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因湖而得名,水情就是最大的省情。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全省上下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和《湖南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水环境质量逐年改善。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月,湖南省地表水345个监测评价断面中,Ⅰ~Ⅲ类的达标水质比例96.5%,同比增加5.2个百分点;洞庭湖水质稳步向好,湖区总磷平均浓度由去年同期的0.069毫克/升下降为0.052毫克/升。
4月初,记者跟随省生态环境厅走访岳阳、长沙等地,看各地如何在饮用水水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等方面持续发力,让百姓喝好水、享好生态。
源头护水,保护百姓“大水缸”
沿长沙潇湘大道南行,至猴子石大桥西南,靳江河与湘江交汇处的一块梭子形沙洲,就是柏家洲,洲岛总面积231亩左右。
“现在基本达到了生态环境保护及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要求。”站在土地平整、春草渐绿的柏家洲上,长沙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总工程师邓民生欣慰地说。就在半年多前,柏家洲上还有121处房屋、400多口人。“洲上有农家乐、养马场,不少市民上洲游玩、野炊,垃圾、污水基本都是无处理直排湘江。”岳麓区洋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陶华山说。这显然达不到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的要求。
2016年底,柏家洲整个洲岛被纳入长沙市湘江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根据《水污染防治法》要求,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不准进行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从去年7月开始,仅用3个月,柏家洲上所有房屋拆除倒地,成为岳麓区首个环境整治搬迁项目。目前,柏家洲正在进行生态复绿、岸线美化,未来将蜕变为生态保育岛。
保护百姓“大水缸”安全,是头等大事。
饮用水水源整治,2018年被纳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下达省总河长令督办,全省“一个水源地、一套整治方案、一抓到底”;省生态环境厅、省人民检察院、省水利厅联合开展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南省2017年投入8.4亿元,完成地市级饮用水水源地80个环境问题的整治;去年再投入资金17.1亿元,在全国率先完成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322个环境问题整治。
能喝上株树桥水库的水,是值得长沙人羡慕的事。4月3日,记者来到位于浏阳的株树桥水库,看到了这一汪清澈透亮的源头活水。乘船从坝口往上,两岸32公里,山林茂密,空气清新,是水库的天然生态屏障。
株树桥水库从2010年开始向长沙供水,目前每天向长沙供水约5O万吨,为长沙市第二水源。株树桥水库管理局局长黄永忠介绍,严格按照法规要求保护饮用水资源,水库一级保护区内居民全部迁移,一、二级保护区无排污口;保护区范围设立了193块界碑、280余块水源环境保护国标和安全警示标识;水库周边安装了50多个视频监控装置。
同时,水库每天进行垃圾打捞;水库内鱼类总量控制在60至80万公斤左右,保持水库自净能力;水源地周边5个乡镇的大小商铺全部销售无磷洗衣粉,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近3年改厕6000多户……
数据显示,8年多来,株树桥水库水质一直保持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或Ⅱ类以上,累计安全供水、供应优质水10.8亿吨。
铁腕治水,水生态问题一网打尽
“1只鸬鹚,12只斑嘴鸭……”4月1日,长江君山段,东洞庭湖国家自然保护区林阁老巡护监测点,君山后湖管理站站长周洁一边用望远镜远眺,一边将观测到的鸟类登记在巡护管理监测记录表上。
林阁老巡护监测点附近,是曾经的君山华龙码头。“机器轰鸣、沙堆林立,鸟儿、鱼儿没了栖身之所。”周洁痛心地说。他介绍,以前环境不好,只能零星看到6至8种鸟类,数量不超过20只;如今砂石码头拆了,生态修复了,观测到的鸟类至少在14种以上,数量有150余只。
同样的变化,发生在长江岳阳段的天欣码头。记者来到这里时,存在了多年的2个3000吨级直立式泊位、4个水泥储罐以及堆成小山的砂石,已不见踪影;60多亩的河岸经过生态修复变为近水平台,垂柳摇曳,绿草茵茵,不久将向市民开放。
近年来,岳阳市取缔长江沿线39个非法砂石码头,关停42个“小散乱”码头泊位;剩下的码头泊位正在进行提质改造,确保效率更高、环境更绿、形象更美、安全更好。
重点区域以及工业、城镇、农业和农村的水生态问题,是水污染防治的重点,也是湖南省铁腕治水的着力点。
省政府制定出台《湖南省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碧水保卫战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去年,1000家规模畜禽养殖场完成标准化改造;长江沿线43个排渍口全部销号;150个城镇黑臭水体、49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入河排污口、131个尾矿库采选冶炼企业环境问题得到整治。
据了解,2015年以来,省级先后安排湘江保护和治理、洞庭湖生态环境整治奖补资金49.1亿元。全省140个省级及以上工业聚集区全部建成或配套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县级及以上城镇实现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全覆盖。全省126个县市区(管理区)均启动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整县推进。
眼下,岳阳县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正在如火如荼建设当中,预计明年15个乡镇将全部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与此同时,美丽乡村也在与生活污水直排说“再见”。
“变化真的大!”岳阳县花果园村66岁的李正胡老人,对村里的环境赞不绝口。村里像他家一样安装了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的有300多户;到6月,剩下500多户都要安装到位。
编辑:徐冰冰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