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通路通不通?以资源化破局污泥之困的八个共识

时间:2023-10-16 09:31

来源:产品化研究中心

作者:郭永伟

评论(

比如,传统堆肥作为污泥资源化土地利用的代表,用翻抛堆沤的方式,周期长、占地大,既无法确保彻底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又较难控制资源化产品的质量,又会产生无以收集处理的臭气污染,此时谈论还田还林便是空话,被时代所不允自然在所难免。

但堆肥工艺底层的微生物法“好氧发酵”却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机理,创新者在其基座上开发的最新一代好氧工艺,将作为废物的问题真正解决后,循之而走通了资源化通路。

此时的污泥,便是实在之可转化的资源,通路之论继而为探索如何同时在一个机组内实现“四化”。

640 (2).png


源生之圆,取自力源宝官方

于是终点不应再定位为终点。傅涛博士在《环境产业导论》定义的两山经济中,将环境产业的未来描绘为“奇点”,便是穿越时空隔绝而建立城市-乡村、资源生产-污染治理、现在-未来、生活-生产-生态等系统的价值中枢。

污泥,便是其中最重要一个,既为中转,又成为完整循环系统的神经通路。

这不是理论和臆想。本文开篇所述广西百色的有机肥生产厂,内核的“污泥+N处理处置源生机组”,便是一套中枢系统,这条污泥发酵生产线是填埋通路被切断后,为了缓解焚烧通路的财政压力而建设的资源通路,它同时接收污水厂污泥和甘蔗厂蔗渣作为原料,产出的“生物质基材”,一条线回归甘蔗田地用于酸性土壤改良,一部分则还归于林地,实际每亩可增效20%-50%,获得了当地多个国储林场和国内头部林企大客户的广泛青睐。

纵向通路的多样化和横向通路的网格化共同构成污泥系统资源化破局的关键。主导广西百色市案例的企业禀赋来自林业端,是少有沿下游反向上游打通通路的案例,而绝大多数正向耕耘者则几乎都遭遇了环保供给端与下游需求端的强烈冲突,虽步履蹒跚,却未破将破,“冲突”就是创新破局的通路和奇点。

03资源化破局污泥之困的八个共识

1、系统认识

对污泥处理处置的系统认识需要根据现状、目标及其之间的差距做分类、分级和解构,尤其于污泥的来源和去向而言,需要供、需两端达成战略级共识,方能为技术产品的开发和推广铺填稳定的基础。

2、标准目标

清晰、合理、一致的目标是战略分解的第一任务,需要公认并共同执行的“标准”,以将目标数据化、系列化为可实施可评估的路径,是污泥发展由野蛮丛生走向规范化和可持续化亟待完成的工作。

3、管理机制

探索适应新时代污泥处理处置目标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奖惩制度,深度推进市场化或混合经营改革,探求因地制宜的组合路线,鼓励污泥技术产品专项开发,和水-泥系统或污泥-垃圾系统的系统化创新研究。

4、后端通路

后端去路的畅通、稳定,是污泥破局的必要条件,也是躲不掉的阿特琉斯之踵。开拓的路径,一是自前端而后,根据工艺特性和产品禀赋寻找高值化消纳或转化去处,一是自后端而前,根据出路使用者的用途和需求而定制工艺路线和指标参数。

5、系统协同

通过系统性协同,达到优化流程、降低成本、增加收益、节能减碳等目的,包括:能源-资源协同;各类有机固废协同;处理-处置协同;厌氧-好氧协同;焚烧-利用协同;污泥和水系统协同等。

6、成熟可靠

现有大多污泥装置在稳定性上远未达到预期水平,因此无论何种通路路线,要首先强调“成熟可靠”的基本指标,即无害化要彻底、稳定化要持久,在此之上的成本优化和资源利用方有意义。

7、运营成本

污泥全程处理处置的成本高昂,是导致运营者利润低,投资者回报差的根源之一,污泥之困以“通路”破局必然要以运营成本的革命性降低为中心课题,包括精简人工、杜绝大修、节能降耗、节省运输费用、消除运行冗余、降低环保风险等。

8、系统回报

通过压缩建设期、优化运营成本、增加运营收益等方式获得更合理、合适的投资回报,同时计算系统性、生态性总账,提供有市场化竞争力、有示范性影响力的解决方案,增加创新迭代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为投运主体的服务品牌赋能。



10月19日(周五),在E20主办的上海水业热点论坛同期,力源宝科技将发布“污泥宝源生机组”新产品,发布会主题设为“通路”,以成熟领先的后端林业消化渠道反向贯通建立资源循环通路平台,文中广西百色市调研实例即是其典型案例。

该产品基于“空间多层超高温静态好氧酿酵工艺”开发,专注于还林场景,真正跑通资源化通路,破局污泥之困、解决后顾之忧,保价担保资源化产物稳定出路的同时,具有优越的运营成本表现,支撑中小型污泥项目获得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回报方案。

还林通路,后顾无忧。欢迎点击下方图片报名参加,力源宝将为您定制试用试产方案。

640 (1).png

12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