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水质净化厂是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采用半地下式组合结构(上盖足球主题体育生态公园)的水质净化项目;核心工艺技术为多段式强化脱氮改良A2O工艺,二期将应用AOA新工艺;通过智慧化转型、流域精细化管理实现高效运营,人员大幅精简,且以全流程低碳设计推进碳中和;作为深圳湾流域生态环境保障的重要防线,获评多项绿色低碳及标杆称号,具有显著生态与社会价值。
01.标杆简介
福田水质净化厂隶属于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占地16.32公顷,设计规模40万吨/日,服务面积62.4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45万,于2014年3月开工建设,2016年10月通过环保验收。采用半地下式组合结构的创新设计理念,在水厂上盖建设以足球运动为主题的体育生态公园,是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有益探索。
鸟瞰图
污水处理采用多段式强化脱氮改良A²O工艺,出水指标远优于设计值的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达到准Ⅳ类标准。配套污泥规模520吨/日(折合含水率80%),实现污泥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针对厂区潜在空气污染源均密闭隔断并形成多重封闭,实现全方位负压收集。气体排放标准按照深圳市水质净化厂建设项目最严标准执行,实现人感无异味。
工艺流程
作为保障深圳湾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防线,福田水质净化厂立足于“处理工艺低碳化、运营管理低碳化、建筑设计低碳化、中水回用碳补偿”,致力于打造碳中和示范水质净化厂,并先后获评深圳市环保教育基地、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城市绿色低碳场景示范基地和国家发改委绿色低碳标杆厂。在此次“双百跨越”标杆污水处理厂的比选中,以卓越表现获得业界与社会的高度认可,荣获“精细化”和“低碳化”标杆称号。
水厂荣誉
02.精细化:以智慧化与流域协同实现高效运营
福田水质净化厂自投运以来,每年的水量负荷率都不低于90%,在雨季较多的南方地区,时常超Kz=1.3峰值流量持续运行,但出水总磷总氮等指标仍保持着远优于设计的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对厂区下游的深圳湾海域水质保护和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深圳湾海域
(一)智慧化转型
在智慧化转型上,福田水质净化厂正在逐步推进少人无人值守,实现高效运营。
采用智慧厂站平台,实现全厂设备的实时监控与远程操作,管理人员可随时随地掌握生产状况,且智慧厂站的自诊断能力能提前预测设备故障并发出预警,减少停机时间。
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应用自主开发的PDA智慧巡检系统,使运维人员可远程巡检、精准定位故障。借助“互联网+信息化技术”,优化能耗控制,实现精确曝气、精确加药、自动排泥、自动进水,根据水质、水量变化合理分组处理构筑物,成功降低总运行成本。
图水厂智慧平台
图智能系统
(二)流域管理与人员精简
水务集团福田分公司在流域范围内强化日常排水管理,坚持管网提质增效、提升污水收集效能、减少入河污染物,为水厂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借助物联网、大数据和GIS技术,构建智能化管理平台,实时监控区域内水质、水量和设备状态,打破信息孤岛,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应急响应能力。在“一区一水司”改革基础上,率先实施集中维修、集中化验、集中运营,福田水质净化厂一期员工22名,万吨水对应的运维人员数量仅0.55名,比《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01年版)人员配置要求少一半以上,实现人员精简高效。
图流域管理
03.低碳化:以全流程设计推进碳中和示范
(一)工艺革新降能耗
采用多段式强化脱氮改良工艺,通过后置反硝化减少回流能耗,搭配精确曝气系统实时调控溶解氧,2024年单位污水耗电量仅0.28kW・h/m³;污泥处理采用“机械浓缩+板框压滤+低温干化”技术,单位干污泥耗药量1.59kg/t,实现减量化与资源利用。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