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江南水务:三做与三想,供水深度战”疫“的智慧

时间:2020-02-10 15:53

来源:江南水务、E20 供水研究中心

作者:吴耀东、胡雅倩

评论(0

同时,标准化的建立对于智慧水务发挥以上两大作用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江南水务在国家供水服务标准化试点建立过程中提出:统一标准的员工号、工单号、设备号、财务票据号、行政区域代码号、信息流水号是组织行为规范的基础。标准化能够提升智慧水务系统对不同种类和来源的信息的处理速度,为人员管理,设备管控等提供决策性辅助。不难看出,正是标准化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帮助江南水务实现内部管理的提升,打造了一只“强军”队伍。

做好信息公开

疫情中客户最关注的是水质是否受到影响,江南水务在水质保障方面也做了调整。不仅增加了各环节水质检测频次,加强水厂、加压站消毒工艺控制,确保出厂水余氯达标,并且做好水质信息更新和发布,保障用户可以通过“澄水 9620001”服务号上的水质公示随时了解到相关信息。

 供水各环节上的水质监测信息不仅对于水厂生产来说是很重要的信息,也是公众关心的内容。近两天来,一则“水厂朋友”处得来的“内部消息”在微信群里传开,加上有部分供水企业的服务号发布了提升出厂水中余氯含量的公告,使得这一谣言不胫而走。

尽管随后也有部分供水企业出来辟谣,专家也表示:根据国家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自来水出厂水余氯应保持在 0.3~4毫克/升之间;按此标准我国大部分地区水厂出厂水的水质测定达标,因此无需通过各类加氯的方式提高消毒水平。

此类谣言的产生和扩散其本质是民众缺乏对供水行业的了解,导致恐慌情绪下容易受谣言误导,产生误解。如果供水企业能够在做好供水线路上各环节水质数据的监测的同时,利用好智慧水务的客服业务功能,做好信息的公开和传达,及时将用户想要了解的信息传递到用户手中,同时利用好线上服务功能适当科普。不仅可以帮助用户更好的了解供水行业,加强互动,也可以避免引起用户不必要的恐慌。

三想  想优势、想协同、想转变

疫情终将过去,我们也将很快迎来春暖花开再相见的时刻。在经历过疫情带来的种种变化时,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保有自己的思辨能力,于人于企业都是如此。江南水务作为业内供水服务5A 级的标杆企业,也在防疫工作过程中不断地思考,总结出了供水企业在面对应急场景时需要思考的三点。

1、想优势

非常时期,安全保供第一。思考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来保障重点供水设施和项目建设的正常运行,才能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做到“无乱于心”。江南水务的秘诀在于“组织能力+创新创优形成的实战经验”,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不少“门道”。组织能力不仅仅是指企业对内部员工的组织能力,也是对客户进行正向引导的能力。无论是在“互联网+”的内部管理和服务模式上的创新创优经验,还是公司依靠五年来持续建设的,对27万多台远传水表每日的“百升位水量”集中抄见形成的特有的“用户画像“等大数据应用能力,都是江南水务所具备的优势。江南水务依靠创新创优的经验与大数据应用能力的优势结合,提升对内的员工管理,优化对外的客户服务。

2、想协同

供水企业是供水服务链上的一环,供水企业在做好自身管理的同时如何应对服务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影响的波动?当前疫情下较为常见的情况有消毒剂厂家难以保障消毒产品的生产和供应,水表设备厂商受物流影响不能及时将设备送到供水企业手中。面对多方协同的问题,供水企业需要思考智慧水务与智慧城市发展之间的协同作用。一方面要考虑到智慧水务能够给智慧城市发展带来什么帮助,同时需要考虑到如何借助智慧交通、智慧政务的力量保障自身服务不受影响。智慧水务对供水企业自身管理起到帮助的同时,还有能力为城市治理的大数据应用提供支持和保障。供水服务是一个长链,好的供水服务需要链上各环节的主体之间相互协同。优化多方协同的工作模式能够帮助供水企业在面对疫情时能够掌握更多主动权,提早做准备,而不是被突发情况追着跑。

3、想转变

“祸兮福所致,福祸总相依”。疫情对于供水企业来说是福是祸还要看供水企业能否在防疫工作中实现利害转换。远程办公的迅速到来引起了众多行业对自身线上办公效率和业务能力的审视。对于水务行业来说,这既是对自身智慧水务建设情况的一次检验,也是推动智慧水务建设一次机遇。江南水务在此次防疫应急工作中能够在“生产—管理—服务”三个环节上发挥一如往常的稳定水平很大程度上依靠了其坚持在智慧水务建设中勇于创新,灵活转变的思维模式。2019 年12月13日,江南水务邀请专家对《江南水务智慧水务2.0总体规划》进行评审,并计划结合专家意见进一步完善《规划》,并将按照2020-2023年的3年实施计划,开展项目建设。在公司整体对智慧水务的顶层设计有清楚的构思,对实施方案有明确的规划下,智慧水务的建设节点和功能,效果的实现也会更符合实际需求。

12

编辑:徐冰冰

0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人参与 | 0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17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