了4个方面的建设,即智能曝气系统、智能加药系统、综合运营管理平台、三维可视化。

在实施曝气优化控制系统以前,九曲河污水处理厂采用“停2曝2”的运行模式,即每隔2小时运行人员需要到鼓风机房现场启停风机一次,同时需要密切关注生化池溶解氧变化情况。

在实施曝气优化控制系统后,系统自动根据进水负荷和当前运行工况自动启停鼓风机和对气量进行分配调节。无需运行人员再对曝气系统进行操作,大大降低了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

实施精确曝气前,的确存在过曝现象,出水氨氮长期维持在0.5mg/L以下;实施精确曝气后,系统能够根据好氧区出水氨氮值自动提示鼓风机的启停,解决了因人为因素干预造成的曝气调节缺乏及时性与稳定性的问题。

智能加药系统,根据出水总磷浓度,动态调节加药量。虚线框内为前馈补偿控制环节,实时监测进水总磷负荷和加药点前的正磷酸盐浓度,将进水数据与加药量进行关联,减少负荷变化对化学除磷过程的干扰和影响,通过加药量计算模型给出加药量设定值。

可以看到,智能加药实施前,出水总磷变化明显,实施期出水总磷总体呈规律波动。可以看出对比期内,出水总磷总是控制在低水平下,侧面反映出过量加药的现象;相比之下,实施期内总体浓度多在0.2-0.3 mg/L范围内,侧面反映出加药成本的降低。

运行效果和效益分析

重庆水务集团对160个供排水厂的生产指标实施动态监控预警,覆盖给水到排水、水厂到管网、建设到运营、服务到保障全流程,实现“一张图”全程管理。同时开展生产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达成互联互通、互调互用;强化水质把控,确保水质100%稳定达标。

智能供排水领域已建成46座智能供排水厂,覆盖率超25%;打造智能调度、智能加药、智能巡检、精确曝气等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在保障水质稳定达标的基础上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其中,电单耗下降8%-15%,综合药剂单耗下降10%-20%,厂区巡检岗减员20%,劳动力向设备、管网岗位聚焦。

企业经营管理方面,依托OA、ERP 等内控管理平台,实现100%审批事项线上化;资金拨付、费用报销、物资采购、薪酬发放均 100% 线上支付,构建从物资需求到结算的全链条闭环管控。

12

编辑:徐冰冰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