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中亚学子探秘中国铁工投资都江堰智慧污水处理厂

时间:2025-07-01 11:04

来源:中铁水务

评论(

6月30日下午,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26名中亚青年走进中国铁工投资成都市都江堰蒲阳污水处理厂,在6万吨/日处理规模的现代化厂区里,触摸中国水治理的智慧脉搏,解码“一带一路”生态合作的技术密码。

image.png

据悉,这场参访活动,是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精神的落地实践,也是以污水处理 “小切口”展现绿色发展“大图景”的生动诠释。

全流程透明

污水变清流的“科技魔术”

“这真的是处理后的污水吗?和矿泉水几乎没区别!”乌兹别克斯坦大学生西托拉洪·图尔孙博耶娃捧着透明水样瓶,对着阳光反复比对。

image.png

在水样展示台,五瓶水样构成的“水质进化史”正在讲述奇迹:从第一瓶浑浊发黑的进水,到经过粗格栅拦截、DE氧化沟生物处理、AAO工艺脱氮除磷、高效沉淀池化学絮凝,最终通过紫外线消毒的出水,COD去除率达94%、氨氮去除率99%,年减排COD达2461吨。

image.png

更让参观者们惊叹的是该厂生态鱼池里畅游的锦鲤——这些以再生水为水源的生灵,正鲜活诠释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image.png

在中央控制室,94%的设备实现了远程控制,100%的仪表数据实现了远程传输,134个监控画面在大屏上跳动。大学生阿迪尔然·卡斯姆巴耶夫指着云控中心大屏惊讶说道:“曝气机的转速都能远程调节?中国的智慧水务已经到了这个程度!”厂区创新采用的“颜色管理法”让风险辨识一目了然:红褐色的一期构筑物与灰白色的二期工程形成视觉分区,粗格栅间等二级风险区域用橙色警戒线特别标注,按季度更新的安全风险四色图,让厂区安全生产管理实现了可视化闭环。

丝路连心桥

从污水处理到文化交流

“当处理后的清水重新涌入蒲阳河,我领悟到了都江堰传承千年的治水智慧。” 萨耶拉洪・图尔孙博耶娃感慨道。

image.png

在厂区文化墙前,中亚学子们驻足观看都江堰水利工程与现代污水处理厂的时空对话:公元前256年李冰父子开创的无坝引水技术,与当代水处理工艺在“因势利导”的治水理念中实现千年传承与创新共鸣。

在参观交流中,中国铁工投资旗下都江堰铁工生态环境治理有限公司负责人特别介绍:“我们把‘一江岷水,永远清澈’作为责任,这和中亚国家保护阿姆河、锡尔河的愿望完全一致。”

“青年作为推动社会进步与行业创新的核心力量,在时代发展浪潮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希望以本次参观交流为契机,构建常态化、多层次的沟通学习平台,中国铁工投资青年将积极拓展与中亚青年的交流渠道,推动青年思想交融碰撞、经验共享,‘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注入澎湃的青年动能。” 中国铁工投资团委负责人表示。

夕阳照射下的都江堰蒲阳河波光粼粼,再生水正带着都江堰的智慧流向岷江。这场在中国铁工投资旗下中铁水务运营的标准化水厂参访中,让中亚青年们带走的不仅是污水处理的技术知识,更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认知。当他们在出境卡“难忘经历”栏写下“中国污水厂的鱼”时,一个关于绿色发展的丝路故事正在续写——中国铁工投资正以每天500万吨再生水的生态补水规模,在“一带一路”上浇灌出更多“生态发展”的合作绿洲。

image.png

都江堰供排水系统提升项目作为其 “四个一体化” 治理典范(全域厂网、投建营、供排水、城乡一体化),总投资22.71 亿元,包含13个子项,新建1座供水厂、1座再生水厂及 13 座农村污水处理站,治理320公里病害管网。项目创新应用智慧水务平台调节厂区生产工艺,通过精准加药,精准调节曝气,加装挡雨棚抑制沉淀池绿藻等举措,同步实现技术突破与生态保护,为 “一带一路” 水治理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