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正式印发(附重点项目)

时间:2017-02-09 14:11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三、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技术以及管理机制的创新。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的绿色转型,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构建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城市经济结构与空间格局。

(一)加强科技创新

在中心城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参与全球、全国分工与竞争的层次,建设成为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全省重要的创新区域,全省人口与经济密集的区域。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保持风貌、保持特色。

着力提升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重点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政策层面鼓励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技术创新。探索设立绿色服务业科技促进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低碳生态服务业,推进服务业高级化、提升服务业科技含量。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能力,依托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大学等本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开发产业新技术、打造新产品。以科技项目为载体,完善形成产-学-研合作密切、高效链接的科技支撑体系。扶持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生产企业围绕循环经济模式和生态绿色理念,积极研发绿色工业品、生物饲料、生物种养模式等高新技术产品。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媒介,推动企业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共建共享,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并组织消化吸收。

在产学研联盟体系中着力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产品优势的生态环保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合理资源信息共享合作,积极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创新改造废物资源化技术、生态农业技术、污染防治技术等,支持产业内形成一批科技先导型的生态企业。

(二)优化产业结构

1.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提出的“打造海峡西岸强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继续推动制造业的创新与转型发展,重点发展计算机与通讯设备、平板显示、机械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增强节能环保工程技术和设备制造能力,进一步加快制造业向专业化园区集中,完善园区配套服务设施,提高一体化管理水平;营造创新环境,加强研发与技术创新,推进产业链向上端延伸,加快产业的升级转型;紧抓龙头项目,培育具有突出竞争力的地方制造业品牌。到2020年,厦门市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达到85万元/亩。

2.深入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邮轮母港、海西商贸会展中心、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等项目建设。依托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软件园、前场铁路大型货场等园区载体,发挥自贸区、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和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试点等政策优势,推动培育旅游会展、航运物流、商务服务、金融服务和健康服务,提升产业功能能级。同时推进厦门市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打造海西最具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3.优化提升传统产业

以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为园区载体,加快汽车和工程机械产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金龙汽车、林德叉车、厦工股份等龙头企业的竞争力,打造全球大中型客车重要生产基地、国内重要工程机械生产基地,并培育国际市场上标杆性品牌。

以同安工业集中区为园区载体,进一步发挥水暖厨卫业在设计、品牌、营销、服务等方面的较强优势,提升产品人性化、多功能、智能化、节约化技术水平,推进由产品制造向整体服务转变,建设国内厨卫交易中心和国内重要的知名品牌设计、研发和生产基地。

建筑业领域,要全面推进建筑新型工业化,加快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4.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着力培育软件信息服务、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文化创意、海洋高新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政策资源整合,拓展增长空间,围绕重点领域,紧跟技术前沿,坚定创业型人才对厦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大力引进国内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创业人才。充分发挥火炬高新技术开发区、厦门科技创新园、厦门软件园等产业基地的载体作用,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向优势企业、产业园区和基地集中,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突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力争到2020年将新材料、生物医药打造成千亿产业群,在多个领域形成厦门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

5.做精做优都市现代农业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发展种子种苗业、农产品加工业、设施农业、生态养殖和休闲农业等,努力提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强化农业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和生活服务功能。

6.重点发展蓝色海洋经济

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打造东南航运物流中心、邮轮母港,建设游艇帆船港及产业基地、游艇帆船国际展销中心,大力培育海洋生物与新医药、海洋信息服务业等海洋新兴产业。科学统筹协调海洋经济与160公里海岸生态岸线绿道、金色沙滩、蓝色湿地以及海湾海域蓝色生态屏障的关系。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原则,合理控制开发强度。

(三)调整产业布局

明确梳理各区的优势主导产业,确定产业定位,全市范围统筹规划,细化分工。实践环境风险防控的要求,形成系统的管控措施。以产业定位为主要方向,考虑环境功能分区,强调集聚效应,严格遵循生态控制线的相关制度,整合产业类型,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方案。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厦门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美丽厦门环境总体规划》相关内容为依据,构建中部先进制造业聚合带,形成生物医药、临港产业区、机械产业区、轻工食品产业区、电子信息产业区、航空工业区五大产业集聚区。

基于生态功能区划的要求,进行产业布局调整。在生态控制线范围内,严禁建设不属于生态功能的产业项目。以相关权威部门的环境评估结果为依据,考虑产业类型,对现状产业项目进行分为三类处理:在用地使用期限内暂时保留已被认定无环境污染或环境污染较低的项目;通过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严格监管制度,暂时保留环境污染及风险程度不高的产业项目;对环境污染严重、环境风险高的项目,要落实强制采取限期搬迁措施。强化监控渠道、监控流程和监控措施,对海沧新阳工业区、集美后溪工业区、同安工业集中区、同安轻工食品工业区、同安火炬高新区、银鹭工业区、巷北工业区等生态控制线周边的工业园区进行污染排放和环境风险监控。以基本农田保护、水源保护等中要求的防护隔离标准距离标准为参考依据,对生态控制线范围外的产业项目(以工业项目为重点调整对象)进行布局调整。

1...6789101112...16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