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上天入地”!重庆水务以数字化低碳守护8D魔幻山城水安全

时间:2025-10-28 13:34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徐冰冰整理

评论(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国际政治格局深度重构。2025年各级政府将供水安全提升至国家战略安全新高度,以更强政治担当筑牢民生底线。

9月25日,重庆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创信息部副部长张莉在“2025供水高峰论坛”上作了题为“8d魔幻山城,数字化水务低碳转型新路径”的发言。

 image.png

张莉

复杂地形造就重庆特殊供水格局:“多”与“高”

张莉在分享中介绍了重庆供水领域的三大经典案例,展现了山城水务的特色实践。

第一个案例是重庆市自来水公司的多级无人值守加压泵站。该泵站针对重庆地形特点,实现了从海拔160米到660米的供水提升,总提升高度约500米,以自动化运行破解高海拔供水难题。

第二个案例是新大江水厂。作为一座智能水厂,其在智慧化建设与运营评估中得分优异,是重庆智能水务发展的典型代表。

第三个案例聚焦江津自来水公司。接手老城区供水初期,管网供水有效率为54%,经过一系列系统治理后,供水有效率提升至81%。在排水端,九曲河污水处理厂表现突出,于2024年荣获“全国绿色标杆智能水厂”称号。

重庆素有“8D魔幻城”之称,地形特色鲜明: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常规轻轨,重庆轻轨“上天入地”,不仅有“轻轨穿楼”的奇观,甚至能穿梭至居民头顶;城市建设中,楼顶建加压站、屋顶设大排档、社区“楼外有楼”已成常态,常让人误以为身处1楼,实际却在22楼,连导航也需适应这种独特地形。

复杂地形造就了重庆特殊的供水格局,其核心特点可概括为“多”与“高”:“多”即多级加压,最高可达6级,能实现从160米到660米的跨海拔供水“高”体现在供水压力与输送规模上,经两级增压后,单一大口径长距离输水管道长达30公里,水泵平均扬程80米,管网运行压力最高点超2MPa。

“山在城中,城在山中”,供水与污水管网便蜿蜒于这样的地形之间。作为重庆本土国企,重庆水务集团以“数字重庆”建设为抓手,践行企业担当,致力于让8D魔幻城的水务服务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

此外,重庆水务还构建了“一滴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闭环:从嘉陵江、长江取水后,经取水泵房提升至供水厂,处理达标后通过管网输送至千家万户;生活污水再经污水管网收集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合格后排放回水域,形成完整的水循环体系。

重庆水务集团现有48座城市供水厂、133座污水处理厂,占据中心城区88%的自来水市场及全市92%的污水处理市场,服务人口超2200万。当前正与重庆水投推进整合,后续相关数据将进一步更新。

自2021年起,重庆水务集团持续开展低碳建设,核算内容涵盖:供水中取水泵站、水处理、厂外泵站及二次供水生产活动的碳排放;排水中污水处理、厂外泵站生产活动的碳排放;以及污泥处理生产活动(含干化、焚烧、堆肥等)的碳排放。

数字化低碳贯穿一滴水的一生。供水包含智能药剂投加控制、视频AI安全生产等。管网包含管网水质水量画像、管网GIS数字孪生体、无人值守泵站智能供水、DMA爆管检测模型等。排水包含数字孪生决策、智能药剂投加控制等。

供水数字化低碳转型案例

01 重庆自来水厂——多池系级联无人值守加压站智能供水

重庆市自来水厂目前拥有11座水厂、58座加压站(其中38座为无人值守)及29座高位调节池。作为山地城市,其供水调度控制难点体现为“四个多”:多标高、多级次、多需求、多节点。调度层面存在四点问题:一是多级加压导致供水能耗较高;二是改造前自动化程度低,人均产值偏低;三是调度方式单一,此前均为人工调度;四是数字资源存在浪费。

智能调度建设遵循核心公式:供水量等于需水量加上调节池容积变化。依据需水量及调节池容积每15分钟计算一次供水量。以供水量推导需要启停的机组组合。每15min预测未来24小时每15min需水量。调节池容积变化则根据水池水位要求,转化为容积浮动范围。

重庆自来水公司无人值守加压系统,从嘉陵江、长江取水,取水标高实际157 米,取整后按160米计。从160米处提升75米至沙坪坝水厂,出水标高235米;再提升59米至覃家岗,标高294米;继续提升37米至4级加压(歌乐山一级),标高331米;接着提升129米至歌乐山二级,标高460米;随后至6级加压(云峰),标高480米;从480米处直接提升180米,到达北风井调节池,标高660米。

调度模式优化前为人工调度:调度室直接下达指令,通过电话通知各级人员逐级调车;调车完成后,相关人员向调度室汇报,各车间再填写调度相关记录。调度模式优化后为自动化调度:泵站通过系统自动实时生成解决方案,并及时将指令下达至中控室;经中控室值班人员确认后,系统自动启动执行。

巡检模式优化前为人工巡检,主要是记录各级泵站相关数据,发现异常后及时处理。优化后,泵站数据实时传输至中枢系统,全程受报警系统与专家分析系统监控。

实现无人值守后,运行更平稳,压力波动幅度从投运前的0.1MPa降至0.04MPa左右。能耗方面,各调节池运行液位较运行前最高池位降低0.5~1.0米。

02 新大江水厂——"智能生产-精细管理-数字安防"三位一体

新大江水厂以智慧化平台助力生产决策,实现降本增效。实现了生产工艺的自动化,数字孪生的可视化,药剂投加精细化,报表自成低碳化、APP应用便捷化、安防入侵可追溯化。主要是两方面,一是通过每15min预测水量,合理保障供区管网压力:年电单耗较计划下降3个百分点元。二是利用AI算法专家决策加药加氯量,并动态调整:综合药耗同比降低约20%。

新大江污水厂以信息化技术助力生产运行,建设了7000余个智能监测点,通过这些监测点读取后台数据,使生产过程控制与厂外加压站调度有机结合。如松园、毛纺、大江等加压站已实现无人值守。同时,利用手机移动APP随时随地掌控生产运行数据和调阅对比各类历史曲线,可实现居家远程调度。

12

编辑:徐冰冰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