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葛敬:滇池面源污染治理案例

时间:2020-07-07 14:10

来源:JIEI创新实验室

作者:张艺磊

评论(

  近期,针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掣肘——污水溢流导致的面源污染,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及生态环境部水专项管理办公室组织召开了“促进城市黑臭水体长治久安推动城市面源污染全面管控研讨会”。会议邀请到北京建筑大学教授车伍、生态环保部环境规划院水环境部主任王东、中国城规院北京公司生态市政院院长王家卓、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凯军、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刘艳臣等业内专家,及来自行业多家代表企业的决策力量,共话溢流污染的现状问题及控制思路。

  目前正值夏季雨水多发期,本公号特别整理溢流污染主题系列研讨稿件,将陆续发布,欢迎持续关注。本篇为系列第6篇。

  滇池的改变

  自“九五”以来,滇池被列为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的标志性工程。经过多年的治理,如今的滇池成为水环境治理的表率和优等生,是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的宠儿。

  滇池水质近80年以来经历的几个曲折变化过程:

  滇池水质情况表

1594102443658345.png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和滇管局资料整理得出

  根据滇池保护治理的实际情况,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1594102464466176.png

  下图是十三五以来,滇池每年的水质变化:2016年首次告别劣V类,2017年稳定保持在V类,2018年首次全年达到Ⅳ类,重度蓝藻水华仅发生一天。

  2008年11月习总书记专程到昆明考察,强调“强化生态文明观念,保住青山绿水”。

  2015年1月20日习总书记考察昆明时提出“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

  2019年1月13日,云南日报头版报道了滇池草海、外海水质均达到Ⅳ类,是30年来最好水质。

  2019年1月20日,习总书记再次考察昆明,对滇池治理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并强调“要继续抓下去,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把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习总书记三次考察昆明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足见滇池保护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

  2019年2月1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以“云南:推进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为题,对滇池水环境治理取得新成效进行了报道。

1594102492905816.png

  2020年1月20日,正在云南考察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昆明,前往滇池星海半岛生态湿地,察看滇池保护治理情况。

1594102510230518.png

  滇池治理取得喜人的成果,鼓舞了所有水环境人的信心。总结滇池保护治理的成功经验,探索河湖保护治理的“滇池模式”,不仅对我国其他类似地区做好河湖保护治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且对建设美丽中国也有重要作用。

  滇池治理模式

  通过十年的滇池综合治理经验的总结,特别是自2016年以来的成功经验,滇池取得了目前的成果,其模式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领导的引领作用

  制度的驱动作用

  科技的促进作用

  人才的支撑作用

  融资的保障作用

  特别是市委、市领导审时度势的明确提出并具体实施的核心措施起到了关键作用:(1)构建实施了滇池治理的统筹部门——滇池保护治理指挥部,市委书记亲自挂帅。(2)明确滇池治理的战略要求:从“工程治滇”转变为“科学治滇、系统治滇、集约治滇、依法治滇”。(3)制定并严格实施《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滇池治理的突破——三年攻坚

  回顾历程,在滇池保护治理的“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侧重工程治滇,实施多项重大工程;“十三五”期间,在完善工程措施的同时,及时系统总结复盘,十几年来的滇池治理经验结合当前滇池水质的特点,以及滇池治理的紧迫性。市委市政府决策编制并实施《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技术指导意见》,争取在三年内使滇池水质有所提升。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滇池治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实施了滇池治理管理体制的重构,为“三年攻坚”提供了管理体制保障。成立以市委书记为总指挥的滇池治理指挥部,下设三个部门,统筹全市涉滇的各部门工作,统一发布任务、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统一监督,使三年攻坚有了组织保障。

  2)制定并明确滇池保护治理“双目标责任制”;明确水质提升和污染负荷削减“双目标”,同时形成分区域、分阶段的考核目标。逐一明确各河道水质目标和各行政区污染负荷削减目标,提高目标考核的可操作性。通过明确目标,实施目标倒逼,倒排治理工作,挂图作战,加快推动保护治理。

  3)制定并明确了河长制及配套的生态补偿机制;编制并实施了考评量化手段措施,为“三年攻坚”提供制度、考核的量化依据。

  4)编制昆明地方标准:《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并实行分区分级的污染物排放限值。统一了原来各种标准之间的差异,为滇池治理各项工程措施明确了标准,为“三年攻坚”提供了量化标准及考核依据,解决了二十几年来没有地方标准的重大问题。

  5)明确滇池保护治理水质关键因子——总磷、总氮,突破性地提出TP≤0.05mg/L,TN≤5mg/L的具体量化指标。

  6)完成全市35条入湖河道的污染物总量普查,滇池承载力核算,规划设计出近四年以来每年每条河的量化污染物总量,为“三年攻坚”提供关键污染削减量考核依据,为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核算依据。

  7)完成并实施了雨污合管网系统的雨季面源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案,以西山区“车家壁岔沟示范工程”作为《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技术指导意见》中的技术指导之一,并全市推广。该治理理念的应用,破解了困扰滇池治理二十几年的核心污染问题,为滇池水质持续向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编辑:王媛媛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