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郝吉明院士:以更高标准引领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前行

时间:2022-09-08 10:15

来源:环境保护

作者:郭媛媛 于宝源

评论(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的着力点和牛鼻子是什么?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成果该如何保持和巩固?在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上,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应对措施又有哪些?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在清华科技园接受《环境保护》杂志记者专访,谈起了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院士介绍

微信图片_20220908101617.jpg


2022年8月1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在清华科技园接受《环境保护》杂志记者专访

郝吉明,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专家。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1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84年获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经过30年的系统研究,在酸雨控制规划方面取得的成果,为确定我国酸雨防治对策起了主导作用。建立了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规划方法,推动了我国机动车污染控制的进程。针对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发展了特大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理论与技术方法,推动了我国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的联防联控。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先后获全国环境保护科技先进工作者、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终身成就奖、光华工程科技奖、“最美科技工作者”等奖励或荣誉。2022年荣获“第十一届中华环境奖”。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指出,要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并对着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着力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那么,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的着力点和牛鼻子是什么?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成果该如何保持和巩固?在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上,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应对措施又有哪些?有鉴于此,2022年8月12日《环境保护》杂志记者来到清华科技园对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进行了专访,请他谈一谈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社会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

《环境保护》:近年来,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科技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支撑作用?

郝吉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发布以后,国家集中了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科研力量,从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等渠道筹措经费,支撑大气防治科研攻关工作。

第一,通过大气污染防治科研攻关,弄清了大气污染形成的原因:气象是外因,排放是主因。加大力度控制污染物排放,就成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一个最重要的决策。在“大气十条”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文件中,均把能源的污染防治放在首位。根据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的数据,计算出大气中PM2.5的来源以及各种源的贡献率。贡献率排在首位的是能源的利用,因此便提出更加严格的燃煤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使其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幅下降,同时也促进了煤电行业的健康发展。环境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在煤电行业是一个非常好的典型。通过提高污染排放标准,燃煤电厂最后实现超低排放,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燃煤发电体系。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国发电量持续增长,能够满足社会各个方面的需求。

第二,对机动车污染治理的支撑。我国机动车污染排放防治起步比较晚,这与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基数低有关。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汽车排放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在城市地区。为解决机动车污染防治涉及的技术问题、管理问题、道路交通控制问题,我们提出了“车、油、路”综合控制体系,不仅使汽车排放的尾气清洁了,也使得油品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在机动车污染控制方面,最初主要是加强汽油车污染治理,之后对重型柴油车也要进行污染控制,尤其对重型柴油车实施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对此,我们从技术和监管上都提供了科技支撑,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第三,科研力量在工业减排上的体现。我国产业结构偏重,尤其是钢铁行业。我国钢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0%以上。如何使钢铁生产更清洁化,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通过科研攻关,钢铁行业的超低排放难题被突破。钢铁行业实现了超低排放改造,淘汰掉了一批生产“地条钢”以及落后产能的企业,促进了先进企业健康发展。对于交通运输的污染排放,不仅是解决了汽油车、柴油车的污染控制,还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当前,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速度走在世界前列。总体而言,科技力量支撑了能源、工业和交通运输三大行业结构的改变。我国的空气质量改善主要取决于这三大行业的改善与进步,同时大气污染控制也促进了工业体系的清洁化。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表面上看是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其实质则是推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

抓好“两个协同”是打好蓝天保卫战的关键之举

《环境保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要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您认为此项工作的着力点或者牛鼻子是什么?

郝吉明:大气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需要重点抓住两方面工作:一是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这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要重点抓PM2.5污染治理,要在冬天做到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夏天实际上是一个臭氧季,臭氧已成为影响夏季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在夏季的时候,要把臭氧污染治理放在一个突出位置。

12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